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冯林林
摘要: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乡村经济、旅游业开始飞速发展起来,人们对城乡公路的要求已经远远不止步在“出行方便”的要求上,而在设计思路、设计方法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追求。
关键词:城乡公路;乡野;现状分析;景观设计
1 城乡公路景观中现存的问题
相对于拥挤喧闹、川流不息的城市道路,城乡公路则具有更好的行驶愉悦感,究其原因,得力于城乡公路中开阔的视野与宜人的风光。
1.1 具有城市化道路景观倾向
对城乡公路景观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经常有设计师盲目套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和原则,并将不适合公路环境要求的市政园林绿化、广场雕塑和室内装饰等美化手法应用于公路景观营造中。
1.2 绿化空间层次不足
多数道路绿化只考虑到高大乔木,忽视了灌木、藤木、地被等植物在道路绿化中的应用。只针对道路进行遮荫,没有充分利用树荫下的空间,植物空间层次感不够丰富,造成道路景观比较单调,能够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效果的公路少。
1.3 色彩单调乏味
植物在配置方式上模式化,缺乏新意。没有充分挖掘植物木身的形态、线条、色彩、质地等自然美,落叶和常绿植物搭配不当。一此先进的配置模式和新优植物品种在道路设计中仍未得到有效使用。
2 城乡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安全的行车视线
公路景观必须考虑到各组成要素的空间位置,为使用者提供清晰宽广的视野和舒适顺畅的视线,确保行车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在设计公路景观时,要充分考虑视觉空间大小、道路的线形变化、安全设施的色彩及尺度、视觉导向、视觉连续性等交通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以便消除司乘人员在行车时所产生的心理压抑感、威胁感及视觉上的遮挡、不可预见、眩光等视觉障碍,实现公路景观的安全舒适。
2.2 协调的景观效果
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是城乡公路景观设计的主体部分,也是构成公路环境与沿途周边环境协调关系的基本措施。绿化带内的植物配置、设计质量不仅关系到公路景观的整体美感,而且影响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整体协调。因此,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既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又要注意与外部地形、环境相协调。
2.3 环境的生态保护
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原则设计城乡公路景观,使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地貌的处理,创造自然和谐的新景观。顺应自然规律,构建多层次、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的能力,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 自然协调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3.1 与沿线景观格局整合
每一条城乡公路系统均在一定的环境中穿行,自然环境中的一切有形物体,以其形体、质感、色彩与光影的变化,加上各式各样的人工构造物,构成了千变万化的环境景观,城乡公路上最珍贵的景观正是两侧美丽、宜人、朴素的乡野风光。城乡公路是乡村与城市的连接,一般处于较偏远的山区或城郊,线路长、范围广。
3.2 与沿线地域文化整合
设计城乡公路景观时,充分利用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富含地域文化的景观环境,为驾乘人员提供了解历史和审美体验,且具有导向意义的文化信息。城乡公路本身就是人类创造的一种人文景观。运用公路内部景观中植物和建筑小品的造型、材料、色彩、结构形式、组合方式等,表达某种特定的文化含义,如历史文化感、积极向上的精神、民俗文化的表现等。
3.3 与沿线景观特征整合
在公路上,移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由于人本身具有—定的速度,使得沿線景观的每一个画面的展示可能只是瞬间,但却是连续的。因此,公路景观不同于静止的三维景观空间,它是公路使用者以一定的速度运动时,视野中出现的四维景观空间,这一空间特性是动态的。
4 结语
城乡公路景观是一种流动景观,随着车辆行驶,沿线的景色不断交替变化,或田园美景、或小桥流水、或奇峰异石、或乡野风情、或丛林密布,其时空的转换极其丰富。因此,每条城乡公路的景观模式也并非单一,而是由多种模式交替呈现,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城乡公路景观都应紧密融入“乡村”这个大环境中,避免趋向城市化。
(责任编辑 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