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红++赵天宁
摘要: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最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如今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而在现代,中国剪纸艺术也是公共艺术范畴的应用与发展,是思想创作的来源之一。
关键词:剪纸;公共艺术;传统;抓髻娃娃
剪纸这一以镂空形式为主要造型的艺术,其浓缩了人们的信仰、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多种元素,被广泛的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多种需求,也是本人最为钟爱的艺术。其包罗万象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思想与独有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体现和艺术价值,流传久远,使人回味。
当代公共艺术从公共空间中走出来直视人们的生活,以一种特殊且具有观念性的语言面对公共,其愈发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中国的城市空间和主流媒体中,为体现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精神态度而成为新形式的载体,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且加入到公共艺术的创作当中。
一、中国剪纸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一)剪纸的发展概述
中国剪纸起初是为了宗教仪式,辟邪等。用青铜器、竹简、兽皮等载体来用图形记事。自商代以来,就有用金箔银箔制作而成的镂空样式的饰品,汉代的新媒介“纸”的呈现使剪纸的发展与普及更加进益。唐代时期,有了用剪纸来招魂的风俗。发展到明清时期,中国剪纸发展到鼎盛时期,人们借助剪纸的手法将自己的生活、美好愿望等表达出来。在现在则大多用于婚庆剪纸,窗花等,作为一种家居装饰存在。剪纸艺术历经几千年的民俗活动一直延续下去,并且得到发展与保留。民间剪纸作为表达多种地区的民俗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二)剪纸的独特艺术性
剪纸艺术与其他形态的艺术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衍生而来的特点。剪纸作为一种镂空雕刻、透空而下的艺术语言,以淳朴、灵动的造型艺术,散发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金箔、银箔、裘皮甚至是树叶这样独特的媒介逐渐被纸取代,但以雕、刻、镂、剔、剪为主等多种技法一直沿用至今。盛唐时期所表现的是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繁荣的这会经济状况推动了剪纸艺术的样式、构图、技法相对于完善。而到了汉代,将剪纸印花图案与瓷器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将剪纸的运用提升了其艺术价值。明清时期的剪纸艺术的应用极为广泛,技艺的提升成熟,出现了将剪纸作为装饰作用再加工的扇面花纹,刺绣纹样。写意与寓意并存等技法特点多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在现代剪纸艺术设计中,从镂空这一时长活跃的元素切入,与当代公共艺术相交,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艺术与当代科技理念的融合,从而产生更强烈的视觉盛宴。
(三)剪纸形式在当代生活中的拓展
中国剪纸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北方的剪纸豪迈与粗,南方的则是线条柔和、细腻,温文尔雅,博采众长,绽放异彩。一些剪纸的体裁样式、技法相对稳定,例如在陕西白水等地区常见的招魂剪纸,当地至今依然有着相似作品。在当今,中国剪纸的应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以前传统的表现形式如礼花、窗花、刺绣纹样、门笺等,增加至为影视动画、邮票、服装、广告等各个领域。例如十二生肖剪纸邮票,广告中运用剪纸元素等。
用辩证眼光的看待剪纸艺术这门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是大势所趋,继承与发展则需要我们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如果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工艺手段和审美情趣结合在一起,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前卫理念相适应,将剪纸融合当代公共艺术发展传承,一门古老而又有浓厚民族风格的艺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面向世界放射出崭新的异彩。
二、中国剪纸介入到公共艺术中的案例
乔晓光,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致力于继承和发展着我们的剪纸文化,他认为民间剪纸是“活态文化”。乔晓光认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就靠着毛笔和剪刀两种器物,其中毛笔代表男性的权利,剪刀代表女性的情感。他曾说:“剪纸艺术必然有绚丽的未来。
乔晓光曾为寻找娜拉的表演设计布景,以我国北方民间的剪纸风格为基础,镂空和结构韵律相结合,来自民间而不同于民间的的样式纹样,表达出当代女性的问题和艺术叙事,把中国农村“剪纸娘子”与“娜拉”作为一个女人的命运进行一次与西方的艺术对话,重新诠释一个经典剧的戏剧文化空间,是一幅经典之作。
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乔晓光的《城市之窗》这幅作品,它的亮点是几个典型国家的地标建筑。2014年的11月,乔晓光将《城市之窗》这幅中国传统剪纸作品制作出来,它涵盖了机场的15扇窗户,被芝加哥航空局奥黑尔机场收藏和展示,引得无数人驻足观赏,并得到好评。
乔晓光用剪纸艺术向世人介绍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在国外的公共空间,用艺術的新形式对中国的剪纸艺术有一个新的认知。
三、剪纸在当代体现的“生命意识”
抓髻娃娃——“中华民族庇护和繁育的神”,它是一种可爱的形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普及广泛,深入人心,是一种文化象征的意义,表达着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与生命意识。民间对抓髻娃娃有一个传说,其寓意是女子成人,思想婚嫁的朦胧情感,平民们期盼子孙延续。不同的地区的人由于依赖的神话传说不同,对抓髻娃娃的诠释也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愿望——生命。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抓髻娃娃的形象作为巫术迷信活动的精神载体而存在,常用于受惊驱鬼、辟邪招魂,影响甚广。现如今的陕西省洛川县仍有这样一种风俗,抓髻娃娃在干旱的时候,头倒靠在水箱,祈雨,能起到抗旱救灾的作用,挽救不一样的生命。
四、保护、传承与发展
无须极尽溢美之词,历代剪纸艺术家们为艺术史谱写无声的印章,世代传承,我们才得以从中领略民族艺术的精髓与神韵,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如今的剪纸艺术因不再局限于民俗文化,制作工具及技法而拥有更多的创作手段和发展空间,继承传统的技法并大胆创新升华,平衡继承与发展,要保持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促进剪纸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使其让更多的人了解与喜欢。
艺术“生命”的弘扬任重而道远。需要坚定的责任与信念才能与我们血脉相连,薪火相传;本着继承与发展的初衷,他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态度才能厚积薄发,博采众长。
【参考文献】
[1]黄红.剪纸艺术[M].武汉出版社.2000.
[2]宫楚涵.剪纸[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3]杨智宏.中国民间美术丛书:抓髻娃娃剪纸[M].辽宁美术,2014.
作者简介:洪红,赵天宁,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指导老师:崔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