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老饭店

2017-03-14 16:31赵珩
读书文摘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际饭店北京饭店六国

六国饭店—— 见证近现代史两次重大转折

北京的六国饭店,是一座与中国近现代史不可分割的所在。

六国饭店开办时,世界上早已有了许多更高等级的大酒店。六国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从中国现代史看,历史的两次大转折都是发生在六国饭店:一次是北伐胜利后的东北易帜,中央政府与奉系的谈判就是在六国饭店举行的,辗转周折,总算和平解决了东北问题,没有使阎锡山、冯玉祥对东北用兵的企图得逞。另一次是1949年北平问题和平解决后,国共之间的和谈于同年4月在六国饭店举行,后来谈判破裂,南京代表团全体成员悉数留在了北平。这两次的谈判虽是不同的结果,却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拐点。

六国饭店还有过两次重要的诱捕、刺杀行动,一次是民国元年 (1912) 诱捕同盟会会员和武昌首义元勋张振武。另一次则是在1933年,军统在六国饭店的房间里秘密刺杀了即将投靠日本人的湖南督军张敬尧。

当然,在以历史事件闻名的同时,六国饭店同样也是当时北京最重要的交际场所。六国饭店的舞厅有两个,一是饭店内部的豪华舞厅,一是在屋顶花园的露天舞厅,每逢单日对社会开放,当年名流仕女如云。近人的不少笔记、日记中多有提及。饭店的西餐也是北平最好的,价格也比其他西餐馆高很多。朱季黄 (家溍)先生给我的《老饕漫笔》 作序时就曾提到,凡法、俄、德、英式的不同风格的西餐在六国饭店都能吃到。

六国饭店的建造时间,与北京饭店差不多。最初是比利时人建造的两层小楼,在御河桥东侧,建于1901年,1903年改建,到了1905年由英、法、美、德、日、俄共同投资,最后建成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的豪华饭店。这也是“六国饭店”的由来。1925年,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高了一层。

但令人扼腕的是这座不可复制的重要建筑在1988年8月5日化为了一片灰烬,已经不复存在了。很多人认为今天在其南侧的华风宾馆就是六国饭店,甚至说成是六国饭店的再生,以讹传讹,其实是大谬不然。南侧的华风宾馆只是后来的外交部招待所的一部分,建造时间很晚了。华风宾馆就是六国饭店的误导不知还要持续多少时日。

北京饭店—— 前身只是个小饭馆

北京饭店的前身只是个小饭馆。庚子事变(1900) 那年的冬天,两个法国人在崇文门苏州胡同以南路东开了个小酒馆,卖些简单的西餐,后来生意越来越好,于1903年在王府井南口以西开了北京饭店,也就是今天北京饭店所在地。开始只是一幢五层楼房,1907年被中法实业银行接管,开始了最为辉煌的时期。不久,又在西侧盖了一座七层的法式楼房。北京比不了十里洋场的上海,这座楼房在当时已经是北京城里的最高建筑了。

1973年新建的北京饭店东大楼是“文革”中的产物,与北京饭店原有建筑极不协调。倒是后来重建的中、西楼,还能多少找回些原来北京饭店的意境。

六国饭店和北京饭店的侍应生多为男性,有意思的是,饭店虽极西化现代,而这些侍应生却是穿着长衫,外加一件大坎肩的打扮,这也是六国饭店和北京饭店的特殊标志。

北京饭店和六国饭店一样,既是出名的大饭店,也是近现代历史政治的舞台,曾留下了不少历史人物的足迹。

北京在民国时期建造的旅馆、饭店,除了六国饭店、北京饭店之外,大多集中在前门外地区,那些饭店旅馆谈不上现代和豪华,但也是靠近商业区,尤其与东、西火车站 (京奉铁路和京汉铁路) 相邻,更是方便。从1918年开始,南城香厂路一带陆续建了新世界和城南游艺园,饭店业也就发达了起来。香厂路附近的东方饭店创建于1918年,虽然无法和六国饭店、北京饭店相比,却也算是当时北京较为讲究的饭店了,后来又在1940年建成了远东饭店,这些民营饭店都是中国人的产业,从其规模上说已经很不错了。

金门大酒店—— 比国际饭店还年长8岁

前年在上海博物馆讲座,为了方便,主办方将我的住处安排在距上博不远的金门大酒店,这是南京路上的一座老饭店,据说建于1926年,比它旁边的国际饭店还要早八年。的确,从外观到内部的装修也都显得比国际饭店要陈旧了些。它的那种“老味儿”让我仿佛回到了旧时的上海,有种别样的体验。

金门的电梯间就保持了那种旧日的铁栅栏式的拉门,或许是昔时的原物,很有点像我在巴黎国际大学城主楼住过的公寓电梯,颇有种亲切感。房间虽经过了多次改装,但还是能看出原来的痕迹,陈旧也还算舒适。从十几层楼上眺望新上海,真有些“不知今夕复何夕”的感觉。我曾见过一张金门的老照片,大概是建成不久拍摄的,那时旁边还没有1934年才建成的国际饭店,确确实实可谓是此前十里洋场的标识。这座意大利式的楼房曾是当时上海人人尽知的高尚楼宇,也是名流淑媛精英的荟萃之所,1958年金门被改名为“华侨饭店”,1992年恢复了原名。

和平饭店——中国最早的旋转门

在金门和国际饭店分别建成的1926和1934年之间,外滩还建起了另一座著名的大饭店——1929年开业的华懋饭店。这个名字也许有点陌生,1956年之后,它叫“和平饭店”。

和平饭店是一栋芝加哥学派的哥特式建筑,由英籍犹太人沙逊建造。建筑外表用花岗岩筑成,大门是旋转式的,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旋转门。地面用的是意大利乳白色大理石,尤其是大堂和餐厅的古铜镂花吊灯,豪华而典雅,在当时可谓叹为观止。

几乎与华懋饭店开业同时,茂名路上还出现了一个在沪上同样响亮的饭店名号——锦江。这座老饭店由新沙逊洋行斥资,从1925年开始建造,与华懋所不同的是,锦江更多地融入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欧美现代建筑的理念。

利顺德饭店—— 独占多项第一

天津最早的饭店当属开埠后建于1860年的環球饭店,也是洋人建造的。三年后,英国传教士开办了一所名叫“泥屋”的饭店,是英国式样而又有印度风情的平房,这就是后来利顺德饭店的前身。直到23年后的1886年,德国人在此基础上建造了利顺德大饭店。初建为三层,1924年扩建后加到四层。虽然规模没有上海的饭店宏伟,但是设施一应俱全,毫不逊色。据说在中国最早出现的电灯、电话、电风扇和电梯都是源于利顺德。据说1924年扩建时安装的电梯至今仍能正常运行,而且噪音很低。

与沪上老饭店以建筑承载历史感不同,利顺德更让人过目不忘的是各界名流在此留下的人文情结。

利顺德开业后,英、美、日等国的领事馆都设在饭店内,洋务运动时与西方列强的许多条约也都是在饭店里签署的。孙中山曾三次下榻利顺德,北洋政府的总统从袁世凯以降,包括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都在利顺德住过。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也是利顺德的常客。梅兰芳在天津演出时都要包下利顺德的332套房,后来332被称之为“兰芳套房”。

今天的利顺德也可以说是一家博物馆,那里保存着各种饭店文档、文献和文物,是与近现代史不可分割的见证。

惠中饭店——《日出》 中陈白露房间的原型

曹禺先生的 《日出》中有好几幕的舞台场景—— 女主角陈白露被潘月亭包养的住所,就是饭店豪华套房。曹禺先生在剧本中虽没有明确地指出这是哪一家饭店,但细细揣摩,不难看出很多天津老饭店的影子。一般认为,《日出》 中大饭店的写作背景就是天津的惠中饭店。

惠中开业于1930年,这家饭店当时的一、二楼是商店,只有三层才是客房,但它那里的夜总会却很出名。所以三楼的客房中外来的旅客并不多,都是天津的买办、富商和下野官僚长期包下来的。潘月亭在惠中给陈白露包房间,也是合乎“大通银行”经理身份的。惠中饭店在滨江道与和平路的交汇处,《日出》 所描绘的年代正是这个地方兴盛而大兴土木建设之时,所以剧中窗外盖大楼打桩号子的声浪也会不时从外面传进来,更是将其定位为惠中饭店的佐证。

除了惠中饭店,位于和平路,1923年开业的国民饭店,也曾是1933年吉鸿昌等人成立的“反法西斯大同盟”的联络站所在地。国民饭店38号房间也是后来吉鸿昌遇刺被捕的地方。位于滨江道与黑龙江路交汇处的天津中国大饭店,也是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不同的是,这是一座中国人投资的饭店,鲁迅1926年8月去厦门执教,从北京先到了天津,就是在中国大饭店住了一夜。

(选自《故人故事》/赵珩 著/中华书局/ 2016年8月版)

猜你喜欢
国际饭店北京饭店六国
【北京饭店】见证新中国外交风云
锅盔助秦灭六国
难以磨灭的记忆 挥之不去的情结
—— 国际饭店的轶人轶事
Leçon de chinois Parcourez la Chine avec des notions de chinois
酒店餐饮管理中的个性化服务
——以北京饭店为例
好肥“六国”造惠农喜事多
简析秦灭六国的“远交近攻”方略
析秦对六国施行的“不战而胜”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