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孩子要更成功,有耐力、韧性,需要更高的情商。而只有内心平和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内心快乐、高情商的孩子。
与孩子对话的正确方式
女儿艾丽斯9岁时,是个非常任性的孩子。
有一天,我让她去市场买点东西,她半天没回来。着急之时,她冲了进来,把外衣甩到地板上,激动地说:“妈妈,能不能给我买一只小猫咪啊?”
我说:“这哪行?你知道你爸爸对猫过敏。我们现在已经有狗狗了,不能再来一只猫了。”艾丽斯使劲祈求:“妈妈,给我买,求你了,给我买吧。”我说:“不行。”边说边忙着做饭。
她还在旁边请求。我出厨房时,她放在地上的衣服绊了我一跤。这时,我开始发怒,大叫:“艾丽斯,把你的夹克捡起来!别跟我说猫猫狗狗的事了,把那个蒜给我拿过来!”她说:“你去拿你自己的臭蒜吧,我不是你的奴隶、奴仆!”
这时,我知道自己错了。我赶紧停下做饭这件事,深呼吸。待恢复平静,我走到孩子身边:“艾丽斯。”她一脸不屑,很烦我的样子。我说:“宝贝,瞧,我们家不是用这种方式说话的呀!”她特委屈地说:“是你先开始冲我嚷嚷的。”我说:“嗯,对,你是对的,我非常对不起你,你确实不应该被妈妈这么嚷嚷。但是,你没有听我刚才在说什么。”艾丽斯说:“可是你也没听我说话啊!”
我深吸一口气,又说:“你知道怎么回事吗?你进来的时候有点心神不宁的样子,到底怎么回事?”她说:“当然是我说的小猫咪让我不安,如果没有人收养它,那个小猫咪就会死掉。我回家告诉你,可你根本不听。”然后,她哭了。
我这才知道,自己作为家长,是多么没礼貌。我赶紧再次跟孩子道歉。孩子哭了一会儿,又说:“妈妈,我也很不对,我刚才不应该这么没礼貌。我知道爸爸和妈妈都想让我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其实就是想救回那只小猫咪,非常感谢你能够理解我的想法。”然后,她突然看着我说:“哎呀,对了,你让我去买蒜的,我给忘了。”然后转身冲出了房间。
如果换一种方式处理这件事,假如我说:“别用这种方式跟我说话,到你房间去好好想想,别像个野孩子,做个文明的孩子!”会是个什么结果?孩子可能会走进房间,锁上门,过一会儿平静下来,然后走出房间,也可能给你道歉。但是,这之后,母女间的关系是会更亲密了呢,还是更疏远了呢?
父母要学会控制情绪
家长只有学会控制情绪,才能做到无时不刻的平和。但很少有家长能够做到这点,他们总说,养家糊口已经够辛苦了,回家只想释放那些坏情绪。家长如果这样想,家庭里的焦虑会无处不在,孩子或许会因此养成坏脾气,或许会变得沉默寡言、自卑内向。
家长和孩子之间,也将永远无法建立亲密,永远无法得到快乐。
怎样才能控制情绪?
第一,有情绪时,让自己平静下来。千万别对孩子嚷嚷,因为孩子会反过来向你学习。家长在嚷嚷的过程中,会失去对孩子的影响力。家长需要记住的是:你是一个成年人,你是孩子的榜样,你说什么孩子不一定听,但你的说话方式他一定会效仿。
也就是说,当你在气头上的时候,要避免行动。因为当你生气的时候,你没办法做正确的事情。生气其实是你身体的一个反应。这个反应是什么?就是你把孩子当成假想敌人在对待。
第二,定规矩的时候,仍然要和孩子保持情感的连接。平静时,你说的话更有说服力。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一个人老想很强势地控制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孩子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他一直都会爱父母,他也非常愿意取悦父母。如果你能够跟孩子保持情感连接的畅通,孩子会本能地跟随你。
第三,不要试图去控制、管控孩子,要引导孩子。比如,你看到孩子有情绪,可以告诉他:“哦,我看你有点心神不宁,你现在好像很想上床睡觉。”
还有就是,和孩子打闹嬉戏,让孩子尽情玩乐,尽情欢笑,因为人一笑,荷尔蒙会发生变化,压力荷尔蒙会下降,情感轻松的荷尔蒙会上升。所以,当你们一起欢乐、闹腾的时候,你们会变得关系紧密,这时,你再去引导孩子,孩子更容易接受和配合你。
第四,帮孩子梳理情绪。孩子碰到难题时,你可以走到孩子身边,跟他说:“来来来,我们坐在一块儿,你想哭就哭出来吧,没关系的。”孩子可能说:“不不不!”你可以引導他:“没关系的,哭一哭没有问题。”
家长不要一味不许这个不许那个,那种略带控制狂的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而用正面引导,孩子会变得比较有责任心。
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
父母常常有这种困惑,对孩子的要求,不管严格还是宽容,度到底在哪里?
其实,父母无非有四种类型:严厉性、纵容型、放任型、引导型。从这四种教养方式中,我们可以找到那个度。
严厉性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往往给孩子的支持不够。他们会经常跟孩子说:按我的方式去做、你得用功一点、你得做得更好一点、现在做得不够好……
这类父母是发自内心爱孩子的,他们希望看到孩子最好的一面,希望孩子成功。他们对自己也挺严苛,但这是不爱自己的表现,他们因此经常感受不到快乐,内心有很多怨气。他们经常这样说:我特别希望能够改善一下跟我父母的关系;我特别希望跟我的配偶关系更好一点。他们跟家人的相处,一般都不太理想。
纵容型父母则比较宠爱孩子,对孩子的期待值较低。他们会给孩子一些支持,但有些支持、鼓励并不是真正对孩子好,比如祖父母辈常会说,这个事我来帮你做吧,这样你就不会弄得一团糟了。
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太能够经受得起挫折。而在这类父母的心中,孩子不高兴是一件坏事。所以,孩子一不高兴,他们就会觉得不好,就会想尽办法让孩子高兴。而其实,孩子是可以不高兴的,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假设一个孩子拿着一个玩具,突然生气了,把这个玩具给扔了。这种情形下,严厉型父母可能会说,怎么能这样呢,不能破坏玩具!然后会惩罚孩子。被批评、被惩罚的孩子,感觉当然会很不舒服。当孩子感觉不对、不舒服的时候,怎么能够指望他有好的行为呢?
而纵容型父母会说:“别哭别哭,我再给你买一个。”这样,孩子可能会觉得,哭是不可以的,一旦有情绪上来,就会觉得:“我没法活下去了。”孩子长大以后,则特别容易泄气,一点挫折就能将他打垮。
放任型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不高,也没什么支持。孩子长大后,一般不会成功或幸福。在美国,很多这样的孩子更可能接触毒品,各方面也都不太顺。
而最后一类家长,是引导型。他们懂得如何给孩子设规矩。中国孔子说过一句话,带孩子的时候,要“温而厉,恭而安”。很多人以为是要让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应该非常严苛。其实是说,如果你跟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跟孩子又温和,又有原则,才叫温而厉。
引导型家长的孩子,会很快学会自律。
因为,自律的养成,一定是孩子自我选择的结果。孩子晚上不太想上床睡觉,你对他说,我们该上床睡觉了。孩子自己经过衡量,觉得愿意听爸爸妈妈的话,就会照你说的去做,这显示的就是自律的过程。
但如果父母非常严厉,命令他上床,他根本没有一个自我选择的过程。这种所谓的自律,其实是外来的压迫,不是真正的自律。孩子心底,会始终有抵抗情绪。
和孩子一起调节情绪
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为父母,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一课。
有的父母会说,自己平和下来跟孩子沟通,孩子还是不配合啊?你要明白,孩子干坏事或是有淘气的行为,是因为某种情感未得到满足。此时,你需要跟孩子重新建立亲情连接,并向孩子道歉。这样,孩子才会重新信任你、配合你。
想一想,即便是大人,有时候也需要大哭一场,才能缓释情绪,孩子也一样。
有的大人很野蛮,打了孩子还不允许孩子哭,平时管教孩子,也不允许其有任何情绪。其实,孩子有情绪,是可以被允许和理解的。如果不允许情绪释放,就会变得焦虑不安。
举个例子,某个人失去了亲人,他特别想哭,但是他不能让自己哭,他把这种情绪给压了回去,放到了那个情感的包袱里头。想哭又不能哭,这时就会感觉到恐惧,这种恐惧会带来3种反应,也是所有哺乳动物面临恐惧时的反应:第一,僵在那儿一动不动;第二,逃离;第三,战斗。
通常,一个人处在麻木、僵硬的状态时,他会怎么做呢?他可能会变成食物狂,开始狂吃或者酗酒。但当没有食物和酒的时候,这种感觉又会像潮水一样涌回来。孩子也一样。他在学校里被别的孩子欺负了,回到家他可能说不出道理,但是他可能会跟父母要一些吃的东西。其实孩子也是在按照他的方式调理情绪,他想从被冻僵的状态里出来。
第二种反应就是逃离,有怎样的表现呢?当人感受到不安想逃离时,表现形式可能是拼命工作,或拼命玩游戏、购物。这都是要逃离情緒的表现。如果是孩子,可能会表现为沉溺于打游戏。
第三种反应是对抗,表现形式是愤怒。你可能想打人,想使用暴力。当我女儿生气的时候,我第一步是让自己平静下来,这时孩子能感觉到一种氛围:这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她可以尽情地哭。在安全的氛围中,她的情绪有了发泄口,这避免了她产生愤怒,进而有更极端的行为。
孩子生气时,大人通常的反应是以气治气。这很不好。孩子哭不是一件坏事,不要因为哭而去惩罚孩子。哭是一个治愈的过程,哭完情绪就好了,就能够表现得更好。
所以,如果你要想解决孩子的不良情绪,应尽可能创造让孩子欢笑的场景,这样才能让孩子跟你更亲近。你和孩子的亲密,会成为孩子情绪的出口,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挺好的情绪梳理。
有些父母担心,如果家长都接纳孩子的情绪,会不会让他变得很情绪化?实际上,接纳孩子的情绪,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友好。孩子接纳了自己的情绪,就能把情绪管控好,容易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