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职院校招生难题的路径

2017-03-15 04:31
大理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职生特色院校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

破解高职院校招生难题的路径

王丽滨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

高职院校面临招生数量下滑的新困境,自身存在招生无序竞争,市场意识不强,品牌战略意识薄弱,特色不足,高职生上升渠道不畅,就业力较低的问题。高职院校要以操作技能特长或测试作为入学标准,充分发挥院校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质量,跨院系构建特色专业,走品牌发展道路,打通高职生的上升渠道,产教融合,提高就业竞争力,多元化、全方位、立体式的办学,订单式培养,从而使高职院校更好地持续发展,提高招生和就业率。

招生就业;内涵建设;品牌战略;特色专业;就业力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危机,招生人数持续下滑,有的高职院校招生甚至出现“零投档”。高职院校必须直面生死存亡的问题,未来的招生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教育部职教司宣布将有6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转向职业教育〔1〕;另一方面,由于18~22岁适龄人口减少,连续几年高考报名人数减少,据有关部门统计,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将会是历史最低点。高职院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改革,才能更好地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招生面临的困境

(一)招生无序竞争

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解决招生困难的问题,每年会发动教师和学生进行招生宣传,甚至制定招生奖励的政策,招生和绩效工资挂钩,每个教师都有招生任务,如果完不成将会扣绩效工资,其中招生宣传不乏吹嘘欺骗和虚假承诺。

如今高职院校生均拨款的标准大幅提升,扩大招生无疑是以生养校,很多高职院校便不顾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采取无底线降分。在自主招生中基本上只要考生报名就能录取,考试完全是走形式。有个别高职院校采取“注册入学”“凭证入学”,凡参加高考未被录取的考生,都可以申请“注册入学”,可以凭高中毕业证书到高职院校报到,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源不足,但招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2〕。为避免生源流失,高职院校对于违纪学生很难赏罚分明。学院对于严重违纪学生不敢开除,甚至有的高职院校默许学生长期挂学籍,不在校学习的状况。本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高,无底线降分使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更低,如果持续无底线降分将会阻碍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良性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二)专业没有特色

教育部门把控生源流向,高职院校依赖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没有发挥高职院校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使职业教育缺少活力,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3〕。

高职院校生源紧缺的院校跟学院的内涵建设有很大关系,很多招生率低的院校,没有学院特色和品牌专业是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品牌定位模糊,不明确本学院与其他同类型院校相比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专业技能的教育偏少,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上,和别的本科院校及同类院校一样,不能结合地域经济找准未来急需的紧缺专业,形成“人无我有”的特色专业,不确定自己特有的专业的发展方向,缺失品牌的个性。事实上,有学院特色和品牌专业的学院不存在招不满的问题,招生形势较好。

(三)上升渠道不畅

高职院校毕业生一直存在上升通道不畅的问题,制约学生发展。

很多高职学院,是从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的,2016年列入教育部升格本科的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有47所,这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读本科的途径。

国家也规定高职生在学满3年后能够考取本科,可以获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并且都是社会承认的第一学历。但由于近年来高职生源较差,文化基础课薄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对专升本考试重视不够,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也没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考上本科概率较低。文化课尤其是英语成绩成为高职生专升本的致命伤。

高职生就业后升迁空间较小。薪资不高,工作不体面,劳动强度较大,不受尊重,跳槽频繁,即使有的高职学生毕业后走到生产管理岗位,但缺乏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很难提出新的创见,上升空间受到限制。这都是一些家长不愿让孩子报考职业院校的原因,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报考率。

(四)就业竞争力低

高职生就业竞争力较低,产教融合发展不够,虽然各个职业院校一直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但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用工合作层面,高职学生的实习期少则半年,长则一年,但很多高职院校对实习企业没有实地考察和跟踪指导,高职生很容易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从技术层面上并没有深层次的合作,工学结合和产学研一体化流于形式〔4〕。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岗位匹配性的职业技能与素养培养,也造成了毕业后就业时由于职业技能较低,与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太大,很多高职生只能选择低薪的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改行和跳槽现象严重。

尤其是一些基本的职业素养严重影响到高职生在入职后的发展提升。如工作责任感与合作意识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些都使高职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低、起薪低、转岗率高。就业率低直接影响到报考率,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比招生工作更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招生困难解决路径

(一)以操作技能特长或测试作为入学标准

高职院校实行双轨分层的多样化招生标准,推进高职院校有质量的招生工作,关注高职生录取权重的合理性,形成培养学术精英和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两种高等院校。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的人才。“注册入学”“凭证入学”也不应该没有任何门槛,因为毕业资格考试成绩只能作为学生智力方面依据,并不能反映学生的操作能力水平,以及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爱好程度,而操作能力及对专业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专业的持久性。因此,招生考试不应以高中时期学业成绩为标准,而应该延伸到对学生整个初中到高中阶段的考察,以能反映学生在专业上的创造力及潜能的作品,及参加的各种比赛及测试的成绩,分析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变化,作为“注册入学”“凭证入学”的标准。如果没有相应能展示自己在专业方面潜能的作品,则需要参加专业笔试,增加实际操作技能的考试内容,使操作技能达到必须的标准。尤其是自主招生考试,应改进面试模式,测试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兴趣,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形成为达标性考试加特长学生的招生,提升高职学生的质量,加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降低高职学生的流失率,降低高职学生毕业后转岗率,确保学生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至于对专业操作技能不够标准的考生不予准入,可以分流到普通院校,或者参加高职院校的培训班,进行一定的专业基础技能培训,成为掌握一定技能的“蓝领”。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未来“银领”的摇篮,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豪感,以及保证学生有体面工作、高额回报及幸福感。从而增加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同度,及家长对报考职业院校的热度,增加招生率的持续提升。

(二)跨院系构建特色专业,走品牌发展道路

招生工作是社会对高职院校办学情况的综合检验,教育行政部门应下放专业设置权、人事权、招生权,改变政府政策控制生源的做法,建立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发挥高职院校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以最大程度激活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5〕。高职院校要树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但服务对象是学生和家长,还有企业两大市场,由原来的“供需”要求变为“需求”要求,从市场需求与学生成长两方面考虑,用市场的手段调节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培养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的立身之本是“质量”和“特色”。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地方发展规划,考察未来急需的紧缺专业,培养“超前人才”;抓住院校的地区特长,发展出“人无我有”的特色课程;根据自己的能力,对专业进行科学定位,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发展特色专业,制定适合专业发展的目标,优化结构,分层培养、分类培养、特色培养,形成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的专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6〕。

高等职业院校要构建“特色院校”,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本区域经济特点,考察与别的院校的差距,联合多个产业支撑,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内涵建设〔7〕。高职院校可以尝试跨院系构建特色专业,发挥院系专业各自优势,使优势互补、信息共享,也可以面向横向的行业岗位群或纵向的产业链,以行业依托共建专业形成专业集群生态优化的新格局,增强职业教育含金量,走品牌发展道路,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实力〔8〕。建立高校退出机制,优胜劣汰,使高职院校越办越强,以质量取胜。

(三)打通上升渠道

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既要培养学术精英,更要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德国和韩国等国家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经济成就,得益于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急需构建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和高职研究生教育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理顺中职与高职间的衔接,打通普通高校与职业院校的通道,打通大专与本科、研究生的通道。普通高校生可以到高职院校学习几年专业知识,高职生也可以进入普通高校深造,高职生毕业可以获取本科、研究生的学历。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以到高职院校学习专业技能。职业教育体系将更加立体化,人才培养也将全方位、多层次〔9〕。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贫困的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达官贵人和中产阶层的子女很少有上高职院校的。如今,中职教育的学费国家实行全免,高职也应该早日出台学费减免政策,提高高职教育对贫困生的吸引力。

(四)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必须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高职院校毕业证“含金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高职院校应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优化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0〕。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大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将课堂建到企业车间、实习基地。提高“双师型”师资的比重,提高专业课授课比例,完善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多元化办学,开放式办学,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跨区域合作等多元化、全方位、立体式的办学〔11〕。以企业为依托,订单式人才培养,提升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保证高职学生成功就业〔12〕。

招生一直是阻碍高职院校发展的大问题。高职院校不应该一味无底线降分,要努力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质量,跨院系构建特色专业,走品牌发展道路,打通高职生的上升渠道,产教融合,提高就业力,使高职院校学生将来成功就业,满意就业,体面而尊严地生活,提高社会认可度,有利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1〕庞丽静.600所本科转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酝酿大变〔N〕.经济观察,2014-06-24(9).

〔2〕郭雁.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5):43-45.

〔3〕方永旭.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2014(17):18-19.

〔4〕符太胜,谢章莲.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两难困境与政策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14-16.

〔5〕张亚军,胡晓旭.转型期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5(2):33-36.

〔6〕邹敏.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职工教育,2013(22):127.

〔7〕张睦楚.当前本科院校转型职校之现实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5(6):1-5.

〔8〕刘红英,李红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13):35-37.

〔9〕罗旭华,党印.高等职业教育推动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4(15):8-10.

〔10〕吴开俊.广州经济结构调整与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相关分析〔J〕.高教探索,2005(2):11-14.

〔11〕李守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契合产业发展的历程特征及现实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5(4):5.

〔12〕宁静.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意蕴、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5(13):5-8.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dmission

Wang Libin
(Jin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nzhong,Shanxi 030600,Chin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ace new problems,decline of population in college age students and enrollment numbers,low competitiveness,weak consciousness of market,brand strategy,and characteristic,problems in promotion,poor capacity in employment.Therefore,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take skills and specialities as the admission standard,reinforce the function of market,strengthe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improve quality,build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develop brand, quicken the promotion,integrate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offer diversified,all-round and integrated education and order-form training,so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ha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admission and employment;connotation construction;brand strategy;special professional;employability

10.3969∕j.issn.2096-2266.2017.01.019

G717.2

A

2096-2266(2017)01-0088-04

(责任编辑 杨朝霞)

2016-10-10

王丽滨,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生特色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