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益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与时俱进的新提法。本文先阐述了利益共同体理论和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理论;接着谈到了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利益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最后以利益共同体为契机,转变观念、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努力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打造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利益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国家 世界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提出了“利益共同体”,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利益共同体”还是“命运共同体”都要在不触犯彼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下面本文谈谈由“利益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引发的几点思考。
一、利益共同体理论
(一)利益共同体理论的渊源
谈及利益共同体首先从利益谈起。在西方思想史上提出的很多关于利益的有价值的思想大都以私人的利益为主。但马克思提出不同的视角,即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真正站在市民社会当中,以人本主义为契合点,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实现了由私人利益到共同利益的有机转换。
(二)利益共同体理论的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说:“利益把市民社会的成员彼此连接起来。”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利益共同体理论存在于对个人利益的正当追求当中,将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的结合,在实现共同利益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利益。
(三)利益共同体理论的价值目标
利益共同体理论最终价值目标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只有成为社会的一员,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充分彰显个性,获得综合发展,最终实现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发展”。
二、命运共同体思想
(一)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背景
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同时有粮食安全、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构成的严峻挑战。其实不论人们的国籍和信仰,实际上已经同处于命运共同体中。
(二)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三)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
1.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天人合一”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体现对不同的文化方式抱有欣赏和肯定的态度。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2.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梦的延伸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倡导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中国与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与世界梦实现很好的对接。
3.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中国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由于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全人类的利益为重,因而采纳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能够解决全球性问题,也有助于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进步。中国正在积极寻找共赢点,努力参与构建相对公平合理机制,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三、利益共同体理论和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关系
我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利益共同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虽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找不到“共同体”的精确定义,但马克思在回顾人类社会的轨迹中,同样提出了自然共同体——抽象共同体——真正共同体。马克思所构想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那时才会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真正的共同体。在当代社会,应当怎样实现马克思所提出的利益共同体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可以认为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同时也需要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和衔接,走向“真正的共同體”。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具有契合性和共通性。
四、以利益共同体理论为契机,打造命运共同体
(一)转变观念,努力进行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在现今社会,世界每个国家都需要逐渐抛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观念,抛弃无道德的市场准入规则,抛弃文化普世价值观念,抛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观念,努力进行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二)中国继续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推动命运共同体的进展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新一代领导集体同样倡导运用新思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推动经济的良性运作,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发展人文外交,打造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包容互惠的命运共同体。在国际舞台上继续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争取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命运共同体的进展。
(三)打破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努力构建新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一般认为,近现代国际关系开始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前后,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价值理念,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新兴的民族国家以及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均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但收效甚微。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就是改变近现代以来形成的这种价值理念,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基本价值理念,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的实施,为构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共掌世界命运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类共处一个地球村中,需要我们携起手来,淡化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内化到心灵深处,同时把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等理念转化为各国的自觉行动,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论语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新华每日电讯,2015-09-28.
(作者简介:王雯,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