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

2017-03-15 18:37姚妮
财会学习 2017年4期

姚妮

摘要:随着财政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普遍重视与关注。本文就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展开了深刻分析与讨论,把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作为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的评价对象,并就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的方方面面展开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并根据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方法举措,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方法举措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伴随着财政实力也在逐年增长。目前,财政部门对高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高校投放的经费也在逐年上升。基于此,我们更要明确绩效管理目标,加强监管,优化配置;提高重视程度,完善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系统;合理运用财政项目支出,良好地利用好财政资源,确实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一、开展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完善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全国大范围地进行推广。近些年,高等学校的飞跃式发展,使财政资金的投放值不断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完善和优化。

(二)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高校项目内部的管理

开展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可以将高校项目资金预算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提高经费支出进一步透明和公正。也有利于发挥监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作用。

(三)有利于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运用合理

实行绩效目标管理,使高校项目支出的预算工作得到了修改和完善,促进了财政资源的合理使用。

二、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的不足之处

(一)传统的资金模式尚未得到修正

高效经费以前大都以财政拨款为主[1],具有单纯性和依赖性,从而使高校项目资金投入日益膨胀开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恶性循环,进而导致资金供求矛盾日益加深。部门资金使用的效益过低,而且部分也存在着浪费严重的现象,资金的效益也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妨碍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

目前,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尚在起步阶段,不够完善和健全,体制也不够系统化,存在较大的被动性特点。而且也没有相关规章制度的修订,缺乏一定的制度支持和制度来做保障,因而约束、限制了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的稳定发展。

(三)组织管理机构内部人员观念浅薄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在高校内比较分散,不够集中,宛如一盘散沙;缺少监察管理的职能部门,甚至有的部门只关心自己份内的事情,很难形成组织良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队荣誉感不强;基层领导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难以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执行工作过程过于形式主义,难以保证项目支出工作的独立性,约束力、依赖性较大。从组织结构性来说,不够完整,急需提高和改良。

(四)资金安排不够合理规范,效益结果不显著

目前,高校项目支出主要用在人才培育和科研领域中,特别是对研究生培育、科研项目和创新体制规模等等领域,存在着重视投放与轻视支出、轻视管理与重视绩效等等不良现象。项目在资金安排上,分配较不合理、不科学,项目资金使用的效益与投放不成正比,与预期效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进而使学校资金的使用比例严重失衡;且目标不够明确,只把工作重点放在了项目支出工作的完成情况上,忽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风险;在申报项目中相关人员过于粗略,不够细致谨慎,而且关注程度也不够,责任观念比较弱化,存在很大层面的消极性。

(五)项目资料不够完善,影响工作进度

绩效目标管理的资料收集难度较大,在加上基础资料的严重缺失,使之在进行项目管理中不够规范、不够系统;预算编制不够合理,在财务核算中也仍存在着不足之处,大大影响了工作效果,与预期效果严重脱轨。

(六)高校项目支出随意性较大,且缺乏有效的监督

我国项目的资金大都具体分配到项目中去,对项目的预算管理观念淡薄。在项目支出过程中,过于盲目和随意,缺少科学的验证和探究,进而效率低下,管理的职能锐减;在预算执行中,没有及时对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深度的调查和分析,使高校管理的监督职能弱化,不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运行。

三、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的对策、举措

(一)加强項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高校应当全面具体地、系统地明确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的管理方向、实施途径和取得的成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与此同时,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对策,层层设立绩效考核部门,从而保证工作地顺利进行,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运行[2]。同时,也要加快合理有效的奖励约束体制的形成,以保证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化。

(二)加强财务预算的编订,确保成效无误

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管理重在事后控制与监测环节,所以在进行财政预算的编制时,也用加上事前设定和立项评审等内容,加强“自省”环节。有利于形成完整、统一的工作成果。财政预算也应提供明确、仔细的数据,并认真填写《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表》[3],由相关部门审查,从而保证预算支出的科学、合理、有效。财政部门也要结合高校总体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还应充分考虑经济因素、现有资源状况,以确保预算结果的准确无误。

(三)加强预算支出的控制力度

根据学校的长远部署和实际情况出发,将预算经费分类,分为运转经费、业务经费和服务经费等[4],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控;加强审核部门的严格审批,杜绝项目的重复利用程度;对各个项目预算特点进行分析研讨,使财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拒绝浪费。防止财政资源的浪费和丢失,实现了成本的最小化来换取最大的效益化。

(四)加强一定的制度支持和保障

高校应及时修订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结合财政政策出发,以法律为依托,并保证国家法律正当有序的运行,做到合理用法、健康用法、文明用法。

(五)增进组织机构内部人员的集体观念

应加设检监察管理部门,深化职能部门的标准化、集中化。各部门也应该把眼光开放,不能只局限于自己份内的工作这么简单,而是各部门积极沟通,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增强责任观念,讲究团队的互助精神。基层领导也应加强重视程度,起着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保证项目支出工作的良好运行。在组织结构性上,加强组织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六)资金安排要进行最大程度地优化重组,上升效益值

高校项目支出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做到无论是在投入与支出,还是在管理与绩效等等方面,都应该是相互进步,双重提高,要尽可能地科学、合理;也不能忽视事中检测这一环节,以防风险的侵入,要时刻谨慎、细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投入与效益的比例保持适当的态势中,不能出现倾斜、偏差,稳定向前,持续前进。

(七)加强对项目支出的监管

在进行项目支出过程中,不能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要注重运用科学依据,但是不能完完全全地照搬照抄,要学会创新应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做好标注和记录,从而使高校教育事业良好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对高校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的重视程度。但因为此项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得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仍有较大的困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全体公众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完善教育体制的改革模式,构建理想的教育体制发展的蓝图景观。加大绩效目标管理的实践性,从而使项目支出达到最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高校的教育体制,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实质性的改革意义。要争取为社会创造效益,以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双重进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凡蓉,章磊,吴建南.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以高校某教育项目为例[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02:4-9.

[2]张海燕. 高校预算支出绩效管理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4,08:86-88.

[3]王莉. 探讨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评价[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182+184.

[4]徐加慧,梅國威,李伟.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特点及改进的建议[J]. 中国工程咨询,2013,11:64-66.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