刘红新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的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需求,因而需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本文主要探究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主要介绍提供学生展现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营造良好的氛围等几种方式,希望以此来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培养 教学方法
个性是指人类的心理特征总和,后天培养可以塑造学生的个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个性。但是目前的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因而研究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培养的推进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展现出个性化特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日常事务充满好奇,继而可以积极的探索,在探索中逐步培养自身的个性。最后,小学语文教育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平衡能力,不会致使学生性格出现偏激,进而可以使学生塑造成科学的个性化性格。可见,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培养具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培养的方法
(一)提供学生展现的舞台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进行培养,需要为学生提供展现个人魅力的舞台,以便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个性。但是在常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是采用引导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因而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首先,教师应该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从文中探索自身的领悟。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课堂讨论,自主发言,展现自身的观点。例如在讲述亡羊补牢的故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点,对其加以引导。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身的个性。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展现的舞台,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
(二)建立良好的氛围
小学语文教育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但是目前的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较强,产生了严格的课堂等级制度,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性格,对学生采取差异化的引导方案,对于创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引导其自主发挥,而对于被动性较强的学生,则要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个性。其次,教师要运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逐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品质。例如在《蝙蝠和雷达》的教学中,对于个性较强的学生,可以使其畅所欲言的发表自身的观点,而对于被动型学生,则可以通过提问雷达与蝙蝠的相似点是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之后通过课堂发言的方式来引导其培养个性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详细了解课程教学内容,通过趣味部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小松鼠找花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師可以将松鼠与鼹鼠的对话以及表现形态通过课堂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提升对故事的兴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积极自主的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其个性化。可见,在语文教育中,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
(四)鼓励学生竞争,树立榜样引导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教学中同样如此,如果学生具备竞争意识,则可以不断的培养自身的素质与个性,从而可以更好的发展。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设置小红花等奖励形式,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竞争。其次,教师可以组织班级竞赛,如演讲比赛以及阅读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活动周,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组建演讲大赛,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给予小红花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结语
语文教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应该与时俱进。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塑造其独立的个性,因此需要改进语文教学方式。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合理的设置教学方式和引导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竞争意识,从而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姜琪,王学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2]张丽君.探寻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3]李树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J].学周刊,2013,(11).
(作者单位:沧州市运河区迎宾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