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堂
摘要: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成为一种趋势。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也要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文章解释了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内涵,分析了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会计与财务管理 人才培养 专业化 职业化
一、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内涵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专业通常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之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专业化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专业化和职业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劳动分工的深化出现并不断发展的。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的进步,分工日益深化,完整的生产被划分为许多不同的工作任务,由不同的人专门从事某一类工作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专业以及这个专业所需要的特有的知识、规范与能力,专业的不断形成、发展以及完善的过程就是专业化。
根据《中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定义,职业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具有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和群体性特征。可见,职业是和社会分工相联系,人们通过选择职业来实现生存和自身发展的目的,人们的职业选择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某类职业要满足社会某一方面的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具有稳定性,各个职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念或行为规范,某一职业中的个人会受到他所在职业群体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并体现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部分内容。从职业发展视角看,“职业化”是一个职业从业者掌握了更多专有知识和技能,受到更多职业规范的约束,具有更多工作独立性、自主性和市场垄断性,从而逐渐成为一个成熟职业的过程;而从个体发展视角看,“职业化”体现为职业路径完善清晰,职业台阶衔接有序,职业标准健全完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个体职业成长过程。
专业化和职业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专业化和职业化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和发展的,专业化促进了职业化,而职业化的发展又需要更高水平的专业化。专业化更多地反映了生产技术变化和社会分工的深化对专业知识、技能和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化更多地体现社会发展对从业者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以及个人适应职业化的过程。
二、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必要性
现代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校对社会的贡献,一方面体现在贡献思想和知识,引领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是直接为社会培养各行业急需的專门人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需要社会各界提供资源,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向,是高校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知识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领域的专门知识不断分化,形成了很多专门的职业和专门的知识领域,这正是高校按照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人才的基本动力,否则,高校很难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决定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人才需求的结构和层次,人才需求的结构和层次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以及社会分工状况。现代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既需要治国理政的政治家,也需要从事前沿研究的科学家,更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从事一线工作的各行业的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掌握一些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否则难以胜任这些职业,除了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掌握所从事职业必须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是基础,否则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因此,进行专业化的培养是一个基本要求,关键处理好博和专的关系,寻求综合化和专业化之间的平衡。从职业化角度来看,社会对各个职业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从业者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自觉遵守职业规范,自觉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自觉维护职业声誉。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职业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有层次的,需要最多的是初级人才,这类人才从事专业领域的基本工作,需要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基本的工作。其次是中级专业人才,他们需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复杂的工作,这部分人才是中坚部分。高级专业人才在整个人才队伍中占得比重不大,是某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大师,他们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创造性地工作。由初级专业人才成长为中级专业人才,由中级专业人才成长为高级专业人才,需要经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较长时间的实践历练。学校教育主要定位于初级专业人才和中级专业人才的培养,越往上发展,越需要后续教育和实践过程中的学习与提高,因此,需要职业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而且,越往上发展,对职业化的要求更高。
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不同,同时对其他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要求也有差异。在初级专业人才阶段,主要学习和掌握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是学习掌握一般的知识或技能,以提高作为个体的综合素质、对变化的适应性。在中级专业人才阶段,要逐步拓宽其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具备解决更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在高级专业人才阶段,除了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掌握更为宽广的其他知识和技能,能够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可见,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上,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具有不同的比重。
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看,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综合性大学重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比较注重学生的宽口径、厚基础,注重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这些学校依然需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化培养,为学生未来从事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对大多数高校来说,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必然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根据需求分析人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环节。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以满足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
具体对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说,由于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的高度专业性和实践性,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更为必要。会计与财务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和从事这一职业。就会计来说,全国已经有会计从业人员1 400多万人,如果把与会计和财务管理相关的审计、金融、证券、投资等岗位加起来,这一队伍更为庞大。另外,注册会计师、金融分析师等职业资格是非常高端的具有含金量的职业资格证书,必须具有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才能够获得。无论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从业人员规模、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职业标准要求、职业协会发展等方面看,会计与财务管理都是专业化、职业化程度非常高的专业,因此应该大力加强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三、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对策
(一)明确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培养观念。除了极少数博士层次研究型人才培养外,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绝大多数学生要面向就业第一线,从事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岗位的工作,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定位于应用型,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根据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要求设定培养目标、规格,应坚持注重专业,面向职业的人才培养观念。
(二)根据社会需求变化对专业设置以及专业培养方向进行动态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及时跟踪就业市场的变化,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做好市场调研与分析预测,专业设置应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根据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要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应面向职业需求,以职业胜任能力为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规格、标准以及各个培养环节。要突出每一个培养环节对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的联系与作用,围绕能力培养来安排教学活动。
(四)构建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除了公共的通识类课程外,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是培养学生专業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模块,应加大这些课程的学时,同时强化与之相关的实践环节,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
(五)根据会计与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方法。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与财务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会计准则时有修订,会计与财务管理实务变化较快,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将最新的理论和实务进展吸收进来。应该采用案例和实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会计与财务管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偏重知识记忆的考核方式,丰富考核的形式,增加实务操作、论文、答辩、竞赛等形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六)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专业特点和理论课程学习,保证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都有相应的实践训练,如专业认识实习、专业技能训练、跨专业综合训练、专业综合实习等。另外,应重视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七)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对实务工作的了解程度对于学生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采取挂职锻炼、继续教育、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等多种方式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
(八)坚持开放办学,加强高校与会计职业界的密切合作。可以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聘请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或者兼职导师,为学生举办职业和就业讲座,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等。通过与会计职业界的合作,可以弥补学校在职业教育和实习实践方面的不足,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
参考文献:
[1]雷环,汤威颐,Edward F.Crawley.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
[2]李作奎.专业化视角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5).
[3]孟现志.职业专业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4]孙锐,孙彦玲.中国工程科技人才职业化、国际化开发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5,(4).
[5]刘崇磊.基于ISO9001:2008标准的高校人才职业化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6).
[6]黄锦祝.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