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琼芳
摘 要: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环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重要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这就需要不断加大对人们的生态意识教育,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開展生态意识教育则显得更为重要。该文就如何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施生态意识教育进行了探讨,首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施生态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生态意识教育存在的不足;最后就如何加强生态意识教育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教育 生态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156-02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我国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比较严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低碳、环保、节能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特别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但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要着眼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态意识,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最大限度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态意识。
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教育来说,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从现实意义来看,高校是传承文明的重要阵地,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态意识得到加强,特别是通过卓有成效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能够形成一种生态消费观念,而且也对未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从战略意义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普遍都会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生态意识之后,在未来开展学前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将生态意识传递给学前儿童,使学前儿童同样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生态意识,进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生态意识教育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重要教育内容,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些高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发展理念教育不够到位。“生态文明”建设,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引导人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但从当前一些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教育方面来看,还存在发展理念教育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理念受到一定局限,这已经成为制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比如一些院校在开展生态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生态理论方面的教育,而对于学生如何落实生态理论、如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教育不足,必然无法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生态文化教育不够到位。从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教育来看,缺乏对学生生态文化的教育和培养,还没有将生态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体系当中,对学生的引导性作用不强。这就直接导致大学生的生态规范意识不强,尽管具备一定的生态意识,但却不能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生态行为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必然会制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由于当前一些高校不注重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导致很多学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理论,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往往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在这方面加强。
三是消费观念教育不够到位。随着我国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消费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消费主义”,这同样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当前一些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来看,在消费过程中,使用价值已经显得不重要,更为重要的则是“时尚消费”,这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是生态意识缺乏的重要体系。但从当前一些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情况来看,缺乏对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引导,“时尚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消费模式,这无疑会对资源、环境、生态造成学生的压力,因而应当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
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优化路径
在我国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下,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生态意识教育的实效性,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发展理念教育。生态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只有以这种发展理念作为基础,人们的消费意识才能得到显著提升,这也是我国古代一直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发展理念的教育,要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理念、环保经济、低碳生活等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教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生态意识教育理论体系,使大学生树立“生态道德观”,使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成为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大学生在环境、资源、生态方面的理论知识得到加强,进而能够使大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实现“知行合一”。
二是强化生态文化教育。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性作用,特别是对于任何一种理论来说,都必须以文化为载体,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化教育。而要想使生态文化教育取得更好成效,首先要将生态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体系当中,加强对生态理念、生态道德、生态规范的宣传,让广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将生态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形成持久动力。高校要高度重视“绿色校园”建设,通过将校园打造成独立的“生态体系”,对学生形成有力的影响;还可以开展社团活动、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对生态文化进行宣传和打造,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
三是强化消费观念教育。要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念与生态意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低耗、经济、集约、文明的消费模式,使广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使用价值与时尚价值之间的关系,将学生的消费观念引导到生态消费上来。比如学校在开展生态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消费实践活动,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前教育专业,积极寻求学前教育如何融入生态教育的研究活动,这样能够不断加强学生的生态的认知,进而在消费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习惯。要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改变过度消费的习惯,强化自身的消费批判意识,进而使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理念。
综上所述,生态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更具有战略意义。从当前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基本情况来看,尽管与过去相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理念教育、生态文化教育、消费观念教育等方面还不够到位,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实效性。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在强化发展理念教育、生态文化教育、消费观念教育等方面下功夫,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态意识教育步入健康化轨道。
参考文献
[1] 李忠安,张博强.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的内涵及发展理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1(2):28-30.
[2] 朱江.生态教育与高校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J].东北师大学报,2016(3):248-250.
[3] 洪绍青.高职生态意识教育略论[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