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雅琴
摘要:大力发展共享养老模式是落实共享经济战略,实现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构建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手段。在物联网技术支撑下共享养老模式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但是与此同时其还面临诸多的困境,如何解决共享养老模式发展中的困境是当前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会计视角对共享养老模式发展的困境进行详细的阐述,进而针对养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共享养老;困境;会计;互联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互联网+战略实施下,发展共享养老模式是我国大力发展共享经济、优化养老资源配置的具体体现,也是适应我国养老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共享养老模式属于新型养老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挑战,因此如何实现共享养老模式的低成本、高效率运营的效果是养老产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基于会计视角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详细研究,以此为我国共享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拙见。
一、养老新常态下共享养老模式的价值分析
共享养老模式就是借助互联网等技术,通过大数据系统、物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等搭建老年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结对老年人的需求与服务,实现养老资源的整合,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一种模式。在“互联网+”战略下共享养老模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近些年我国纷纷建立了共享养老管理平台,实现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社会养老机构作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养老途径,大大丰富了养老人的生活质量。
为更好地研究共享养老模式的经济价值和会计价值,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发现以会计视角研究共享养老模式的研究文献比较少,因此通过整合相关政策文件,认为在新常态环境下发展共享养老模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1.成本价值
共享养老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利用社会养老资源,降低了家庭养老成本。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下,虽然我国实现了居家养老、社会养老以及养老院养老的多种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复建设以及个人养老经济费用支付过高的问题。以社区的养老床位为例,基于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社区资源存在紧张的问题,增加财政、个人的负担,而通过共享养老管理平台,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了各方的经济负担。。
2.社会价值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针对我国老龄化问题,解决好养老问题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通过共享养老可以将分散的养老服务体系统一归置,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满足其幸福指数,实现社会的常态化健康发展。当然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养老资源的公平分配,优化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通过养老共享模式可以为城市“三无”人员及失能老人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以更低的经济负担获得更高的养老服务。
3.风险控制价值
在互联网环境下,基于养老模式性质的不同,养老机构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舞弊的可能性,会计舞弊必然会增加养老机构的经营风险,以公立养老院为例,由于公立养老院费用低、获得财政支持的机会多,因此基于公平原则,公立养老院需要披露正确的财务信息,以此维护每个老年人的权益。但是公立养老院存在“一床难求”的问题。而养老共享模式则通过互联网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公立养老院资源披露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可以让公立养老院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要求开展差异化的服務,例如在共享养老模式驱动下,公立养老院开展了日托、时托以及居家护理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有效地规避了养老风险,实现了对经营风险的控制。
二、会计视角下共享养老模式发展存在的困境
大力发展共享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养老资源分配不均,实现多元化养老模式的途径,通过对共享养老模式的发展过程分析,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
1.共享养老模式发展偏离老年人的经济能力
共享养老模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互联网管理平台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最终在降低养老费用的基础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目的。但是在某些地方共享养老模式并没有降低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反而无形中增加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造成老年人参与养老共享的积极性不高:首先是构建共享养老模式的平台费用过高,基于利益考虑许多建设费用转移到老年人身上。例如社区在构建智能养老平台中,为了实现对老年人的动态监控,会让老年人配搭智能手环之类的东西,但是此种高科技产品的购买费用比较高,造成许多老年人不愿意使用,最终造成智能监管平台价值的丧失;其次在城市共享养老环境建设上存在高端消费项目。以社区的活动中心为例,部分活动中心开设的项目属于高端项目,虽然属于免费项目,但是由于老年人基于自身层次等因素的限制,老年人很难融入到高端活动项目中,使得共享养老模式偏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能力。
2.共享养老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构建共享养老模式必须要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我国养老现状,在共享养老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配套设施不健全的问题:首先是我国相关的政策制度存在缺陷。基于养老产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促进共享养老发展的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很多政策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难以落实的问题。以共享养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为例,目前对于养老信息管理平台的监管主体就存在多重监管的矛盾,信息部监管网络平台的信息,民政部监管信息管理平台的组织等,这样导致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需要面对不同的部门,增加建设难度;其次共享养老模式的人才配套不足。共享养老模式下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医疗卫生技能,实现对老年人的医护服务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方面表现得比较缺乏,甚至部分护理人员也基本的护理资质都没有,导致共享养老缺乏人才支撑;最后共享养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多地区的养老配套设施要么破损严重、要么不切实用。以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设施为例,根据调查很多养老机构的体育设施存在同质化现象,偏离了老年人的个性需求,降低老年人身体锻炼的积极性。
3.共享养老模式建设存在资金短缺
构建共享养老模式需要较多的资金,一部分共享养老管理平台的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另一方面各种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根据调查依赖于传统的养老资金筹集渠道难以满足共享养老建设:一是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尤其是在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背景下,单独依靠财政拨款的方式难以满足共享养老平台的需要,而且单独依靠财政拨款也容易造成资源分配不均,偏离了资源共享、效益最大的原则;二是我国缺乏多样化的资金筹集方式。在经济新常态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允许社会资金投资于养老产业,但是从实际效果看我国没有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以养老保险基金为例,其存在管理不完善、资金筹集渠道单一等问题,最终导致共享养老建设缺乏资金支持。
4.共享养老财务风险增大。共享养老实现了医养结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在共享养老模式下传统的单一核算运营费用的模式不能适应共享养老发展的需要,因此共享养老模式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首先是共享养老财务核算对象的不确定化。在共享养老模式下,传统的固定养老资源不存在,这样一来在核算财务数据时需要采取互联网的思维运营动态核算方式对共享养老机构的运营进行核算,这样必然会增加核算的难度;其次在共享养老模式下养老机构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大。不可否认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资源共享能够为养老机构降低运营成本,但是也增加了经营风险,改变了老年人被动接受养老服务的局面。
三、以会计视角分析发展共享养老模式的对策
基于共享养老模式所遇到的困境,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完善我国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要加大对共享养老模式的扶持力度,以会计视角提出发生共享养老模式的对策,以此创新共享养老研究成果:
1.围绕老年人的经济能力作为共享养老建设核心
共享养老模式建设必须要考虑到老年人的消费能力,老年人由于丧失劳动能力,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退休工资,根据老年人消费结构比例,老年人每个月用于疾病治疗的费用占到总收入的一半左右,因此需要共享养老模式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情况:首先要降低老年人享受共享养老模式的费用。降低费用一方面是直接减少费用负担,例如降低机构养老费用、提高财政补贴力度等等。另一方面是要实现医疗治疗在共享养老服务中的比重。由于老年人多数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因此实现医养结合也是降低老年人经济负担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共享养老模式中,老年人通过共享医疗资源可以降低老年人的医疗服务费用,减少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支出;其次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由于我国养老产业滞后,市场养老产品种类单一,导致老年人的市场消费能力不强,因此要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作为共享养老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鼓励消费提高生活质量。当然共享养老模式关于老年人消费的结构必须要合理,既能满足老年人消费的心理需求,也要符合老年人的消费能力。
2.构建与共享养老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建设
共享养老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养老资源进行整合,因此更好地服务养老产业。配套设施是共享养老建设的基础,因此在互联网+行动下,我国要积极构建与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强养老支持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国家要强化政策支持力度。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标志着智慧养老已经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养老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互联网+养老”模式。“互联网+养老”离不开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支撑,以及支付、评价等专业保障,因此政府引导企业将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融合,通过更细致的拆分来提高可及性、准确性和普及程度。例如国家要在政策上支持物联网养老信息系统。政府部门要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并且制定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给从事智慧养老的企业和机构一些优惠、一些支持,这样做才能够使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加进来,才能够真正使银发产业变成朝阳产业;其次社区要加强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基于共享养老模式的发展,社区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投入,鼓励养老机构应用物联网等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必须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例如在“健康卡”等智能设备的研发中不仅要考虑设备的性能,而且还必须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实际应用能力,保证智能设备具有使用简单、一键操作的便捷功能,以此提高物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推广速度。同时还要加强“软件设施”建设。人才是共享养老建设的关键,因此我国要大力培养高素质型护理人才,让护理人员不仅具有护理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3.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
首先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共享养老模式建设的支持力度。财政要建立专项资金支持共享养老建设,对于共享养老模式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缺口问题要尽最大的努力解决,同时还要联合税务、金融以及土地等部门,制定系列的优惠政策,以此降低共享养老机构的运行费用;其次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机制。针对我国老龄化日益严峻的现状,我国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例如建立养老资金保障基金制度等等;最后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通过资金市场健康发展为共享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资金。
4.提高养老机构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是提高养老机构运营效率的关键,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基于养老机构的发展需要增强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一是养老机构管理者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能力,在ERP环境下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提高内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因此需要管理者要积极参加财政部门举办的各种财政培训活动,同时作为养老机构的管理者也要加强思考、创新能力结合养老机构的运营特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举措。例如针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身体生理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保险机制降低机构的风险;二是养老机构要树立良好的风险控制氛围。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内部控制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内部控制实施也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因此需要在全机构中形成良好的内控氛围。
参考文献:
[1]马贵侠,叶士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地方性實践、成效、挑战与展望[J]. 山东社会科学,2015 (07)
[2]刘迟,周惠容,赵凯琦.吉林省居家养老新型模式的发展困境及其解决路径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8)
[3]孙秋梅.养老保险基金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02)
[4]陆雪萍.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构建——基于杭州市的实证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