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影响分析

2017-03-15 18:51何涛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

何涛

摘 要当前,公共政策已经成为实现公共利益、从事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对于当今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公民对政治权利诉求的渴望,公民越来越多的利用“阳光议事厅”、“微博议政”、“网上签名”等网络形式来影响政府公共政策过程,凸显了网络舆论对政府公共政策影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网络舆论;政府公共政策;政策过程

本文试图从网络舆论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督的影响来分析网络舆论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影响,以至于更好的让政府部门利用好网络舆论的作用,科学制定公共政策、依法行政、健全和完善监督体系,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1 网络舆论的概念、特性及其表现形式。

1.1 网络舆论的概念

网络舆论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概念。百度百科对网络舆论的定义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网络舆论其实可以概括为公众在公共的网络条件下公开个人意愿、想法建议或者意见符合或者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赞同的言论。网络舆论的特性有共性和个性之分。共性指一种自发形成的,带有较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见解,公开性强,传播速度开的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推陈出新,网络舆论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例如:新闻跟帖、网络论坛/BBS、电子邮件,网上调查,网上签名、博客、个人空间、以及近年出现的微博,都极大的促进了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也加强了公民对政府公共政策的评议 。

2 网络舆论存在问题

《魅力中國》刊文指出:网络是个大熔炉,网络舆论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网络群体的情绪性问题以及网络民意的泡沫问题。

网络宣传中的虚假广告信息,甚至网络中,信息的发者都有可能是有名无实,在如今在互联网中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情况下,极易误导很多不明真相的网民。严重的网络群体的情绪问题最重导致民意泡沫。如果政府政决策者没有甑别信息真假的超强能力,容易制定出和与人民利益相悖的的政策,网络舆论的泡沫化将更加严重。

3 公共政策概念及社会作用

3.1 公共政策的概念

在众多的中外学者曾对“公共政策”这个意思概念做出过各种角度的界定。詹姆斯·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中列举了西方学者具有表性的各种观点,并给予了简短的评价。

3.2 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

3.2.1 社会公正原则

这是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最基本原则。公共问题的解决,只有依据一定时代的人们所公认的公正性,才能够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3.2.2 有效性原则

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必须能够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这种有效性,一是指时间上要有效,就是要在恰当的时间内解决公共问题。二是在政策范围方面要有效。三是在政策标准方面要有效。

3.2.3 合法化原则

所谓政府公共政策的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4 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过程

4.1 政府公共政策规划

政策公共政策的规划,也是就是在公共问题被确认以后,政府部门如果在最短的时候,最少的成本,最快的效率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就需要政策制定者,为了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益,需要备选方案,权衡利弊和成本。

4.2 备选方案的筛选

备选方案的产生之后,政策制定者,需要对备选方案筛,也就是在对备选方案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择优的过程。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价值、可行性、效果、风险进行论证评估。

4.3 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与评估

公共政策最终被确认和抉择后,最后的步骤是要公共政策制定者的意图转化为确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从政府公共政策的基本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公共政策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环环相扣的的系统过程。

5 网络舆论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影响

从公共政策的基本过程来看,网络舆论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一,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决策者的影响;其二,公共政策的客体的影响;其三,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过程的监督。

5.1 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者的影响

网络舆论给公共政策的决策者一副扩大视野的眼镜,使公共政策制定者能够了解到民生之中,找到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向和目标,做到公平公正,有学者认为“在笑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一种并列关系,必须要尽量保持效率和公平的一致性” 。2003年3月发生的孙志刚事件,引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并很快于当年的8月实施,废止了实施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5.2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客体的影响

在公共政策的整个系统,公众参与民主政治的途径是公众获取体现自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渠道之一。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快速广泛流通,使公众自己能在相对大量的信息环境下产生自己的分析判断,从而形成不同见解的舆论传播。

5.3 网络舆论对政府公共政策的过程的监督职能

近年来,“网络反腐”成了网络上的一大热词,借助网络曝光和网民围观,“表哥”、“房叔”相继落马,网络反腐的成效有目共睹。在社会舆论一边倒的鼓掌叫好中,在相关部门愈发迅速的应对行动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发现和惩治贪腐的新途径。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起到了很好的监督职能。

6 结语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到网络舆论对政府公共政策起到了良好促进的做作用,但是网络舆论对政府公共政策具有能动性的,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

参考文献

[1]秦刚,彭越辉.网络公共舆论的价值变异[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04):23.

[2]苏丽莎.浅析网络舆论对我过公关政策的影响[J].魅力中国,2009(92):98.

[3]田虎.凤凰县调整门票政策周边三州市可享免票[N].京华时报,2013-4-17(A19).

[4]郭晓燕,李婷.叫“广州塔”还征什么名?[N].新快报,2009-10-23(A12).

[5]王骚.公共政策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78-79.

作者单位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省肇庆市 526238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
社会热点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应对研究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网络舆论引导
魏则西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探析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媒体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