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妮+于永生
摘要:创业在大学校园里已蔚然成风,但融资难一直是最大障碍。文章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在现有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并使用风险管理七大工具创造性地提出多种风险管理机制。克服现有众筹平台对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考虑的不足,从风险管理工具的视角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的构建,是对现有大学生创业融资众筹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创新,也丰富了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为风险管理理论作出了增量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 风险特征 风险防控机制
一、引言
“创新创业”成为主流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道路,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创立公司回报社会。然而,与富有社会经验和人脉的创业者相比,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和回报更大,筹资的难度增加,大学生创业融资难成了亟待破解的难题。高校基金、风投、政府创业奖励补贴、创业大赛奖金,各种资金来源,成为大学生创业融资的选择来源。然而,现有渠道仍是杯水车薪,获取资金的程序也比较繁琐,有不少创业项目由于缺乏资金而夭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大学生创业融资有了更多的选择。本文设计了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利用社会资金和高校资源为大学生创业融资助力。同时,由于所筹资项目的特殊性,平台的风险管理运作机制是平台成功运营的关键,本文创造性地构建了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
二、大学生创业融资现行方式问题概述
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自有资金、亲友投资、合伙融资、学校投资(高校基金)、政府扶持(奖励补贴和贷款、税收减免、创业基金)以及社会投资(天使投资、银行贷款、风险投资)。自有资金和亲友投资是大学生创业主要来源。然而创业是一项持续性的投入,仅仅依赖自有资金获取亲友投入不足以维持长期的高强度投入。学校的投资来源不多,并且获取投资需要通过层层筛选,例如學校的创新创业大赛,多限于项目初期的一次性投入。合伙融资需要协调合伙人间的意见分歧,降低决策效率。政府的补贴和贷款看重项目的初期盈利,而且获取政府支持的项目数量有所限制,导致优秀的创意流失。社会支持则更加重视项目的回报还有担保,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缺少担保的特点容易使社会投资人望而却步,减少资金投入的可能性和数量。王亚娟(2015)对比国内外的大学生创业融资机制,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现有的融资渠道存在以下缺点:融资渠道单一,除了自有资金和亲友借款主要融资渠道之外,其余的融资渠道限制性因素大、获得渠道窄;大学生缺乏银行贷款所需的担保和抵押;融资结构不合理,大学生创业项目往往以所有权作为获取资金的条件;大学生创业项目存在风险大收益低的特点,对投资人的吸引力降低。张晖、金利娟(2012)认为,政府未形成针对性的创业融资政策,高校未建立系统性的创业支持体系,商业银行缺乏支持创业融资的动力、风险投资对大学生创业缺乏进入机制和退出机制是大学生创业融资的主要障碍。阳大胜等(2012)认为,缺乏风险转移机制、自我准备不足,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缺乏专业指导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难点。谢冰蕾(2015)选取浙江省经济较发达且高校密集的三个城市,走访了各大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人社局、风投机构,发现融资各阶段的需求与供给机制未有效形成等现状问题,并指出:缺少有形资产抵押、亲情融资能力低、创业融资体系缺失,项目融资可持续性差、投资评估体系落后等是主要原因。郑巧(2013)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问题主要体现在难以获得二次贷款和贷款门槛高两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和制度供给不足。信息不对称源于大学生创业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和系统的财务报表,银行无法了解创业企业的财务信息;制度供给不足体现在缺乏具有公益性质的借贷中介为银行和大学生创业者架构信息沟通的桥梁,提供尽职调查报告等信息,并且大学生也难以寻找针对性的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周培(2015)认为,创业融资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因素,高校缺乏重视、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窄、社会融资和保障体系不完善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何海宴(2011)在对江苏苏北地区大学生创业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着创业信心、资金、能力不足,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机会型创业比例不高等诸多问题,提出政府迫切需要通过拓展多元化的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来推动创新经济的发展。徐小洲等(2015)发现高校创业教育有效性低、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不畅、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完善、创业环境薄弱等因素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阻力,同时呼吁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拓展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完善校企创业合作机制以改善大学生创业生态。林雪治、谢凤(2015)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机构在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方面尚未形成合力,高校缺乏创业融资实践操作层面的培训和指导,大学生融资能力的缺乏,例如不善于整合多方面资源,面见投资人或投资机构时不善于阐述。戴兴武、包进、蒋之阳(2016)对大学生创业融资与众筹的对接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马建(2015)、赵莹(2015)、刘宁宁和刘润南(2016)均提出了将众筹模式和大学生创业融资对接的设想。
从以上诸多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不在于资金的缺乏,而是专业又安全的融资渠道的匮乏。而学者将众筹模式和大学生创业融资平台对接的融资形式构想,又缺乏完善精密的风险管理平台的设计。因此,本文在构建大学生众筹平台融资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众筹融资平台,为社会闲余资金和大学生的优秀创意提供安全的沟通桥梁。
三、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的运作机制
众筹,意为面向多人融资。最初来源于美国学者Michael Sullivan(2009)提出的Crowdfunding一词,同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众筹平台Kickstarter。2011年我国作家寒雨在《创业邦》中首次将其意译为“众筹”,自此,众筹一词在我国广为传播。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一,以其特有优势拓宽了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本文将众筹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创业融资机制的构建,打造一个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其具体机制和盈利模式如下:
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将融资对象设定为创业大学生,充分利用各高校已有师资校友资源,打造一个集资金、人脉、信息资源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社区。平台与高校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各高校以公司名义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设计比赛,遴选出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其一定的融资优惠,降低融资成本,使项目尽早产生社会效益。融资平台因其专属性质,可以吸引到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有着强烈兴趣的投资者,对创业者进行资金投入及创业指导。平台采取会员制,对会员收取一定的会费并定期不定期推出讲座、交流会、网络研讨会、沙龙等会员活动,促进投融资双方的交流互动。通过互相学习以及创业项目之间的借鉴整合,大学生创业者们能提升自己的项目质量,从而增强自身项目的竞争力。
构建众筹平台的核心是盈利模式的确定。目前的众筹网站盈利模式基本上都是按成功融资项目总融资额的一定百分比的佣金模式。但是这样的模式有个缺点:投资人不希望自己的资金拿去作佣金,而会绕过众筹平台这个中介,直接与融资者联系,将款项直接打到融资者的银行账户上。因而,为了避免被绕过,近期来,有众筹网站就推出了免佣金模式。不收取融资成功项目的佣金费用,宁可承受初期亏损,将市场做大。但是,这样的模式是否能够长久,项目运营是否能够最终持续,还是个未知数,蕴含着较大风险。
本文构建的大学生创业融资项目避免了以上两种模式的弊端,开发了第三种模式。采用会员收费方式。即每一位进入该平台、利用平台搭建的资源进行融资的创业者,都要缴纳一定的会费。待融资成功后,按融资成功数额加收一定的溢价。并且如果要持续融资,就需要持续缴纳会费以维持会员身份。融资投资额可以成为会员积分的计算基础,凭借会员积分可以有融资投资方面的优惠。平台还可以推出各类联谊交流活动,来促进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该种活动只有会员可以免费或缴纳较少费用参加。平台促进线上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充分互动,提供双方沟通的桥梁平台,及时发现双方需求。平台及时统计投资人投资项目的类型倾向以及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倾向,利用信息优势加速项目投资,提高投资成功率。平台在具备一定信誉与声誉后,与各高校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以平台名义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给予获胜者一定融资优惠。平台利用高校资源打造更为广阔的专属大学生的投筹资人脉,通过一系列赛事等活动形成一个专业化的品牌和一个稳定的有区分度的社交圈。该模式增强了投融资方的黏性,提高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为了降低平台的投资风险,平台可与政府联手,让政府参与项目的担保,降低项目的融资风险。
四、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创业众筹融资平台
根据风险管理工具,针对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上述已识别出和潜在的风险,共有七种风险管理策略工具予以应对: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和风险控制。本文根据七种风险管理工具的类型,构建了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创业众筹融资平台的风险管理模式。
(一)风险承担。风险承担亦称风险保留、风险自留。风险承担是指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采取接受的态度,从而承担风险带来的后果。对未能辨识出的风险,企业只能采用风险承担。但该方法不适用于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对于众筹平台来说,企业可以承担小额项目失败的风险,但是对于影响面广、融资额大的项目并不适合使用该种方法。
(二)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企业回避、停止或退出蕴含某一风险的商业活动或商业环境,避免成为风险的所有人。在众筹项目投资方面,风险规避就是不把资金投入到预计高风险的项目中,在初始阶段就避免风险。由于众筹平台的投资人范围有所扩大,囊括了很多非专业的投资人,在评定项目风险上的能力有限,因而本文认为,众筹平台可以考虑对预备上线和已上线融资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帮助投资者判断项目质量的好坏,从而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具体来说,众筹平台可以考虑给预备上线的项目一个风险评定的等级。风险评定的依据可以是行业标准,并且,该标准可以依据平台运营过程中从企业实际运营发展情况得到的经验进行更改。所以该风险等级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动态调整的。项目投资人在选择项目时,可以查看到该项目的风险等级,决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的金额。本文设想的方法不同于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投资人分级制度。相对于投资人分级制度,在投资项目的分级上平台更有信息优势。因为相对项目融资者有着更大的话语权,众筹平台能更理性评估项目的投资潜力和潜在风险,可以为投资者评级给出更为精准的指标。
众筹平台应及时披露运营失败项目并予以公示。同时,行业范围应设立“黑名单”制度,将诚信缺失的项目发起人予以名单区分和公示。平台须及时披露项目资金的运用情况,让投资者及时跟踪了解,辨别项目的投资风险。以人人投为例,披露了高风险项目、投资项目黑名单以及投资人黑名单,作为投资人的风险警示。而多数的平台都未设置该栏目。
众筹平台应设置投融资方的信用评价系统。投资人和融资人都有权给对方的信用和诚信水平评分,且该评价透明,对所有投融资方可见。例如,人人投设置了点评系统,对投资人和项目方都进行诚信度和信用价值的评分。该种制度可以对平台上的投资人、项目方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对平台良好运营以及投资人和项目方自身建设、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本文认为此类做法应该成为行业的惯例和制度,在全行业范围内施行。
(三)风险转移和转换。风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合同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企业对转移后的风险不再拥有所有权。转移风险不会降低其可能的严重程度,只是从一方移除后转移到另一方。众筹投资中的风险转移的方法之一是给投资者购买投资失败保险。保险费可以包含在投资额中,也可以免费,将保险作为投资的附增保障。若投资人在大额投资的同时能获得一份保险,确保其面对可能的亏损局面不至于血本无归,如此便可吸引投资者投资,增加项目的融资成功概率,增强众筹平台的吸引力。众筹平台还可以通过风险证券化的方式来转移风险。众筹平台可以将质量较高的項目转换成风险等级不同的债券,出售给不同风险承担能力的债券购买人。债券购买人可以以本金和利息的形式获得该项目未来的现金流。众筹平台亦可以利用广告、线下活动等盈利收入自设风险池,在项目失败、投资人索偿无果时给予一定补偿。
(四)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即减轻风险发生时的损失以及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例如控制风险事件发生的动因等。众筹平台在控制风险方面的努力可以是规范众筹项目的准入标准,对项目发起人的资信进行严格审核,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进行专业分析。再如,化股权为债权。众筹平台可以考虑以出售迷你债券的形式获取投资者资金。债券因其固定回报,对项目的稳定性、收益率要求比较高,因而如果是质量较好的项目,可以考虑以发行项目债券的形式融资。
(五)风险对冲。风险对冲是指采取各种手段,引入多个风险因素或承担多个风险,使得这些风险能够互相对冲,也就是使这些风险的影响互相抵消。本文认为,众筹平台可以采用风险对冲的风险管理手段,引入期权模式。众筹项目周期长、风险大,从项目融资成功到产生第一笔收益之间蕴含较大的不确定性,故而可以为项目增设一份欧式看跌期权,初始的项目费用包含了期权费,投资人投资于该项目后能自动获得一份看跌期权。若后续项目成功盈利,则投资人放弃行权,增量付出成本为零。反之,若项目后续运营失败,投资人行权以获得一定收益,从而抵冲了运营失败所致的亏损。该种制度设计可以有效避免项目运营失败后超出投资者承受能力的亏损额,减少投资者投资的风险,增加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从而加速项目资金的筹集,降低项目筹资失败的风险。目前仍未有平台采取该种模式管控风险,本文认为,大学生众筹融资平台可以采用该种风险管控模式,进一步降低投资人的投资风险。
(六)风险补偿。风险补偿是指企业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补偿。众筹平台可以计提风险准备金,划拨应急资本,建立风险池。众筹平台用内部资源主动承担重大风险,提前作出防范措施。众筹平台亦可考虑与银行或支持性企业签订应急资本协议。银行划拨出一笔资金供众筹平台随时无抵押动用,平台须对未动用资本支付承诺费并还本付息。
五、研究小结和展望
本文从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面临的渠道难题出发,构建了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模式。本文从其运行机制、盈利模式优势等角度分析该平台的形式和特征。在盈利模式方面,本文避免了已有的主要两种模式的弊端,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种模式——会员收费模式。风险防控方面,本文从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和风险控制等视角设计了多种实践中尚未运用的风险管理方式。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在理论上构建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创业融资平台的风险管理模式,为平台在实际运营中的风险管理作出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戴兴武,包进,蒋之阳.众筹: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新策略[J].新经济,2016,(05):17-18.
[2]王亚娟.国内外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比较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1):13-14.
[3]张晖,金利娟.大学生创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34-36.
[4]阳大胜,彭强,梁开竹.大学生创业“融资难”原因与风险管理对策[J].当代经济,2012,(05):98-100.
[5]谢冰蕾.大学生创业融资现状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86-88.
[6]郑巧.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西南金融,2013,(04):64-66.
[7]周培.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6):219-220.
[8]何海宴.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05):68-69.
[9]徐小洲,梅伟惠,倪好.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45-48+53.
[10]林雪治,谢凤.大学生创业融资困境及对策探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3):46-47+71.
[11]马建.基于众筹融资模式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28-29+37.
[12]赵莹.利用众筹模式促进大学生创业创新问题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5,(12):58-61.
[13]刘宁宁,刘润南.面向大学生创业的众筹应用模式探究[J].现代商貿工业,2016,(02):113-114.
[14]徐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融资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