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晚善 赵青云 山西省沁水县畜牧兽医局 048200
沁水县草地资源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王晚善 赵青云 山西省沁水县畜牧兽医局 048200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太岳和中条三大山系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赋予沁水县丰富的天然草地资源。纵观全县草地资源状况,部分地区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草地超载过牧,管理建设滞后,致使草地呈现出退化和减少的趋势。但从整体来看,全县草地资源总量相对平稳。
沁水县有天然草地174万亩,主要分布于中山、低中山、丘陵及梁峁地段及森林之边缘地区,其中300亩以上集中连片草地有8大片26块,面积达163万亩,占草地面积的94%。四边草地有10.9万亩,占草地面积的6%。按照光、热、水等因素作用于草场所构成的植物群落状况,以不同牧草的生活习性而论,全县天然草地可分为山地草甸类草地和暖性草丛类草地两大类型。其中山地草甸类有0.49万亩,分布于下川舜王坪,属亚高山苔草组,为苔草+中生禾草型,亩均产草458kg。喜暖灌木丛类草地有162.9万亩,分布于全县境内的各个角落,占全县草地面积的99.7%,属低山丘陵白羊草组,根据种群的不同组合,可分为白羊草+苔草型、白羊草+黄背型、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型、白羊草+蒿类型、白羊草+百里香型、白羊草+荆条型几个型,亩均产草485kg(1982年普查产量),载畜量42万个羊单位。2008年草地资源监测结果表明,天然草地亩产鲜草513.3kg,年产鲜草8.9亿kg,载畜量达到48.7万个羊单位。2013年草地资源监测结果表明,天然草地亩产鲜草416kg,年产鲜草7.24亿kg,载畜量可达39.7余万个羊单位。
2013年调查统计显示,全县草地面积为174万亩,退化草地面积为65.3万亩,占草地面积的37.5%。其中轻度退化草地面积为26.4万亩,中度退化草地面积为28.4万亩,重度退化草地面积为10.5万亩。草地牧草高度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了40%以上,密度减少了36%以上,尤其是禾本科、豆科等优质牧草产量更是减少了82%以上,有害有毒草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1)人为破坏。一方面在个人利益驱动下,人为破坏屡禁不止。部分草地出现大面积滥垦草地现象,这些行为不仅直接破坏草地植被,而且造成了草地大面积减少。另一方面,在退耕还林政策驱动下,有的乡镇把近的、条件好的草地退草种树,以林占草,据不完全统计,全县退耕还林的面积达到10余万亩。
(2)局部地区超载过牧。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草地面积虽然较大,但有部分区域牲畜数量急剧增加,因缺水或交通不便,造成养殖户就近放牧,从而使部分草地超载过牧,牧草难以休养生息。二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放牧方式,使草地处于无序利用状态,没有做到按草载畜、划区轮牧,而是在一块草地上一年四季重复放牧,严重影响牧草春季返青,造成草地生产力下降。
(3)草地保护、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依赖天然草地放牧养畜、吃大锅饭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农民对草地只知掠夺式利用,致使鼠虫害连年发生,加之挖药、采矿对草地植被的严重破坏,“三化”严重,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下降,环境恶化,灾害频繁,草畜矛盾尖锐使退化草地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0%以上。
(4)可利用草场面积逐渐减少,草场产草量降低。据2013年对全县草地资源的监测,发现可利用草地平均每公顷鲜草产量为6247.5kg,比2008年的7699kg减少1451.5kg,产草量下降最大的是4号草地,每公顷产鲜草5117kg,比头年下降3250kg。植被覆盖度由过去的90%以上下降至现在的60%~70%。各种毒杂草大量丛生,草地平均高度比1982年前下降了15cm左右。群落结构由复杂到简单演化,层次逐渐减少,植株逐渐矮化、稀疏,干物质积累少,植物品质由优到劣,主要表现在禾本科和豆科可食性草类比例减少,而毒杂草比例增加。
(5)气候自然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沁水境内冬季少雪、春季少雨,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导致草原植被覆盖度由过去的90%以上下降至现在的60%~70%.植物品质由优到劣,主要表现在禾本科和豆科可食性草类比例减少,而毒杂草比例增加。由于特殊的气候因素引起水土流失,鼠害、虫害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造成草地面积减少,产草量降低。
(1)强化依法治草,落实草地保护制度。在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及《草原防火条例》宣传和贯彻落实的同时,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制,做到依法治草、严厉打击乱垦、滥挖、破坏草地的违法犯罪行为,把草地资源的保护、利用、管理和生态建设纳入法制轨道。
(2)实行确权承包,完善草地承包经营制。草原承包制度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实行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推进草原承包经营,是继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又一重大改革。草地有偿承包责任制是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的根本性措施。只有全面落实草地有偿承包责任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草地吃“大锅饭”的问题。
(3)采取科学措施,实施草地保护建设工程。对严重退化草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对植被盖度在30%以下的严重退化草地,采用围栏封育、施肥、防治毒草、条带补播改良等技术措施后,建植以多年生为主的人工、半人工草地,恢复草地植被。在原生植被盖度在30%以上的草地,首先进行围栏封育、防鼠虫和虫害,在不破坏原生植被的前提下,采取浅耕补播、施肥等有效措施,使草地植被在较短的期限内得到恢复并形成生产力,提高优良牧草的覆盖度和高度。
(4)合理利用草地,促进农民增收。根据草原载畜量,做到以草定畜,以畜促草,对草地实行划区轮牧,退化草地实行休牧或禁牧,让草地得以休养生息,提高产草量,实现草畜平衡。其次,通过改革饲养方式,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实行舍饲圈养,加强饲养管理,加快出栏周转,推进现代化畜牧业等一系列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以实现减畜增收之目的。
(5)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草地综合治理工程。在继续争取国家增加投入的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尤其是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广开渠道吸收社会捐助,建立稳定的投资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科技贡献率。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草地生态建设的步伐,实现草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草地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