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体验 比较 联想

2017-03-15 16:49许竞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阅读教学

许竞

一、小学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训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语感的培养和形成对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提到“语感”一词。何谓“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迅速、敏锐、准确的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的结果。可以说,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它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覺感受,达到语言文字快速领悟的境界。郭沫若曾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期的教育很要紧。”小学生学习阅读的时间不长,阅读技巧尚不熟练,但他们有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正是培养语感的好时机。重视语感培养有助于扭转小学语文条分缕析的干巴巴状态,既体现语文学科的“个性”,又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

二、语感能力的训练需要从多方面整合切入

语感训练是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伴随着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教材,整合多种方法手段进行训练、点拨,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

1.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它能使诵读者很快地进入语言文字所构建的情境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朗读把书面的文字语言转换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是通过眼、口、耳、心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朗读“以声传情”,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边读边想象,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能激起鲜明的内心视像和情感体验。那些感情色彩强烈的文字,通过朗读,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有助于语感的培养。诵读通过“目视、口诵、耳听、心思”,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文章,使文中之意皆出我口,文中之情皆出我心。通过反复的诵读训练,体会领悟文中的感情,加上适当的语气语调,就能产生较好的语感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齐读、吟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演读、听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语感训练。课堂上,教师要认真进行范读或放课文朗诵录音,并引导学生平时多听广播、电视播音、优秀的朗诵录音,让学生在听读中仔细品味语气、语调、语音和节奏,有意识地模仿并尝试朗诵练习,逐渐地提高朗读的技巧。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进而熟读成诵,形成语感积累。

另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课文和语段需要进行背诵,学生背诵的文章多了,可以积累不少好词、佳句、名篇,在运用时随时提取,信口拈来,不但对语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生活体验中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体验,才能去掌握语言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没有生活经验,文字只是枯燥的概念。叶圣陶指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叶老的话表明了两个要点:一是平时要有生活经验,这种生活经验是阅读的准备。二是在阅读时多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幽静”一词,单从字典中查出“优雅安静”是不能产生语感的,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幽静的地方,如人烟稀少的山林、无人的小路、月下的小河边等,就会感受到“幽静”的情味。语言源于生活,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是最佳的语言学习的环境,而且可随时、随地、无偿地使用。学生身在生活中,但“不识庐山真面目”,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认识生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生活中有丰富的真实的语言,带着学生去观察,去聆听,去欣赏,甚至就是在青山绿水间走一遭,也会得到语言“感受”,受到“熏陶”,形成“语感”。

3.在揣摩比较中训练语感

揣摩比较,是学习语言,增强语感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语词、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这时,教师可通过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加一加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的意义,从而有所感悟。如《荷花》一文中,“白荷花丛这些荷叶中冒出来。”一个“冒”字,可以引导学生“换一换”,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品味,在比较中辨析出优劣来,在比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荷花充满生命张力的模样。

4.在感悟联想中提升语感

我们感知描写性的语言文字,除了准确、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因为好的作品都会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读者只有调动起自己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才能达到个性化的解读。教师应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应的情景,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可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使教材上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从而强化学生的感受。那些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隐性知识,往往隐藏在语言现象的背后,蕴含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要靠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

总之,语感作为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文传意现象的运用,学生阅读、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往往伴随着语感水平的增强。语感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历练、内化,需要师生双方的密切合作,既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更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习得。

【作者单位: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江苏】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阅读教学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言文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