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乱身偶在,窜迹任浮沉”,是战乱下社会动荡不安的真实写照。为了躲避战乱,无辜的平民往往背井离乡,寻找一席安全之地,建造自己新的家园,生存下来。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有很多造型极具特色的民居。这些匠心独运的民居设计,并不只是单纯为了美观,更多的是为了防止侵略,从而营造一个安全、宁静的生活环境。
本期的深度涉足专题《避乱偏安的独特民居》,就将带领读者探访那些因躲避战乱而建造的民居,在一览民居独特造型的同时,也一同感恩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
位于摩纳哥和尼斯之间的埃兹,是法国蓝色海岸最古老美丽的山城之一。因在岩壁上的建房方式很像老鹰筑巢,而有“鹰巢村”之称。中世纪时,彪悍的萨拉逊海盗对埃兹人进行了多次毁灭性的掠劫,不堪烦扰的埃兹幸存者将村庄整个迁移到了峭壁之上,在村庄里建筑起了城墙和堡垒。在这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小山城中,承载了许多的精彩故事:守护城内宝藏的金山羊传说,尼采在此地获得灵感而留下的尼采之路,瑞典王子的豪华行宫,电影大师希区柯克拍摄《捉贼记》的景点,据说摩纳哥前国王与格蕾丝凯利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意大利南部有座美丽的圆顶石屋村落——阿尔贝罗贝洛,在1996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实际上阿尔贝罗贝洛原是不毛之地,直到16世纪,大批躲避天灾人祸的难民来到这里,就地取材用石灰岩建屋。1797年,难民向塔兰托当地的旁波国王请愿合法定居,难民人多势众,国王勉为其难,允许这种易拆除的圆顶石屋合法存在,从而形成了阿尔贝罗贝洛地区独特的圆顶石屋村落。
在我国古时,战乱年代,中原人南下定居,形成了独特的客家人群。江西的南部、福建的西部、广东的东北部,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南靖就在这一片区域内。为了防盗防抢,迁居到南方的客家人受唐朝驻兵营地的启发,发明了“土楼”这种便于同姓群居的建筑形式。土楼种类繁多,而以圆形土楼为主,它们似古堡巍峨苍朴,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壮观神奇。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下,客家先民们就地取材,建造了最为实用、实惠、坚固的居所,并沿用至今。
走进这些民居,你不仅会被它神秘而又富有戏剧性的历史所吸引,也会被它巧夺天工的构造所折服。战乱虽然残酷,却没能掩杀先民们活下去的希望,他們用勤劳的双手建造起安静祥和的家园,为子孙后代树立了坚强不屈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