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主题养老建筑环境探析

2017-03-13 05:32李承来
四川建筑 2017年1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精神

张 硕, 李承来, 杜 超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青岛 266033)

信仰主题养老建筑环境探析

张 硕, 李承来, 杜 超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青岛 266033)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急剧变迁,城镇化高速发展,传统的养老方式也产生动摇。虽然国家政府在养老保障改革问题上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但是,人口老龄化的急剧发展和养老需求的新变化,使中国的养老问题仍然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解决养老问题,提高养老质量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主体的参与。目前,宗教信众激增,宗教社会服务相关政策环境的改善,为宗教参与养老创造了广阔空间,宗教参与养老具备了较好的社会基础;更重要的是,宗教在改善养老环境、给老年人以精神支持和临终护理、组织开各类慈善救助活动等方面也具有优势,因此,转型社会宗教参与养老具有可行性。

养老空间; 宗教信仰; 老龄化; 精神需要; 交流空间

世界卫生组织曾讲到: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所谓“养老”,就是一种满足老人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毋庸置疑,养身体是养老的基础。但是,养老质量的提高与养心、养精神密切相关,而且,会越来越重要。因此当下社会,“养心”养老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如何让老年人晚年在精神生活上更加丰富多彩,如何让老人享受更加科学的,更具审美愉悦和人文情怀的养老,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演进,宗教日益兴盛,宗教世俗化倾向越发突出,宗教走下神坛、服务社会正在为人们所接受。宗教是人类最早成系统的的全覆盖的文化形态,它是属于精神文化中关涉人生意义和终极目的的文化形态,这正是当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一个解决办法,相信以宗教信仰的积极方向,定会为养老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养老的现状

1.1 适老空间的缺失

1.1.1 空间的形式乏味

通过调研发现,当下老年人生活的空间环境十分枯燥乏味,毫无体验性趣味性之说,老年人心理得不到满足。建筑的外围合空间比较差,在室外活动中,会感觉空旷和自身的孤零,对使用人产生不良情绪的影响。

1.1.2 尺度缺乏适老性

养老建筑中很多空间的尺度感非常缺乏,建筑毫无亲切感,使得人们的交往机会减少,从而导致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毫无热情。图1为青岛某养老场所的尺度。

图1 青岛某养老场所的空间尺度

1.1.3 亲情空间缺失

对于老年人来说,虽然与外界的接触变窄了,但是他们的情感需求却一点都没有变少。因此,老人们更渴望儿女的关心抚慰以及社会的公共交流活动。

1.2 情感缺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精神上的追求也会有新的要求,他们渴望交流和倾诉,特别是对因独居或儿女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寂寞的一些老人,即所谓的“空巢家庭”。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人能陪着聊天。可由于子女亲属忙于工作,应付工作压力,已无暇和老人交流,使得老人容易孤独和烦闷。如果老年人长期封闭在家里,很少与社会交往,不与人沟通,就有可能会心情抑郁,导致心理和生理疾病。

2 宗教养老的优势

以信仰为基石,不仅可以整合一部分社会力量,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信仰的向上的力量来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感染力,来提高老年人的自身能动性,这才是老年人安享健康幸福晚年的最关键的因素。

无论是居住在养老院中的老人,还是居住在养老社区的老人,他们都不希望居住者全都是老年人。老人公寓就像一个老年人的集中营,它阻隔了老年人与外界的交流,他们很渴望与儿女、朋友、亲人团聚。社会上的完全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养老模式可以说缺少了人文关怀,它是把老人全部集中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使老年人隔离于社会和家庭,其实对于老年人的心理是不利的,会导致他们的加速衰老。

公共教堂、寺庙等,从表面上看只是场所的改变,而如果深入分析却发现其实已经发生质的改变。因为其意味着更多的人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并标示着公共空间从萌芽到正式形成。它所提供的公共空间,并不是只有老年人一种人群的存在,而是受信仰的感召聚集在一起的社会人群。公共场所为社会公共活动提供了多彩的舞台。

宗教信仰重点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而老年人恰恰精神生活孤独空寂,没有安全感,宗教的信仰虔诚、以人为本、安静平和、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就显得尤为突出重要。

图2为青岛基督教会养老院中的老年人的生活活动。

图2 青岛基督教会养老院中的老人活动

3 宗教信仰养老建筑空间与环境设计

宗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许多优秀的古老文化和艺术又通过宗教这个载体传承保存。如佛道寺庙、基督教堂、清真寺等宗教活动场所都是文化遗址的物质部分,也包含着人类思想的精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

3.1 精神价值取向-核心景观

老人公寓就像一个老年人的集中营,阻隔了老年人与外界的交流。老人最大的渴求就是与儿女、朋友亲人团聚。社会上的完全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养老模式可以说恰恰缺少了这种人文关怀,它是把老人全部集中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使老年人隔离于社会和家庭,其实对于老年人的心理是不利的,会导致他们的加速衰老。

宗教文化景观规划注重内涵建设,从宗教美学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境界追求等几个方面开展艺术设计,以教堂为中心会形成不同层次的建筑空间环境,诸如公园、活动广场及宗教主题空间等,可以供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休息,这样老人活动的周边就会有儿童或者青年人等不同年龄段的人出现,会增加老人活动的愉悦程度与精神焕发的热情,可以形成生动富有活力和温情的养老社区。

3.2 生态文化观。

景观是以天为顶、地为底,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户外的空间以及它所包含的有机、无机、有形、无形的因子及其互相之间互动所产生的自然效应的组合,生态、环境、文化是景观营造的内涵。在设计中,将建筑空间与户外空间融合,使人们与自然有更多亲密接触的机会。

3.3 生活文化的包容性。

作为一种公共空间,人们可以自由进入,并且可以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自由活动。教堂建成之后,对基督教活动感兴趣的人可以自由进入教堂,在遵守某种宗教人文的情况下可以参与教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唱诗、听道、祷告、敬拜等。很多活动对老年人来说,构成其主要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生活,并为他们提供了排解生活压力和孤独寂寞的机会。

4 结束语

人类信仰文化跨越几十甚至几千年,依旧活力四射,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时至今日,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转型,宗教信仰更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开放的社交场所,满足了老人的精神需求。不论是基于宗教精神提供的支持,还是日常生活中老人互相之间给予的关怀和交流,都可以一定程度地让老人们寻找到心灵安慰。并且,宗教养老鼓励老年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身价值,树立自立自强、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

[1]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JGJ 122-9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S].

[3] 胡仁禄,马光.老年居住环境设计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4] 川和夫.老年心理学 [M].车文博, 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5] 剑敏.适宜城市老人的户外环境研究 [J].建筑学报,1997(9): 11-15.

[6] 盖尔.交往与空间 [M].何人可,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7] 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 [M].尹培桐,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8] 朱利安, 柯明斯. 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 李向平. 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学诠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0] 王霞娟.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研究[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

[11] 赵立新, 柏娜. 宗教世俗化与宗教参与养老[J]. 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29(3): 6-11.

张硕,研究生;李承来,导师;杜超,研究生。

TU246.2

A

[定稿日期]2016-08-25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精神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