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龙 包头市家畜改良工作站 014000
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吕 龙 包头市家畜改良工作站 014000
随着我国养禽业的迅猛发展,禽病的发生机理也更加复杂,有必要通过科学的饲养方法,提高养禽业的疫病防控能力。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雏鸡质量的优劣对雏鸡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要认真做好雏鸡外貌观察工作,选择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大小整齐的健康雏鸡。健康雏鸡绒毛洁净、光泽明亮;肛门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脐部收缩良好,没有血痕存在;卵黄吸收良好,胸腹结构匀称;眼大有神,叫声洪亮;喙、眼、腿、爪等正常;握在手中挣扎有力,感觉有弹性。
(1)温度保障。鸡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产蛋鸡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0~28℃,最佳温度为17~23℃,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蛋,每升高或降低1℃都会使产蛋率下降1%。所以舍温要保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在炎热的季节,应特别注意做好蛋鸡的防暑降温工作,可启用鸡舍内安装的排气扇,加速空气流通,并用凉水在鸡舍内喷雾降温,使舍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在寒冷的季节,要采取相应的防寒保暖措施。如增加光照时间和适当关闭门窗来提高舍内温度,使舍内温度保持在10℃以上。
(2)湿度保障。产蛋鸡的适宜湿度范围是50%~70%,最佳湿度为55%~65%,湿度过高,常使鸡舍空气污浊,并且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湿度过低,容易使鸡体脱水和引发呼吸道疾病。在湿度偏高的季节,为了防止鸡舍潮湿,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打开门窗(或启用排气扇),加强通风排除潮气。如天气阴冷,则可在鸡舍走道或地面撒石灰等来吸收潮气。在过于干燥的季节可在鸡舍走道中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年四季都要尽量降低鸡粪中的含水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湿度,而且能防止空气中有害气体的产生。
(3)通风保障。在蛋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切不可忽视鸡舍的通风换气。通风换气能够改善鸡舍内的空气质量,减少有害气体的含量,排出舍内的灰尘、多余的水分及病原微生物,同时能够起到高温时迅速散热,低温时改善舍内空气质量的作用。可以开启排气扇或打开门窗给予通风,加速空气流通。需要强调的是,通风时要根据鸡舍内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及气流状况等灵活掌握。
(4)光照保障。产蛋期的光照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且要保持光照时间和强度的恒定。从18周龄开始,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然后固定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持续到产蛋期末,尤其在产蛋高峰期不能随意减少光照时间和减弱光照强度。开放式的鸡舍,尽量利用自然光照,不足部分用人工光照补充。产蛋鸡光照时间应每天恒定在17~18小时。冬天日照短,特别是阴天雾天光线暗,影响蛋鸡采食,所以阴天雾天应及时补充光照。
(1)水质要求。水是鸡生长发育、产蛋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必须保证饮水的质量。需定期对蛋鸡饮用水进行水质检验,根据水源变化情况对水质进行检测(每年不少于2次),以确保蛋鸡饮用水符合NY5027《畜禽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的规定。
(2)设备清洗。保证水质良好,创造高效的饮水环境,必须经常清洗消毒饮水设备,避免细菌孳生。在常规清扫鸡舍期间,要用清洁剂清除饮水系统中的水垢和杂质,然后用消毒剂进行饮水消毒。在经水投药的前2天和用药的后2天也应使用清洁剂来清洗饮水系统。选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的消毒剂。
(3)饲料使用。产蛋期饲料中不能添加药物添加剂,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生虫,以及动物性或被污染的饲料。每次添料根据蛋鸡采食量确定投料量,尽量保持饲料新鲜,随时清除散落的饲料,防止发生霉变。饲料应存放在通风良好、干燥、卫生的饲料库内,存放时间不能过长。实行领料登记制度,统一供应饲料。
(1)人员消毒。进入生产区的所有人员一律要经过淋浴,换上干净的工作服、帽和胶靴,并经紫外线照射。工作服、帽等至少每周洗涤、消毒1次,胶靴要踩入消毒池内。在生产区穿戴的工作服等不得穿出生产区。如在生产区饲养不同龄期的鸡群,饲养员应有各自的更衣室。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时要淋浴、更换工作服、帽和胶靴,并经紫外线照射消毒。同时应遵守场内的防疫制度,按照指定的线路行走。
(2)环境消毒。鸡舍周围环境每周用3%火碱溶液和0.5%菌毒灭溶液轮流消毒1次。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垃圾区、粪便堆积区和下水道出口,每周用漂白粉消毒2次。在生产区入口和每幢鸡舍的门口要设有消毒池,使用百毒杀、戌二醛等广谱、消毒液,并注意做到每周更换2次消毒液。
(3)鸡舍消毒。对空置鸡舍消毒的总体原则是彻底清除和清洗晾干,不同消毒剂轮流使用。机械性清除有利于充分发挥消毒剂的作用。舍内从屋顶、墙壁、门窗到地面和排水沟按顺序打扫,采用喷射式高压水枪进行冲洗,晾干后用福尔马林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至少密闭5小时以上,然后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消毒后的鸡舍应空闲1周后方可启用。
[1]王怀礼.家禽疫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J].养殖技术,2004(11):36-37.
[2]徐桂芳.家禽饲养管理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