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以身作则,从吃饭做起

2017-03-16 19:52
祖国 2017年3期
关键词:陈嘉庚毛主席毛泽东

1944年,毛泽东在读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后,为李自成的失败唏嘘不已:“实则自秦国以来两千余年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因骄傲而腐败,因腐败而亡国。一个含辛茹苦、冲锋陷阵、流血流汗打出来的政权,居然没几天就糟蹋殆尽,真可谓‘打江山18年,坐江山18天。这个悲惨的结局令人胆寒,这种‘错误谁犯得起?”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不要滋长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要始终坚定革命信仰、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廉洁奉公风范。本文整理了毛泽东主席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以及一些勤俭节约,不搞特权,与吃饭相关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遵规守矩,廉洁自律,决无丝毫特权思想的道德风范。

毛泽东的饮食习惯

毛泽东对于饮食,并不讲究,江青曾说他是“土包子”。六十年代秘鲁哲学家门德斯来华访问,门德斯熟读过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会客厅接见他,原定接见时间不长,但是,哲学家碰到哲学家,话匣子打开了,毛泽东畅谈了黑格尔、费尔巴哈與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这不是礼仪性的访问,而是两位哲学家的学术讨论,谈起来就远远超过预定的时间了,到了下午五点多钟,毛泽东摇了一下放在茶几上的铃,秘书走了进来。

毛主席说,肚子叫了,闹革命了,到了吃晚饭时候了。他陪客人一同走进餐厅,在主位坐下,让外宾坐在他右边,译员坐在他对面,指着桌上八样菜说,今天晚上也没有好饭好菜招待客人,但是保证可以吃饱,不要客气,随便吃点。

最后一道菜红烧肉放在毛主席面前,紧靠这道菜的是一大盘红艳艳的凉拌辣椒。毛主席敬客人酒以后,介绍说:“这辣味是我们湖南菜。湖南‘几乎每家都有辣味。”

客人见毛主席不断夹辣椒往嘴送,钦佩地说:“主席先生真能吃辣椒,就我所接触过的各国领导人当中,您是最能吃辣椒,一点也不怕辣!”

“你说的对,四川人吃辣椒,不怕辣;江西人吃辣椒,辣不怕,我们湖南人吃辣椒,怕不辣!”毛主席又夹了一筷子往嘴里送,津津有味地说。

“主席先生妙喻,把‘怕字的位置一颠倒,就可以看出三省的人对辣椒的不同态度,言简而意赅。

“吃辣椒三种态度,表现三种不同的性格。一般地说,寒带和热带的人喜欢吃辣椒,但我要补充一句,凡是喜欢吃辣椒的人,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革命的,就我们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当然也包括八路军在内,四川人、湖南人、江西人最多,现在的高级干部也大半是这三个省的人。所以我说,喜欢吃辣椒的人大半是革命的。”毛主席说到这儿,自己笑了笑,似乎感到这说法有些勉强。

毛主席夹一块红烧肉送到客人面前,说,“你尝尝这红烧肉,是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

客人尝了,赞不绝口:“这道菜肥而不腻,香甜隽永,吃下肚去,感到浑身舒畅,妙极了!”

“这是一道好菜,百吃不厌。有人却不赞成我吃,认为脂肪太多,对身体健康不利,不让我天天吃,只同意隔几天吃一回,解解馋。这是清规戒律。革命者,对帝国主义都不怕,怕什么脂肪呢!吃下去,综合消化,转化为大便,排泄出去,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怕什么!”

“可以说,我们志同道合,不仅在哲学观点上接近,在饮食习惯方面也在靠拢。秘鲁和中国虽然距离万里之遥,正像唐朝诗人王勃所说的那样: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客人向毛主席告别。毛主席今天的兴趣特别浓,心情十分愉快,亲自送到门口,依依告别。

对别人慷慨,对自己吝啬

毛泽东吃得十分简单,也很少吃滋补品,他特别反对吃成本高的反季节菜。他对生活管理员武象廷说:“我告诉你,只要做到干净卫生,不要买那些贵的东西给我吃。比方说,现在是冬天,你就不要买西红柿、黄瓜之类,买一根黄瓜的钱,到夏天就买得一筐;冬天买一条黄瓜只吃得一餐,夏天买一筐就吃得几十餐!”

有一次,工作人员买回来一些嫩玉米芯,做好之后,毛泽东见了,皱起眉,不肯动筷,说:“炒这么一盘菜要多少棵玉米啊?长大了能打多少粮食!叫我吃这样的菜,不是破坏生产吗?端回去,谁买的叫谁去吃!”

毛泽东对自己“吝啬”,却对别人慷慨。他曾开玩笑地对一位工作人员说:“你在我这里是‘三不要——吃饭不要钱,住房不要钱,看书读报不要钱。”因为他身边工作人员——卫士、服务员、护士、医生等也常常陪他吃饭。

除夕晚饭,把中午的剩菜端上来

相对于其他场合的国宴和领导人的家宴,毛泽东的年夜饭比较简单。中南海厨师康辉说:“毛主席生活俭朴,要求简单,无论是元旦还是春节,他的家宴总是三荤两素一个汤,鲍参翅肚是没有的,他也不爱吃。他常说,一顿饭有个肉菜,有个蔬菜,够了。”毛泽东对工作人员脾气好,“发脾气也是冲干部发。饭里吃到沙子,他也不说话”。

康辉只在毛泽东家过了一次春节。他说,毛泽东家和平常人家里一样,年夜饭也包饺子,只比平时多一两个荤菜,孩子们过来一起吃一顿。在他印象中,毛泽东有忌口,不吃酱油,原因是“他小时候在酱油作坊看到过死老鼠”。他不爱吃牛羊肉,不吃鸡。

有一回他炒了一个花刀猪肚头,又脆又嫩,毛泽东吃完说:“不要让师傅费手弄什么刀功啊,有时间不如多看看书。一看雕得跟花儿似的,就知道很费事。”

对毛泽东年夜饭有更多记忆的是康辉的同事,厨师程汝明,他在毛泽东身边干了22年。和康辉一样,他对主席家年夜饭的餐桌也没有特别记忆。即使是元旦、除夕,毛泽东对厨房也不会做什么特别吩咐,程汝明只好多做几个他平时爱吃的菜。关于年夜饭,程汝明印象中最奢侈的菜,只有一个罗汉大虾。倒是有好几次除夕晚饭,毛泽东吩咐把中午的剩菜端上来。

1962年春节,三年困难时期过后的一年,毛泽东仍保持了这种习惯。他私人宴请溥仪,请了章士钊和另外三位名流作陪,桌面上只有几碟湘味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和大米饭加馒头,唯一能撑点场面的是有瓶葡萄酒。

“这个灶房你们无权享用”

毛家生活管理员吴连登说:“主席有个小灶,他对家里人说,小灶是人民给我安排的,你们都无权享用。他的女儿都和我们一样到中南海的食堂排队打饭,全家一个星期聚一次,在周六晚上。”

毛泽东是什么时候说这句话的?如果是1950年代,毛家显然不止两个女儿。除了毛泽东夫妻和李敏(李敏1959年结婚后,与女婿孔令华同住毛家)、李讷,毛岸英、江青姐姐李云露及儿子也在。当时吴连登还在苏北盐城老家,这番话只能是听别人转述的。吴连登又说过,毛泽东同时交待,“这个灶房只有我一个人享用,孩子们是不行的,包括李敏、李讷,包括江青的姐姐也在内,都不允许她们在这个厨房吃饭,她们只有到中南海食堂吃饭,想吃什么自己花钱去买。”

大年初一省时、省力的肉末挂面

1957年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年,形势很好。记得那是农历大年初一早上8时,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有40余位党外人士参加的座谈会。

会议一开始,毛主席就笑着对大家说:“今天过年,临时决定把各位请来开会,主要谈矛盾问题。可能大家还都没有吃早饭吧,这样,先吃碗肉末挂面,填饱肚子再开会。”颐年堂地方不大,摆40多把椅子已经显得很紧凑了,根本无法再加桌子,大家只能端着碗站着吃。这些被邀请到会的人怎么也没想到毛主席会用如此简便省事、饭菜合一的面条来招待他们。

惊奇过后,大家终于领悟到:能在大年初一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到颐年堂同毛主席一起过年,聆听他的讲话,并同吃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肉末挂面,是多么难得的幸事啊!众人边吃边议论开来,有的说这是“继续着的延安精神”,有的说这表明了“细微之处见伟大”,还有的说“大年初一吃肉面,好看好吃,更添寿”,等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见我们送上来的面满满一碗直冒尖儿,怕吃不完会剩下,就高声地说:“同志哥,请少盛一点儿,半碗就好喽。”

这般轻松欢乐的气氛,与其说是来开会,不如说是在参加新年团拜。40多人的一顿早餐只用了短短10分钟的时间就解决了,既省时、省力又契合毛主席提倡的反铺张、反浪费原则。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毛主席经常晚上在颐年堂开中央常委会议,因为时间过久,常委们的脑力和体力消耗较大,难免感觉饥饿。每到此刻,毛主席总会跟周总理、刘少奇、陈云等首长说:该吃肉末面条了。我们就赶紧通知小厨房每人做一碗。首长们端着面条很自然地坐在沙发上吃,吃得又快又香,之后或继续开会研究,或散会回家。

从两顿饭的差别,陈嘉庚选择“投靠”毛泽东

招待客人,是否用钱多就好,用钱少就不好,这可不一定。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招待过华侨领袖、著名实业家陈嘉庚先生,论排场,毛泽东只有1块5的招待费,蒋介石却拿出800块,毛泽东无法与蒋介石比阔,而实际效果,毛泽东远胜于蒋介石。

陈嘉庚对毛泽东有过这样的评价:“就毛主席而言,文武才干,英明智慧,不但为我國历史所未有,亦为世界所仅见。”

1941年6月,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从新加坡回到中国慰劳抗日将士。国民党拨巨资隆重接待陈嘉庚,希望他“感恩图报”,不料却被陈怒斥道:“此等虚浮乏实,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耳。”

当陈嘉庚来到延安,毛泽东留陈嘉庚吃饭。吃饭的地点就在毛泽东的窑洞门口摆了一张桌子,这个桌子桌面不平,上面铺一张纸,纸铺了以后,菜还没有端出来,风把纸吹走了,于是干脆这张纸也不要了。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豆角、西红柿招待陈嘉庚,只是特地上了一味鸡汤,整顿饭算下来也就1.5元。

毛泽东说:“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送给我的。”陈嘉庚看了看饭菜,想起在重庆,蒋介石花800银元宴请他,意味深长地对毛泽东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回到新加坡,陈嘉庚就公开发表言论,说共产党的领袖及一般工作人员,勤俭诚朴,吃苦耐劳。

陈嘉庚说,共产党一点也没有国民党报纸上宣传的那种“恶匪”形象,他们管辖的地方实行民主化,官兵平等,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凡事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军民团结,同仇敌忾。边区政府支持农民开荒生产,鼓励工商发展经济,百姓言论自由,八路军战士苦练杀敌本领,都给陈嘉庚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百闻不如一见。延安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非常的兴奋,为我中华之幸也。

从两顿饭的差别,陈嘉庚得出了“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的判断。这件事虽然过去了许多年,但仍值得今天的人们深长思之。经验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遵规守矩,廉洁自律,始终坚定革命信仰、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不能因骄傲而腐败,因腐败而亡国。我们坚信,在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动下,我们的党一定能顺民意、得民心,在克服种种困难中,不断开启中国道路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陈嘉庚毛主席毛泽东
陈嘉庚选采办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陈嘉庚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