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锁锁
亲爱的女儿,欢迎回家。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不会将你留在老家。日子苦一点,住得挤一点都没有关系,一家人在一起才最重要。
痛苦的决定
我时常后悔,7年前的那个决定。那年,父亲因病离开人世,留下孤苦伶仃的母亲。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我远在上海。料理完父亲的后事,我和老公陷入纠结。
我们不能将母亲独自留在老家,可是,将她接到上海也不现实。那时,女儿丹丹5岁,儿子小哲两岁。我们在上海的公寓不到50平米,四口之家已经拥挤不堪。
堂哥说:“要不让丹丹留在家里陪婶婶,你们的负担也轻一些。”我和老公当即否定:“那怎么行?孩子还太小。”
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却不得不承认,这是解决问题最好的途径。我们在上海没有户口,丹丹上学要交一大笔借读费,每个月还要还房贷,生活已将我们压得喘不过气。如果将丹丹留在老家,上学的问题迎刃而解,也不用担心母亲感到孤单。只是,丹丹在上海生活了5年,让她以后跟着外婆,她能习惯吗?
母亲看出我们的犹豫,那天,她对我说:“我知道你们舍不得丹丹。但现在,孩子跟着你们,也不一定过得好。我现在照顾丹丹没问题,这样我也多个伴。等过两年,你们条件好了,再把丹丹接回去也不迟。”
也许真的这样更好,再过两三年,等条件好些了,再将她们接过来。但我没想到的是,丹丹这一留,就是7年。
流逝的时光,缺失的爱
一开始,我每天给家里打电话。听到丹丹哭嚷着“要妈妈”,我恨不能马上将她接回身边。和丹丹分开的第一个春节,我和老公带小哲回了老家。晚上睡觉时,丹丹紧紧拽着我的手,生怕我会松开。甚至在梦里,她还在恐慌地叫着“妈妈,别离开我”。我被惊醒后,忍不住泪流满面,老公也一直在自责。
回上海后,母亲和丹丹成了我们全部的动力,我们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只是工资再涨,却始终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房子和户口的事情,看起来还是遥遥无期。
而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丹丹看我们的眼神,逐渐有点陌生。她已经习惯和外婆相依为命。寒暑假接她来上海,总感觉她在家里不自在。她再也不像过去那样黏着我和她爸爸,对弟弟更是不冷不热。我和老公的心里,有说不上来的失落。
一直到2014年,我们终于换了大房子,也拿到上海户口。那年,丹丹和我们分开已有7年。回去接丹丹和母亲时,我的心情很激动。
之前,我有想过,丹丹对回到我们身边是否会有抵触。没想到,她的态度如此坚决。12岁的她,看着我,不满地说:“我已经习惯没爸没妈的日子,不需要你们现在假惺惺地接我回去。”我知道,在她心里对我和她爸,有无法释怀的怨恨,这更坚定了我们要将她带回身边的决心。所以,没经过丹丹同意,我们硬将她和母亲带回了上海。我满心期待,以后的日子能够好好弥补她。
欢迎你回家
然而,和丹丹重新建立感情的过程,比我们想象中还要难。对我们,她总是下意识地保持距离。小哲亲热地叫她“姐姐”,她也爱理不理。我有点着急。
为了讨好丹丹,我带她去商场买衣服,只要她喜欢的,我不看价格,就拿去埋单。可惜的是,丹丹似乎并不领情,她跟在身后,冷漠地看着这一切。无论我们怎么讨好,她脸上的表情都是淡淡的。
丹丹没回来之前,小哲和我们特别亲密。那天,当小哲和我撒娇时,丹丹在旁边没好气地说:“真恶心。”之后,我们尽可能不在她面前表达对小哲的亲热。小哲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也变得越来越沉默。这个家,渐渐少了欢声笑语。
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丹丹在学校里也不省心。那天,我突然被班主任叫去學校。一问才知道,她和别人吵架,还弄碎了人家的眼镜。我低声下气地向对方家长赔不是。回到家,我积压在心里的火气,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我大声地朝她嚷:“沈丹丹,你到底想怎样?”丹丹有些陌生地看着我,说:“她说我是没父母教养的孩子,我难道不该生气吗?我爸妈是不要我了,但我也算有爸妈的,不是吗?”
我愣在那里。将丹丹接回到身边的3个月,我和老公一直在刻意讨好和迁就她。而当她犯错的时候,我又一味地指责她。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她,当然走不进她的内心。
丹丹生日来临之前,我决定邀请她的同学来家里庆祝。我拿着同学地址,一家家上门去说明情况。家长们被我的诚意感动,纷纷支持自己的孩子和丹丹做朋友。生日那天,虽然丹丹的话还是不多,但至少她愿意和同学一起交流。大家走后,我收拾桌子时,她在身后,轻轻地说了句“谢谢妈妈”。
我差点落泪。亲爱的女儿,欢迎回家。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不会将你留在老家。日子苦一点,住得挤一点都没有关系,一家人在一起才最重要。毕竟那些跟随时光流逝的亲情,再怎么弥补,都是有欠缺的。
余长生摘自《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