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兰
(闽南理工学院 实践教学中心,福建 石狮 362700)
每年有大批量大学本科毕业生走出校门到新的企业单位,大部分学生不能处理企业工程技术创新,其中主要原因是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不利于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制约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实质性训练,影响学生专业知识应用及综合能力素质。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素质有效途径。
现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利于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在:教育思想落后,跟不上社会行业发展要求;教学方式单一—讲授为主;实践创新活动不够,学校上层政策支持力量不够,各个部门没有协调配合;传统评价单一,以考试成绩或学分评定学生能力,无法激发学生、老师的创新潜能等方面。
目前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讲授课内知识,很少延伸到课外专业知识探索和学科、产业前沿,没有理顺课内与课外关系,无法让学生对课程、专业的感兴趣。定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时,实践教学学时占只有20%~30%左右,其它类型大学就更少。就闽南理工学院来说,虽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但以前大部分的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占整个培养计划学时的70%以上,实践教学只占整个培养计划学时的20%~30%左右,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实践锻炼机会很少,分析实际问题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解决实际问题更少[1-2]。
表1 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Table 1 The proportion of hours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本科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满堂罐,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学习,学生没有交流机会,不感兴趣的课程也只能呆在课堂内,时间长了,导致大部分学生消极学习、应付性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研究性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方案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应用型本科的实验课,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动手及思维的发展,就以闽南理工学院来说吧,实验课上课时,主要由教师讲解一下实验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讲完后学生就跟着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测量数据。由于没有老师的启发,学生的实验课就是单纯的测测数据,而没有深入去研究实验所延伸的一些领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表2 大学生创新项目情况汇总表Table 2 Summary of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projects
以闽南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为例子,从表1可以看出,普通本科高校缺少政策支持,多部门联合配合,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对学生、老师参加开展工程实践创新活动缺少激励措施,无法激发学生、老师极积性。学生、老师开展这项活动属自发性,存在不确定因素很多,无法保证长期有效;部分高校科研相对少,老师在开展科研活动时,很少有学生参与,大部分只有老师自己组织完成,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的机会。
许多高校沿袭“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评价体制,评价方式单一。就闽南理工学院电子专业的各别课程来说,不管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实验成绩所占的比例都较少。学生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其占总成绩的80%以上,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以试卷考试为主。学生可以不需要任何的实验成绩,只要通过理论考试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只要总学分达到学校要求,学生就可以顺利毕业,所以学生宁愿花大量时间在书本上,应对期未的考试,也不愿意做实验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做工程实践方面的项目,结果导致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无法有效开展,无发激发学生的潜能[3]。
表3 电子专业个别课程考核情况Table 3 Assessmentof individual courses in electronic specialty
加入福建省高校联盟体系,与厦门大学联合办学,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将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内,实现各学科大类的核心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分别建立了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通信工程等学科平台课程,为了筑建本科生宽厚扎实基础,最后将各学科平台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针对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独立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独立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并通过选拔方式设定主讲教师。
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是培养工程实践创新能力重要保障,为了满足各学科平台课程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中心要大力发展与相匹配专业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实训基地。专业实验室属校内实践场所,主要承担以独立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课程为主,目的是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建设工程实训中心,教学方法主要以工程项目为导向,根据学生特长,以团队为单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与当地企业合作[4],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沟通合作的桥梁,能提供给学生以企业真实项目进行训练,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创新项目、场所,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保证工程项目来源,技术的先进、前沿,实现实践教学环境层次化。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要明确规定,每个理工学生必须获得4个创新活动学分才能毕业,每个文科学生必须获得3个创新活动学分才能毕业,并对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要有明确规定。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科研和实践创新活动而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劳动成果,经学校相关部门认定后,学校要给予相应的学分。
在学科大类平台课程建全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一年级选学科,三年级选专业,四年级选专业方向的目标,驱动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及个性发展。
要明确规定老师在指导课外科研学术方面,可被纳入工作量,并指导学生在课外科研、学术、科技创新或学科竞赛中两次以上获得国家竞赛优异成绩,可以作为教师晋升条件之一;同时学生达到两次以上获得国家竞赛优异成绩,可作为免试推荐攻读研究条件之一,极大鼓舞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发挥教师、学生的潜能。
本科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考核主要以团队、项目为单位,每个团队由组长和组员组成,组长有选拔组员权力,有赏罚权限。每个团队根据自己特长兴趣爱好,制定出团队的发展方向,预期目标。根据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考核,这是前期团队学习建设,是以过程管理考核为主,目标考核为辅。等团队建设趋于稳定,团队考核要与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完成工程项目数量、难易程度为依据,以提前完成工程项目作为奖励,以超过工程项目时间作为处罚,这种考核方式结合工程项目合同周期,可以培养学生责任感,紧迫感,成就感[5-6]。
学校除了给老师、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外,并明确规定以下活动可以纳入实践创新学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活动类别分别如下。
1)自主立项科研训练:设立国家、省、校、院系四级自主立项体系。自主参加教师科研:教师申请科研项目[7],并根据学科技术要求,面向学生,选择优秀学生参加。
2)自主研修前沿讲座:学校根据各学科要求,开展不同类别讲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参加,同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综述、调研报告。
3)自主参加各类竞赛:设立国际、国家、省、校、院系五级竞赛体系。自主提交研学作品:鼓励学生自主非立项科研,学校提供匹配金费。自主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鼓励学生自主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学校有对应补贴规定。
以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团队为单位,以项目为牵引,以过程管理为主,目标管理为辅,按实践基地制度流程开展活动。实践基地负责人监督以下运行过程:
1)合同签定:根据企业实际工程项目需求,企业提出技术要求、双方商定每个细节、校方组织团队完成,双方签定合同。
2)组织完成:由组长主持安排项目完成进度表及每个成员任务,成员严格按照任务要求执行,在完成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应跟组长汇报[8-9],组长主持开会共同商讨解决,还不能处理,可以申请校外指导老师帮助解决。同时在处理过程中,提升学生处理项目沟通、技术能力。
3)日常管理:实践基地日常管理是由老师、学生共同管理,实行导师学徒制,老生带新生制,管理者主要由指导老师、学生组成,老师做监督,方向性指导,专业知识指导,资源整合;学生自己组织团队,自己团队管理[10](日常管理,项目管理,开放管理、组长选举)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沟通,协助指导教师完成项目技术合同订定、项目结题报告、论文、专利等编写,同时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分析、决解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稳固基础逐步加深层次化教学,实现干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要实现这个运行模式必须要有相应的硬件设备、保障制度及政策支持。
1)课内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主要内容是专业基础课程或企业真实项目前沿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驱动学生兴趣。
2)开放性实验:属于实验教学,其主要内容是独立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专业实验课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目的是锻炼学生自主实践创新能力。课内教学,开放性实验这两个过程属于干中学层次[11]。
3)工程实践训练:属于课内实验延伸到课外知识应用,其主要内容来源是企业真实项目的部分内容作为课题或学生自主研学课题,目的是训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让学生适应工程训练环境等。
4)各类学科竞赛:属于学科前沿知识应用、其主要内容以各学科竞赛课题为主,按竞赛规则、要求、设计、实现完成任务,并进行比赛。目的训练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掌握及应用,同时提高学生团队管理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等。工程实践训练、各类学科竞赛这两个过程属于学中研层次。
5)企业真实项目:属于综合素质能力应用,其主要内容按企业工程要求,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或技术创新,目的训练学生根据企业现场实际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及解决办法,同时为实践基地提供项目来源、保证技术的前沿性,减轻资金负担。解决企业真实项目这过程属于研中创层次。
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动态的,使其保持长期有效运行,学校必须根据学科或行业的发展,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研究出新的科研成果,保持技术的先进优势,加强先进设备投入,保证设备先进性,积极参加企业技术创新改造,更加了解企业动向[12]。
图1 逐步加深层次化教学模式Figure 1 Step by step teachingmode
通过研究稳固基础逐步加深层次化教学模式运行,可以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让实践教学倒推理论教学,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渴望,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掌握本专业,学科技术的实际应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更好的体现自身价值,社会责任,对自身的职业生崖起重要作用,缩短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减少企业和社会培训压力。
[1]郭伟锋.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的稳定性研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5,32(8):194-198.
[2]刘兴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16(6):597-599.
[3]刘志军.实验改革和实施开放实验模式的创新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7-19.
[4]张安富.创新实习基地建设 探索学研产育人新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33-34.
[5]段徐,章燕棋,应美丹,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58-59.
[6]郭伟锋.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博弈分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2(2)105-109.
[7]郭伟锋.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运行机制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3,16(3):108-111.
[8]王浩.论高校科研与教学融合问题[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113-115.
[9]孙良旭,吴建胜.工程实践驱动的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教学环境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9):212-215.
[10]郭伟锋.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1):137-139.
[11]何小平,李明.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研究与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4):195-197.
[12]曹海平.实验课程群的立体化教材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5):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