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翠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省市的农技推广机构进行技术引进、技术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但是,我国的乡镇农技推广体系仍存在局限性。本文将以山东省为例,调查农技推广现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为乡镇农技推广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山东省;农技推广;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S-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56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也在稳步上升。然而,目前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基础还处在相对薄弱的位置,农民的社会地位仍有待提高,因此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促进乡村经济迅速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1 乡镇农技推广的现状
1.1 农技推广机构设置概况
按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将山东省划分为3类: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青岛、潍坊等地;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比如济南、枣庄等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如德州、滨州等地[1]。下文将分别选择3类地区中的潍坊、枣庄、滨州3个地方进行详细分析。
乡镇的农业推广机构是进行农技推广的重要环节。目前的滨州市除个别地区,所有乡镇都设有农业技术站和农业综合服务站。潍坊市则是承袭了传统的农技推广机构设置方法,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农技推广机构。枣庄市在农技推广机构设置上则与潍坊市相同。
1.2 农技推广机构经费概况
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费有很多来源,但是最主要的来源有3个:政府拨款;上级部门的项目经费;单位创收。
1.3 农技推广机构人员概况
从整体上来看,山东省的农技推广机构组成人员以中级和初级人员为主,高级人员的所占比例很小[2]。但是中级人员的数量在不断提升,高级人员的总数也呈上升趋势。相对来说,初级人员的数量在逐渐减少。
1.4 农技推广机构运行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大量经费维持运转需要,但是目前山东省乡镇将大多数经费用于行政,导致农技推广缺乏充足资金,现代化手段没有得到及时的应用。在推广方法上,仍然使用个别指导的方法,较少利用现代传媒工具,使推广的工作难以进行。
2 乡镇农技推广的问题
2.1 投入经费不足
农技推广需要经费投入作为经济保障,然而目前农技推广的经费大多被领导应用于行政开支。一旦经费受到限制,農业推广单位无法更新设备,农技工作人员无法培训工作,便会导致农技推广技术老化,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
2.2 人员素质不高
从之前所述的资料中可以看出,高级人员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只占有很小的比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技的推广工作。农技推广人员老龄化问题严重,学历不高、总体素质偏低等问题,也给工作带来了困难。因为许多高校毕业生拒绝加入农技推广机构工作,导致人员比例失调,总体素质无法提升。此外,农技人员再教育和再培训的机会少,知识出现断层,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导致农技推广工作陷入停顿。
2.3 推广手段落后
农技推广手段对推广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经费不足,有些设备根本无法配齐。如:天平、显微镜等基础设备,因经费缺少而无法购置,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技术人员没有设备,只能依靠自身知识工作,很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3 乡镇农技推广的发展
3.1 加大投入力度
农技推广的经费还应该以政府拨款为主,同时辅以企业投资,融国家资金、社会资金为一体。国家应当通过立法手段,制定投入农技推广工作的资金限额。同时各级政府和机构也应该将农业推广项目列入经济计划中加以考虑,增加经费支持;要充分利用企业资金,不断改善农技推广投入资金的结构组成。
3.2 促进人才建设
当今社会需要人才,农技推广也不例外。政府可以安排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从事农业推广技术工作,给予其优厚待遇,以优化人员结构[3]。同时,农技推广机构内部也需要进行重整,知识老化的人员需要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政府每年对农技推广机构人员进行更新,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为基层农技推广培养带头人。
3.3 更新推广手段
传统依靠经验的人工推广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技术人员需要利用电视、电脑、报纸等大众传媒,对农民进行技术示范。经过互联网的信息处理,形成农技推广技术信息数据库,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技信息,把间接推广方式作为农技推广的主要方式。同时,还可以采用现场培训、举办讲座等直接推广方式,让农民更好的掌握农业技术,促进农村经济长足发展。
4 结论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农业推广体系,在现实工作中仍然有其自身局限性。我国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投入力度,促进人才建设,更新推广手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