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用中医辨证施治疗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探讨

2017-03-14 14:03:04芳,张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短暂性天麻气虚

宗 芳,张 波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Fisher在1951年提出来的。Fisher在研究中发现,TIA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可出现障碍,进而诱发其出现局限性、短暂性的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该症状可在24 h内消失,大部分患者不存在意识障碍的症状[1]。这一结论得到相关研究者的普遍认可。2009年,ASA(美国卒中协会)重新制定了对TIA的定义[2],认为该病是一种由视网膜、脊髓或脑部出现局灶性缺血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中医辨证施治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对TIA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了研究用中医辨证施治疗法治疗TIA的方法,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以期为此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TIA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

TIA具有起病迅速、病情缓解迅速的特点。此病患者在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后其通常不会留下后遗症。基于上述原因,此病不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所重视。据调查资料显示,在TIA发生的1年内,有30%的患者会出现继发性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3]。有研究认为,TIA是中风的近期预兆[4]。TIA患者可出现视力一过性下降、头晕目眩、短暂性全面遗忘、说话困难等症状[5]。中医认为,诱发TIA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存在气虚、血行不畅、脑失所养,或是肝肾阴液不足、虚阳上扰清窍、气不行水而至痰浊中阻等病变[6]。此病患者的脏腑功能长期处于失调和虚实混杂的状态[7-8]。在我国的传统中医学著作中,有很多关于TIA发病原因的记载。例如,《素问·调经论》中说,TIA的发病原因是:气血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日微风。金代的刘完素称TIA为中风的先兆。中医认为,TIA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风、火、痰、瘀、虚。这些致病因素多属于本虚标实。在此病发生的初期,以标实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在此病发生的后期,患者机体的正气在病邪的攻击下逐渐出现亏虚,多以正虚、气虚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各种诱发TIA的原因可同时出现,这导致此病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中医对TIA进行治疗时,以调理肝肾为根本,针对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并根据其病情的轻重急缓决定临床治疗的侧重点。中医在用药治疗上针对的是此病患者的主证,同时兼顾其次证,对所用的中药进行灵活的加减,以使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陈小蕾[9]等的研究表明,肝阳化风、风痰阻络、气虚血瘀是TIA的主要症候。也就是说,此病患者的脏器功能可出现失调,使痰、瘀、虚、火、风相互郁结,使血气上升到脑部,从而形成了TIA。研究表明[10],使用中医辨证施治疗法对TIA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此疗法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使用西医疗法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2 TIA的中医辩证分型及治疗方法

TIA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气虚血瘀型、风痰阻络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亏型、营卫不和型、痰瘀互结型。针对不同辨证分型的TIA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如下。

2.1 气虚血瘀型TIA患者的治疗方法

在《医林改错》中记载:“人过半百元气已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行,使之痕血偏滞于体,乃罹患偏擁”。这段话基本上阐明了中风的病因,即“气虚血滞”。气虚血滞是TIA的主要病因、病机。气虚血瘀型TIA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头晕、目眩、耳鸣。部分患者可突发一过性昏厥、肢体麻木、全身乏力、精神疲惫的症状。上述症状在夜间更严重,在患者劳累、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更为明显。此类患者的舌质呈暗红色,严重的在患者的舌头上可见瘀紫。中医常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TIA患者进行治疗。此方的药物组成是:黄芪 120 g(生),归尾6 g,赤芍4.5 g,地龙(去土)、川芎、桃仁、红花各3 g。该方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多被用于治疗中风和中风后遗症患者[11-12]。

2.2 风痰阻络型TIA患者的治疗方法

风痰阻络型TIA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头晕目眩。症状较轻的患者似坐车、坐船,症状较重的患者会神志不清。此类患者平时喜食油腻的食物,且饮酒量过大,身形较为肥胖,易出现多痰、胸闷、恶心的症状,其舌苔厚腻、脉滑且弦。中医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对风痰阻络型TIA患者进行治疗。此方的药物组成是:白芍、甘草、陈皮、茯苓、天麻、法半夏、白术各10 g,郁金、僵蚕、竹茹、石菖蒲各5 g。患者若存在头晕脑胀的症状,其脉滑数,可为其在基础方中加入胆南星、黄芩各10 g。姚建景[13]的研究结果显示,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祛风行气、化痰通络的作用。

2.3 肝阳上亢型TIA患者的治疗方法

肝阳上亢型TIA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气躁、面色潮红,苔黄脉弦。中医临床上对此类TIA患者通常进行平肝潜阳治疗。所用的中药方是天麻钩藤饮。此药方的药物组成是:黄芩、夜交藤、桑寄生、石决明、牛膝、生牡蛎各30 g,生龙骨、麦门冬、天门冬、天麻、白芍各15 g。患者若肝火旺盛,可在基础方中加入龙胆草、菊花;患者若因阳动化风而突发晕厥,可在基础方中加入珍珠母;患者若肝肾阴虚,可在基础方中加入大定风珠方。大定风珠方是由白芍、地黄、麦冬、龟板、牡蛎、鳖甲、阿胶、甘草、五味子、麻仁、鸡子黄等中药组成。患者若出现便秘、小便频数的症状,可在基础方中加入生大黄和龙胆草。陈花敏[14]用天麻钩藤饮为肝阳上亢型TIA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研究发现,中年TIA患者易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这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此类患者易产生焦躁的情绪,以至肝气郁结,进而引发肝阳上亢。因此,对中年TIA患者进行护肝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可起到调和阴阳、标本兼治的作用。

2.4 肝肾阴亏型TIA患者的治疗方法

肝肾阴亏型TIA患者以健忘失忆、小便频数、腰酸耳鸣、腰膝无力、手足心热为主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对此类TIA患者通常进行滋养肝肾阴液的治疗。于晓宁[15]使用地黄杞菊汤对肝肾阴亏型TIA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地黄杞菊汤的药物组成是:白芍、龟板各30 g,熟地黄、山茱萸、桑寄生、杜仲、怀牛膝、天门冬、菊花、枸杞各20 g,甘草、砂仁、山药、泽泻、茯苓各10 g。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肝肾功能逐渐衰退,进而可出现五心烦热的症状。肝肾阴亏型TIA患者若出现五心烦热的症状,可在基础方中加入黄柏和知母进行清热滋阴的治疗。

2.5 营卫不和型TIA患者的治疗方法

在《黄帝内经》中记载:“虚邪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这也是著名医家张仲景“营卫中风理论”的根源。根据营卫不和型TIA患者病情的差异,可使用制首乌、熟地黄、枸杞、玄参、龟板、旱莲草、阿胶、黑芝麻等厚重滋味的中药对其进行滋补肝肾的治疗。乙癸同源,补肾填精即可生血,精血充盛则可助卫气外达,使营充卫盛,恢复阴阳平衡,进而使此病患者的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

2.6 痰瘀互结型TIA患者的治疗方法

痰瘀互结型TIA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舌苔白腻且厚、行动怪异,呈现出痴呆的表情。临床上对痰瘀互结型TIA患者通常进行涤痰、逐瘀、开窍的治疗。所用的中药是:白术、天麻、郁金、川芎、全蝎、赤芍、归尾、菖蒲、胆南星、浙贝、法夏。将上述中药用清水煎煮,每日服1剂,治疗10 d为1个疗程。

3 讨论

发生TIA被认为是中风的特级警报[16]。据调查资料显示,在TIA患者中,有1/3患者的病情可发展为中风,有1/3患者的病情易反复发作,其余1/3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得到缓解。Hill等[17]通过对285例TIA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调查随访发现,在这些患者中,大约有6.7%的患者在发生TIA后的1个月内可发生中风,有9.5%的患者在发生TIA后的3个月内可发生中风,有14.5%的患者在发生TIA后的1年内可发生中风。由此可见,TIA患者发生中风的几率与其发生TIA的时间紧密相关[18]。Walters等[19]的研究结果显示,在TIA患者中,第一次发病的患者在1年内其脑部出现萎缩和发生认知能力障碍的几率显著高于同龄健康人。

在对TIA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中医疗法的显著疗效已经得到相关研究者的普遍认可。研究发现,中风是TIA患者的病情在后期不断发展形成的。因此,我们应将 TIA作为一种临床急症,在患者入院之初就要对其进行积极的治疗,从而阻止其病情进一步发展。中医是我国特有的医学体系。中医临床上的辨证论治疗法具有副作用小、效果明显、治疗广泛的优点,这是西医无法超越的优势。

[1]杨光福,王宏建.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7,24(4):33-34.

[2]Easton J D.Defi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 tack[J].Stroke,2009(40):2276-2293.

[3]秦茂平.中西医结合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457.

[4]王娜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0):83-84.

[5]李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新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0,28(1):59-63.

[6]吴蓉.通心络及葛根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5):1597-1598.

[7]郭锐.葛根素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评价[J].中国临床研究,2013,5(11):82-83.

[8]孙琳.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1 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4):74-75.

[9]陈莲凤.中医辨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07):426.

[10]程秋凤,宗寿健,王兴臣,等.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干预研究概况[J].环球中医药,2012,5(3):231-233.

[11]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17.

[12]程南方,杨利,王露.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探讨[J].广西中医药,2011(34):21-22.

[13]姚建巧.半巧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作56例临床观察[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6):13-15.

[14]陈花敏.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50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2):51.

[15]于晓宁,张敏.补肾化疲方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6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2,24(1):3-5.

[16]邵荣,韩伯军.ABCD^2 评分结合 DWI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231-1233 .

[17]Zhao X D,Shi J,Yang Y C,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som nia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J].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Pharmacy,2011,26(11):2641-2643.

[18]Chen C,Song Y M.Econometric Analysis on Literatures of TCM Tr eatment for Insomnia from 2003 to 2012[J].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 Western Medicine,2014,18(5)19-21.

[19]Li M,Yang M H,Liu Y,et al.Analysis of clinical evaluation of res ponse to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J].Chinese Journal of In tegrative Medicine,2015,21(1):17-21.

猜你喜欢
短暂性天麻气虚
神奇的天麻
大自然探索(2024年1期)2024-02-29 09:10:34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42
气虚了,病多了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09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