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010010
杂交改良是肉羊产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脱贫的重要途径
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010010
肉羊养殖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优势特色产业,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产业,羊肉产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2014~2016年,全区的羊存栏量连续3年超过1亿只,2014~2015年羊肉产量均超过90万吨。
内蒙古的肉羊品种及特性是在长期的自然放牧条件下筛选出来的。该品种的特点是适宜放牧,能远距离行走,1.5~2.5kg重的肥尾巴可以保障肉羊在饲草料缺乏的情况下维持生命,抗灾能力强,但是产肉性能一般。目前,执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后,实施阶段性舍饲或小范围放牧,有暖圈和储备的饲草料,本地羊的特性和肥尾已没有优势。另外,肥尾消耗的饲草料要比生产瘦肉高得多,尾脂价格低,有的甚至在加工中直接将肥尾巴扔掉。现在羊肉价格大幅下跌(毛重由28元/kg下跌到12元/kg),养殖本地羊已经没有效益,养殖户纷纷整群卖羊。有的养殖户寄希望于羊肉提价,但是我国的羊肉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是比较高的,羊肉涨价的空间不大,继续养殖土种羊农牧民很难增收。因此推动肉羊杂交改良,提高肉羊的产肉性能势在必行。
不同的消费群体对羊肉的消费习惯不同。内蒙古是全国的羊肉生产输出基地,除了满足区内消费者的需求以外,羊肉的品质也要满足区外消费者的需求。在区外,羊肉消费主要以涮羊肉为主,对肉质的评价与区内不同,要求羊肉嫩,因此巴彦淖尔市羊肉比锡盟羊肉受欢迎,价格高4元/kg。在对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以及锡林郭勒盟部分旗县调研发现,在农牧业厅购买良种畜补贴(每只种公羊补贴2000元)支持下,一些养殖大户购买种公羊搞改良,用杜泊羊和澳洲白羊与当地羊杂交的后代产肉性能明显提高,效益很好。
(1)四子王旗把杜泊羊与当地蒙古羊杂交当作肉羊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四子王旗高度重视杂交肉羊的产业发展,在购买种公羊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行补贴政策。牧民每购买一只杜泊种公羊政府补贴3000元,人工授精配种一只母羊补贴配种费20元、补贴同期发情药品费5元,为搞人工配种团队免费提供种公羊和配种期间的饲草料补贴费1000元/只,购买饲草料加工机具另补贴20%。四子王旗通过政策扶持、大户带动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杂交肉羊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健全。全旗有杜泊种羊场3处、肉羊胚胎移植技术服务中心3处,年生产杜泊种羊1.5万只以上,胚胎生产能力达到4万只。全旗存栏纯种黑头杜泊羊4000多只,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黑头杜泊羊纯种繁育基地。二是杂交肉羊技术推广体系趋于完善,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推进的格局。建成人工授精站110处、输精点1000多处,培养配种技术员136名,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肉羊人工配种。三是杂交改良规模逐年扩大。2015年已生产杜蒙杂交肉羊20万只,其中,政府提供种公羊生产的杂交羊10.6万只,牧民自己购买种公羊的生产9.4万只,杂交改良已覆盖了3个苏木镇21个嘎查的1700户。四是集成技术应用基本成熟,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益,杂交羊只均比蒙古羊增收300元。
(2)察右前旗杜泊羊与本地羊杂交,杂交羊肉价格明显提高。杂交羊的羊肉品质好,已被市场认可,价格也高。4月龄本地羊毛重25~30kg,而杂交羊达35~ 40kg,每只羊相差10kg。
(3)鄂温克旗通过引进澳洲白羊与本地羊杂交,成为养羊户和贫困户增收的好方式。澳洲白绵羊比杜泊羊毛多、抗寒性强、耐粗饲、增重速度快、羊肉品质好、性成熟早和繁殖能力强,鄂温克旗引进澳洲白羊与本地羊杂交,杂交羊的抗逆性强,适应寒冷天气,抗病能力较强,生长速度快,很受牧民欢迎。本地羊初生重3.5kg,而杂交羊的初生重平均为4.8kg。大雁镇某养羊户通过人工授精方法养殖500只杂交羊,经过115天的饲养,杂交羊平均每只重41.91kg,本地羊平均每只重30kg,每只羊多增重11.91kg。
(4)小尾寒羊做母本,与杜泊羊、澳洲白羊杂交产羔多、肉质好、效益高。小尾寒羊具有繁殖力强、早熟、多胎和多羔等特点,年产2胎,胎产2~6只,而且小尾寒羊可以全年发情、四季配种。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的农民喜欢用小尾寒羊及其杂交一代母羊与杜泊羊杂交,将小尾寒羊的多胎、多羔性与杜泊羊良好的产肉性能相结合,杂交羊的效益明显提高。
现在肉羊的发展趋势是专用肉用品种。毛肉兼用型和肉毛兼用型,产毛不如专用毛用型羊的毛质量好、产量高,产肉不如专用肉用型羊的肉质好、产肉量高。内蒙古现有的地方品种都属肉毛兼用型品种,消费饲料多、效益差,在当前毛价不高的情况下没有优势。杜泊羊和澳洲白羊是最新培育出的世界级肉用羊,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屠宰率高和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用杜泊和澳洲白肉羊与本地羊杂交,就是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传统产业。全区现在已经具备年生产万只杜泊和澳洲白种羊的能力,在我国肉羊业的发展中占居领先地位。
(1)在适宜发展肉羊的贫困村建立“四有”人工授精站。自然交配状态下,1只种公羊一年能配种30~50只母羊,而人工授精可配500~2000只。杜泊和澳洲白种羊的价格较高,要充分利用优质种羊资源搞人工配种,建立“四有”人工授精站,即有标准化配种室及其附属设施、有成套的配种仪器设备、有1~2名技术熟练的配种员和有3~5只优质种公羊。种公羊要由配种员饲养管理,政府补贴一定的饲草料费。
(2)为发展杂交肉羊的贫困村培训配种员。要实现肉羊杂交改良的迅速发展,就必须大量培养配种员。配种员要从养殖大户中选择(便于给自家羊配种及学习配种技术),一般集中授课1~3天,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7~10天,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配种实行有偿服务,一般每只收费40~60元(包括20元/支的同期发情栓),对贫困户通过补贴实现无偿或低价(不超过20元)配种。配种员也可以由防疫员兼任,不适合兼任的另外培养。
母羊以寒羊为主的地区,可以常年配种。如果是其他羊,配种期为3~4个月,配种休闲期长达8个月,可制作冷冻精液,提高种公羊的利用率。
(3)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搞好肉羊杂交改良工作。目前,种公羊的价格在6000~9000元/只,单靠养殖户自筹资金购买难以快速发展。肉羊产业发展要依靠广大农牧民,在产业发展起步时要给予一定补贴,对贫困户的补贴要更多一些,对每个贫困户的补贴都要记录在案。肉羊杂交项目覆盖贫困户广、增收效益明显,专项扶贫资金、“三到村三到户”资金以及各种整合的支农资金都可以使用,同时对棚圈、储草棚和农牧业机具方面也可给予一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