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涛 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 161005
标准化驴场环境控制与卫生防疫要求
江波涛 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 161005
驴与其他家畜比,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对饲养管理要求不高的特点。然而,驴养殖业并没有像其他畜禽养殖业那样成熟,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多以散养为主要方式。因此加强标准化驴场环境建设与卫生防疫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场址的选择。驴场要修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好、空气流通的地方。驴场用地土质要坚实,最好是砂质土壤。水源充足,供电方便且交通便利。远离公路、铁路、牲畜市场、屠宰场及居民区。要求距普通道路至少500m以上,距交通主干线不少于1000 m。另外,驴场应建在居民点的下风头,距住宅区1000~1500m。驴场与各类养殖场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00m。
(2)驴场的总体布局。驴场主要分为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治疗区和粪污处理区。各区之间要严格分开,间距应在100m以上。管理区应坐落在场区上风口,主要包括办公室、接待室、档案资料室、财务室、实验室和化验室等。生活区是职工休息和饮食的区域,生活区应在驴场上风头和地势较高的地段,主要包括职工宿舍、食堂、洗漱间等。生产区应设在场区地势较低的位置。大门口设立门卫传达室、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生产区主要包括种公驴舍、后备母驴舍、育成驴舍、妊娠驴舍、分娩舍及幼驴舍等。各驴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便于防疫、防火及管理。生产区还设有饲料库、饲料加工车间、草棚、青贮池(窖)及采精室。隔离区包括兽医室、药品室、隔离舍、剖检室及化验室等,是肉驴场实施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该区应设在场区的下风向。粪污处理区应设在下风口和地势最低处。
(1)温度要求。气温影响驴体健康及其生产能力的发挥。研究表明,驴的适宜环境温度为5~21℃,幼驴为10~24℃。驴舍温度控制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驴的增重速度最快,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均会对驴的生产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2)湿度要求。驴舍内最适宜的湿度为55%~75%,日常生产中,舍内湿度要控制在80%以下。湿度对驴体机能的影响,是通过水分蒸发影响驴体散热,干涉驴体热的调节。低温高湿会增加驴体热散发,使体温下降,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降低。
(3)气流要求。空气流动可使驴舍内的冷热空气产生对流,带走驴体所产生的热量。适当的空气流动可以保持驴舍空气清新,维持驴正常的体温。驴舍气流的控制及调节,一般舍内气流速度以0.2~0.3m/s为宜,在气温超过30℃的酷热天气里,气流速度可提高到 0.9~1m/s。
(4)有害气体。如果设计不当和管理不善,驴体排出的粪尿、呼出的气体,以及饲槽内剩余的饲料腐败分解,就会造成驴舍内有害气体(如 NH3、H2S、CO2)增多,诱发驴的呼吸道疾病。所以,必须重视驴舍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卫生。一般要求驴舍中CO2的含量不超过0.25%,H2S的浓度不超过0.001%,NH3的浓度不超过0.0026mL/L。
(5)光照要求。冬季光照可增加驴舍温度,有利于驴的防寒取暖。采用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可使育肥驴采食量增加,日增重明显改善。一般情况下,驴舍的采光系数为 1∶16,驴驹舍为 1∶10~14。 窗户面积应接近于墙壁面积的1/4,以大些为佳。
(6)尘埃。新鲜的空气是促进肉驴新陈代谢的必需条件,并可减少疾病的传播。为防止疾病的传播,驴舍一定要通风换气良好,尽量减少空气中的灰尘。
(7)噪音。强烈的噪音可使驴受到惊吓,烦躁不安,出现应激等不良现象,从而导致食欲下降,抑制增重,降低生长速度。一般要求驴舍内的噪音水平白天不能超过90dB,夜间不超过50dB。
(1)驴舍环境卫生。驴舍环境要符合家畜环境卫生学的要求,及时清扫和定期预防消毒,对圈舍墙壁每年用生石灰刷白,饲槽、水槽、用具、地面等要定期消毒,减少传染病的侵袭。每天数次清扫粪尿,并堆积发酵,以消灭寄生虫卵。
(2)做好检疫工作。在引进种驴、购进饲料时,一定要十分注意,不可从疫区购买。新进的种驴,应在隔离厩舍内隔离饲养1个月,经检疫无病,才可合群饲养。
(3)防止传染病流行。预防接种应有的放矢,要摸清疫情,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实施预防接种。例如春季对驴进行炭疽芽胞苗的预防注射,以预防炭疽病。
(4)控制疫情。当疫病发生时,首先将病驴安排在隔离病舍内饲养、治疗。对驴的传染病,要做到早期诊断、适时用药。其次对疫区道路实行封锁,严禁家畜流动。最后是彻底消毒,消灭病原。对病驴尸体应在指定地点深埋和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