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老一辈革命家 做好当代人民公仆

2017-03-16 10:47
祖国 2017年3期
关键词:公务活动公款公务

衣食住行向来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而以食最为重要。古人常说:民以食为天,也体现了古人对饮食的看法。古代生产力低下,民众经常吃不饱,因为挨饿而起义的事也不少。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迎来了经济大发展,生产力获得了极大提升,很少再听说哪里会有人吃不饱了。但是,吃饭依旧是中国的一大问题,民众之间开始兴起铺张浪费之风,官员之间开始兴起奢华之风。对于民众的铺张浪费之风,这个虽说不好,但起码不会对国家造成危害,不会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但是官员之间的奢华之风却会侵蚀国家的统治根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源自于历史,是人心向背决定的,是人民的选择。”官员的奢华之风会破坏共产党在民众心中的形象,破坏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逐渐侵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

对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在市场经济催生下的腐败奢靡之风令人汗颜。而作为一个合格的公职人员,必须远离一切可能引起腐朽堕落的环境土壤,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才能在为官的道路上走得好,走得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生活上克勤克俭、艰苦补素的高尚品格,带给当代公仆们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狠抓官场酒肉之风

对于部分官员的奢华之风,人民日报曾专门撰文批评称:今日中国,奢华之风已经成一大公害。不少地区,不管午餐还是晚饭,吃饭就要饮酒,饮酒就要豪饮。在一些地方,经常看到当地的官员端着酒杯从饭店这个厅到那个厅去敬酒,为了表示尊重,每次都要一饮而尽。替这些地方官员想想,午饭、晚饭都这样喝,肝受得了吗?经常听到媒体报道某某干部因饮酒而猝死,甚至不到30岁,非常可惜、非常可悲。奢华之风有很强的腐蚀性和破坏力,会加剧社会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数亿人摆脱了贫困,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我们摆脱贫困的标准是低水平的,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大吃大喝、奢侈浪费,会加剧群众的不满情绪,破坏党的执政基石。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拿了这个权力,应当为人民服务。奢华之风违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损害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对巩固执政地位极为不利。

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但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奢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8个方面讲我们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也是在说,共产党员不要忘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本质,一方面是对现在官场奢华之风的批评,另一方面也是要继续向老一代革命家学习。改革开放前,那些老革命家大多出身于贫苦家庭,跟随着共产党打天下,深知生活中一针一线的来之不易,另外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亦极为贫困,这些老革命家衣食住行皆处处俭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比较好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简单到吃的关系,比如,街坊邻居打招呼会问:吃了没有?朋友之间相约:到哪里吃饭?父母会叮嘱孩子:再忙也别忘了按时吃饭!说到底饮食文化浸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而这种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即把吃喝用来为各種拉关系投石问路,酒确实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在酒桌上谈各种事情似乎都好谈,这其中也包括权钱交易。在纪检部门办理的许多贪腐案件中,那些掌握权力的腐败者许多都是先从吃喝开始,一步步迈向贪污受贿犯罪的不归路。

一些曾因行贿受到刑法惩治的人在追悔莫及的同时,也道出了这样的话:不懂酒桌文化的人是没有办法在中国的混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官场,假如你不懂得吃喝宴请其中的奥妙是断然没有办法左右逢源的,更无法产生各种“效益”。然而一些人将大吃大喝作为激发官员欲望的敲门砖,进而以腐败方式换取对方利用手里的权利为其办事,最终也早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下,中央正在大力整治各类贪腐中的“苍蝇”“老虎”,在审查中抓到的贪污、贿赂、经济犯罪的党员干部,首先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作出处罚,强度、深度、广度是前所未有的,但又与建国初期对“吃下西方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的党员的处罚是历史的相似,前呼后应着的。

酒文化催生出来的官场乱象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东北就有一个曾经为官员和商人等提供饭桌酒文化和礼仪的培训学校,而在中国反腐的大背景下,这家培训学校不得不改戏,从“酒桌班”转型为“当众讲话班”。

哈尔滨的修伟良号称“如簧巧舌”,2005年中他开设了“酒桌班”,教授官员、商人和有志从政从商的学生如何“喝出生产力”“讲出前途”的秘诀。但就在十八大以后,他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随着党中央大张旗鼓地反腐,吃吃喝喝的官场和商场文化得到遏制。修伟良的学校也不得不转型,教授学生如何克服在公众面前讲话的困难,如何发声,如何充满自信。

在“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的时代,为了喝酒出生产力、喝酒出效益,一些党政官员、老板商人对“酒桌班”对这家培训班趋之若鹜,大家都渴望“一次宴请可以改变一生,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成为一道让人哭笑不得的风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在干部队伍内部吃喝风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老百姓对此也是极为厌恶,他们挖苦嘲讽这样的官员说他们“上午是包公,中午是关公下午是济公。

武当山地方政府不少干部向记者“吐槽”,过去一到节假日就有接待,想抽时间陪陪家人都很奢侈。特区管委会一位干部说:“接待忙的时候,人手不够,我们的科长陪部级干部,一般干部陪厅局级干部。”

当地一名干部向记者诉苦,接待太多的时候,“一顿饭赶多个场,到了饭桌怕上级领导不高兴,先‘咕咚一口喝掉二三两白酒,算是赔个罪。那时候没有几个干部不得胃病的,现在想想当时风气真是太坏了!”“一天陪洗八次澡”“一年陪领导爬山上百趟”“干部陪酒喝死”等触目惊心的案例曾经在全国屡屡发生。

元旦刚过,春节临近,严查节日腐败又到重要节点,其中“吃喝风”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整治的重点。记者梳理2016年以来纪检部门通报的相关问题发现,违规吃请大有改头换面存在下去的趋势,仍需我们进一步加以重视。例如:

地点选择更“隐蔽”,“一桌餐”成避风港。“一桌餐”指的是由私人住宅改造,不对外公开营业,仅为少数特定人员提供餐饮娱乐服务,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隐蔽场所,公款吃喝由高档豪华饭店、私人会所、单位内部食堂向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高档住宅“一桌餐”演变,消费也由公款变为老板“赞助”;

婚丧喜庆敛财换花样,有的干部只让管理对象随礼,但不参加宴请。江西省某县一位局长的做法比较典型。他为儿子操办婚事时,听从了副局长的建议:让那些管理服务对象只随礼不参加喜宴。据当地纪委调查,在局长儿子举行婚礼前的一个星期,接到通知的各大药房、诊所老板,纷纷通过不同形式赠送礼金600元至2000元不等,只有关系要好的赴宴喝喜酒。该局长违规收受了9户医保定点管理服务对象9900元礼金。

中纪委网站2016年4月16日晚发布消息称,河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越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媒體盘点,继北大方正集团原CEO李友、原执行总裁余丽、国家安全部原副部长马建等人之后,张越落马,也使得一个以部分政法官员为主的大饭局“盘古会”名存实亡。

不少报道披露,张越的富有“不可思议”目前案件还在调查,张越究竟有多少“身家”还不清楚,但这跟像“盘古会”这样的政商媾和、利益输送的关联,难免引人遐想。这或许也可解释,张越何以会罔顾党纪国法拼命为一家企业撑场子站台。

类似的政商扭结,还有此前的“西山会”、“山西汾酒会”、“飞行俱乐部”等。尽管圈子有大小、圈中人能量有高低、核心人物或政或商,但其道理大抵相近,都是为了某种共同利益结成“团团伙伙”。对涉事官员而言,这可能是为了获得现实经济利益,以及升迁所需要的各种支持;对于卷入其中的商人来说,除了可以兑换金钱的“人脉”之外,还有更轻松、更庞大的非法利益。

落马高官令计划在以家族为核心拓展财富版图的同时,也企图以山西籍为纽带打造官商同盟。据内地知名反腐记者罗昌平揭密,不晚于2007年,一个名叫“西山会”的高官圈子悄然成型,主要成员由晋籍高官组成,除了官员,只有个别获得身份认可的同籍商人,才能拥有埋单的资格。“谁手握着那张通往西山饭局的门票,似乎也就坐上了权力晋级的直梯。那种权力膨胀的速度,并不亚于他们故乡——煤都老板的财富迭增”。而这个饭局的一名埋单者,正是刘志军的合伙人山西商人丁书苗。据称,已经落马的刘铁男、令政策、申维辰、陈川平等高官都是“西山会”成员。

这些滋生腐败的各种“会”往往首先都是依靠形形色色的饭局为平台,进而达成各式各样的钱权交易。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了社会资源的正常配置,污染了政治空气。这样的饭局聚会,自然也就被打上了严重影响社会生态、政治生态乃至政商关系的烙印。

当前,中央已经严令禁止搞“团团伙伙”“小圈子”。无论是“盘古会”还是“西山会”,这些小圈子、小团伙或可得逞于一时,但无论如何猖獗,在中央坚定的反腐决心面前,它们终归还是会灰飞烟灭。

严管不当用餐 狠刹大吃大喝之风

几年前,大吃大喝在部分官员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不仅损害了领导干部的形象,也破坏了干群关系,这种风气的危害十分严重,他们出入酒店会所,抽天价烟、 吃天价宴、喝天价酒,肆意挥霍,一顿饭少则上千,多则上万。这种不顾党员形象的行为,是对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是对党和人民重托的辜负,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

针对公务宴请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一些监督部门也拿出了相应的防止违规的对策:

1.参加公务宴请:公务接待必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和接待标准。超范围、超标准安排的公款接待,属于应被问责的公款宴请。

2.上下级之间搞相互吃请:确因公务活动,需上级单位或下级单位接待安排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上下级之间,不应安排其他无实质性公务活动的相互吃请。

3.同城之间安排公务用餐:市区或同一县(区)各部门之间的公务活动,应个人自行安排用餐,既不得使用本单位公款买单,也不能接受公款接待。

4.接受基层单位吃请:到乡镇等基层单位开展公务活动,确需接待安排的,原则上应在乡镇“廉政灶”等单位内部食堂就餐,不得让基层单位安排宴请。

5.不准接受异地接待:到辖区以外的地方开展公务活动,应按照公务出差有关规定自行安排用餐。确因条件所限无法自行安排用餐的,出具公务函后可由对方单位按公务接待标准安排,但不得接受公务活动区域之外的异地吃请。

6.接受村级组织安排的吃请:到村级组织开展公务活动,原则上应自行安排用餐,不得接受接待安排甚至宴请;确需对方协助安排的,应自行支付餐费。

7.接受企业安排的吃请:到企业开展公务活动,不得接受接待安排甚至宴请,确需对方协助安排的应自行支付餐费。

8.到企业搞变相吃喝:公务用餐应安排在单位内部接待场所或者政府定点采购的饭店,不得利用企业的招待场所搞变相吃喝。不得参加由企业组织的宴请活动,更不得要求企业为单位或个人的宴请活动买单。

9.公务外出期间公款吃请:外出参加会议、考察和学习培训等活动,应严格遵守有关纪律,不得借机相互吃请;更不得公款吃喝,不得用公款报销应该由本人支付的用餐费用。

10.参加带有公务接待性质的夜宵:公务接待不得安排夜宵。以任何理由产生的夜宵费用,均应由个人支付,不能公款报销。

11.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吃请:当事人、请托人、利害关系人以及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吃请,应当拒绝。对于其他吃请人情况、吃请动机、吃请范围不明的饭局,也应自觉回避。

12.接受可能影响公务执行的吃请:执行特定公务期间,除了正常公务接待,应拒绝其他一切可能影响正常公务活动的吃请,更不得借机大吃大喝。

13.问题:用公款宴请私客:公务接待对象是指到本单位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经批准按规定予以接待的人员,非上述对象一律不得安排公务接待。

14.在内部接待场所宴请私客:单位内部接待场所必须用于本单位正常的公务接待,不得用于接待本单位干部职工的私客,也不得出借给外单位人员接待私客。

15.在内部接待场所搞变相大吃大喝: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或超标准装修、装饰单位内部接待场所,同时内部接待场所必须严格按照公务接待标准,不得变相搞大吃大喝。

16.参加在私人会所或高消费娱乐场所安排的吃请:公务接待不得使用私人或企业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公职人员不得出入私人会所,更不得在私人会所、高消费娱乐场所安排吃请或参与他人安排的吃请。

17.参加同学会、老乡会等带有小圈子性質的聚餐:私下聚会也要注意参与对象,除了客人来访、朋友聚会等正常人情接待往来,其他以同学会、老乡会等名义举办的明显带有小圈子性质的聚餐活动,应明确拒绝或自觉回避,更不得以权谋私、用公款买单。

18.参加大操大办的婚丧喜庆宴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应提倡简朴,防止大操大办、大吃大喝。对于他人大操大办的婚丧喜庆宴席,不盲目捧场,应自觉回避。

19.参加各类带有敛财性质的宴席:借举办各类宴席之机,收受平时无正常人情往来对象所送的礼金,是一种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公职人员既不应举办这类具有敛财性质的宴席,也不应参加。

20.参加其他违反规定、有损形象的吃请:治理公款吃喝不是新闻。但是,“抓吃喝风是反腐败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这或许就是公众对治理公款吃喝历来关注的原因。

十八大以来,随着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活动的深入开展,特别是从上至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较真精神抓落实,对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坚持露头就打,八项规定出台3年,查处党员干部问题逾十万起,在这样的重拳整治下,党员干部作风已经有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干部大吃大喝的行为基本绝迹,党员干部回家吃饭成为常态。

为了彻底抑制“舌尖上的浪费”、简化接待、力遏铺张浪费、真正解决公务接待中的“软腐败”现象,中央修订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各省也相继出台地方性规定,对公务接待制定了更细化的要求:公函制、禁烟酒、接待标准量化等等,这些规定制度都为公务接待划出了不可逾越的“红线”。在这些新规、“禁令”的接连发布下,收到的成效也很显著,干部们大量减少了接待应酬、政府公务接待经费也大量节省下来,公职队伍的节俭清正,也越来越多的被老百姓们真切感受到。

猜你喜欢
公务活动公款公务
乌程汉简 公务简选
最不值钱的是公款
公务活动中应高度重视“函”的使用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接待
妨害公务罪谨防滥用
妨害公务案件的侦查要领和证据收集要求
400万元公款美容的工会主席是怎样的一朵奇葩
开会的不同版本
中央纪委印发《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