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

2017-03-16 18:33王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王辉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改良集束化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 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为(13.14±1.13)分, 高于对照组的(8.52±0.4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 高于对照组的70.5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集束化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2.076

Nursing effect by modified cluster nursing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WANG Hui.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 Hohhot 010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ursing effect by modified cluster nursing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68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additional modified cluster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Nursing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comfort degree score as (13.14±1.13) points than (8.52±0.48)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as 94.12% than 70.5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Modified cluster nursing provides excellent nursing effect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omfort degre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Cluster nursing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 当病情进一步发展, 可成为肺源性心脏病和呼吸衰竭等常见慢性疾病[1, 2]。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危害较大[3, 4]。本次研究就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 探讨改良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经胸部X线及CT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同时伴呼吸衰竭的患者68例, 对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及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排除。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5例, 年龄50~76岁, 平均年龄(65.4±3.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 女13例, 年龄52~78岁, 平均年龄(66.3±4.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护理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改良集束化护理。护理内容包括:①体位护理。根据患者机体的具体情况, 为其采取半卧位或平卧位, 可将患者的病床床头抬高, 角度>30℃, 使患者感到更为舒适, 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的呼吸保持通畅[5, 6]。②生理护理。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 同时采用温水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洁, 1~2次/d。如患者的眼结膜出现充血症状, 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按时采用滴眼药水进行滴眼。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 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清洁, 避免闲杂人员在病房内频繁流动, 使患者的休息得以保障。对各项诊疗操作进行集中实施, 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休息造成影响。③排痰护理。将排痰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使患者的依从性得以提高, 指导患者先进行深吸气, 然后用力咳嗽, 如患者无法进行自主排痰, 则可采取叩背, 或采取机械辅助, 帮助患者对痰液进行排除, 同时可为患者开展雾化吸入治疗, 使患者的排痰痛苦得以减轻[7, 8]。④吸氧护理。采取单腔或双腔鼻导管为患者开展吸氧护理, 同时对患者的鼻腔内部的分泌物开展定时清理。如患者的吸氧方式为面罩吸氧, 则应对患者的面罩的松紧度进行合理调整, 同时对温化瓶的温湿度进行合理控制。⑤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密切观察, 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以成功案例鼓励患者, 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使患者的认知水平得以有效提高, 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有效缓解[9-12]。⑥穿刺护理。为患者开展穿刺时, 采取静脉留置针或采取深静脉置管, 从而使穿刺能够一次成功, 同时做好穿刺部位的消毒工作, 并及时对贴膜进行更换。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舒适度采用主观舒适度评分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体位、生理、心理、吸氧、排痰以及动静脉穿刺。每项内容包括四项评定标准[2], 分别为舒适、较为舒适、轻微不适、极其不适, 舒适记3分, 较为舒适记2分, 轻微不适记1分, 极为不适记0分。总分0~18分。同时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调查时间为患者出院前1 d, 总分100分, ≥90分为满意, 60~89分为一般满意, <60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适度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 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为(13.14±1.13)分, 高于对照组的(8.52±0.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12例(35.29%), 一般满意12例(35.29%), 不满意10例(29.41%), 满意度为70.59%,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19例(55.88%), 一般满意13例(38.24%), 不满意2例(5.88%), 满意度为94.1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70.5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导致的气体受阻, 存在不完全可逆性, 可导致机体炎性反应的发生, 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 病情发展为晚期, 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的出现[3, 13-15]。因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较为严重, 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呼吸衰竭时, 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抢救治疗, 是使患者生命得以挽救的关键[4, 16-18]。在抢救治疗的过程中,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 可使患者的舒适度得以有效提高, 使其疾病康复得以促进[19]。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体系, 其开展的基础为循证医学, 针对某种疾病对护理方案进行制定, 最终的护理目的是使患者的预后得以有效改善[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集束化护理后, 患者的舒适度得以有效提高, 分析其原由, 可能为集束化护理的实施, 有效的避免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的出现, 提高了其舒适度。加之心理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消除了患者内心紧张, 焦虑等不良情绪, 从而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以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 改良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秀菊, 赵晓华, 刘云, 等.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9):10-11.

[2] 喬红艳.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5(10):947-948.

[3] 王岚, 刘素彦, 沈悦好, 等. 连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26):

22-25.

[4] 李佳梅, 成守珍, 张朝晖, 等. 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7):603-606.

[5] 刘慧英, 周小玲. 改良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21):

40-41.

[6] 王小丽, 李娟, 费素定, 等. 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通气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浙江医学教育, 2013, 12(5):34-36.

[7] 刘红岩, 陈娟. 改良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3):246-247.

[8] 雍佳辉, 李燕. 改良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效果研究. 母婴世界, 2016(7):219.

[9] 裴君. 护理措施用于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医药, 2016(10):00091.

[10] 吴少玲, 萧丽兴, 仇金云,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集束化护理应用效果探析.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13):

75-76.

[11] 李向荣. 评价改良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医学信息, 2015(16):86.

[12] 郑生英. 改良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中的效果评价. 内蒙古中医药, 2015, 34(12):153.

[13] 张莉. 集束化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5(15):93-94.

[14] 李美萍, 邱映明, 唐良春, 等. 集束化护理对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3, 31(4):479-480.

[15] 夏登枝. 集束化护理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应用. 临床护理杂志, 2013(3):44-46.

[16] 冯广华.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评价. 当代护士旬刊, 2015(3):12-14.

[17] 曹苹花. 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医学信息, 2015(43):193.

[18] 佘云莲, 吴晖, 周桂智, 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案效果观察. 陕西医学杂志, 2015(4):510-511.

[19] 艾琳, 尹义平, 付荣萍, 等.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病人预后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9):64-65.

[收稿日期:2017-01-11]

猜你喜欢
集束化护理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集束化护理在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