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2017-03-13 03:02寒,胡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大学生

戎 寒,胡 群

(1. 大连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 大连大学 人文学部,辽宁 大连 116622)

论新时期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戎 寒1,胡 群2

(1. 大连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 大连大学 人文学部,辽宁 大连 116622)

文化是构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底,文化自信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也是抵御外来文化侵略的盾牌。由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出现了文化迷茫、文化自卑甚至文化盲从等文化自信弱化现象。文章通过对这些弱化现象的综合分析,从高校育人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对策,即深化大学生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完善校内外文化传播体系,加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传播队伍建设。

文化自信;大学生;文化自卑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肩负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大背景下,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大学生对于促进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才,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信:底气足才能走更远

文化自信在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并驱而谈,既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与坚持,又着眼于未来本民族文化发展趋势,吸纳外来优秀文化取长补短,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自信即主体对达到预定目标的主观性估量,悠久的文明传承、深厚的文化积淀及其胎育的文化生命基因是文化自信的基本条件。[3]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约5000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两岸繁衍生息开启了农耕文明。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演变,智慧的先民基于农耕等需要创造了无数具有中国特色且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发明,如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地动仪、麻醉剂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灿烂成果俯拾即是,并形成了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封建专制国家政权。从此一个庞大的古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科学等方面,中华民族都为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千年古国同时也拥有厚重的文化积淀,这便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来源和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林中昂首发声的底气。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源泉,也是形成民族精神的必要一环。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由内而外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自信,对于主体的生存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文化自信是精神层面的自信,其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长的学习和熏陶使之成为本体不可或缺的部分。文化自信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即对文化本身科学性和生命力的自信,对文化内涵价值的自信以及对文化引导能力的自信。文化本身科学性和生命力的自信即文化主体对本民族文化的科学性有着充分的认识,对于它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有着明确的判断,充分信任并敢于正确运用优秀文化定位自己;文化内涵价值的自信,即文化主体对本民族文化有着充分的了解,对其蕴含的价值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有着充分的把握;文化引导作用的自信则是在前者即认识的基础上运用于实践的效果与预期目标相符合的自信。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它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思维反映,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文化自信折射出的便是对这种关系存在方式高度认同的乐观态度,由此表现出该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发展活力。

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对于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的理想至关重要。让中华民族值得 “自信”的文化有三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不可胜数的灿烂文化,如“天人合一”、“和”文化、中庸、道法自然、礼义廉耻、孝悌之义等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成果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智慧支持。在中国痛苦的百年挣扎屈辱史中,中国军民顽强的反抗精神、爱国精神、“视死忽如归”的革命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继往开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造出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等都成为当下中国人值得自信的文化内容。

二、困惑与挑战:大学生文化自信弱化的表现

在实现民族振兴的征途中,文化自信的表达和传递尤为重要。一方面,文化自信要具有普适性,即实现全面、广泛、大众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文化自信需要传承才能永葆活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文化自信并不是一个响亮的口号,也不是抽象的高屋建瓴的奥义,它需要投身于具体的实践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发现问题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出现了文化迷茫、文化自卑和文化盲从现象,这也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弱化的具体表现。

首先,大学生因缺乏对文化的必要认识而产生文化迷茫。作为新生代群体,大学生有着蓬勃的朝气和积极向学的精神,但同时也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和经验积累,对文化的认识容易出现偏颇,导致文化迷茫。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对于传统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认识会因为时代的断裂出现阻碍。同时,中华民族的历史跌宕起伏,源远流长。动荡的百年之争也成为横亘在探索途上的挡路石,大学生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难以跟随着历史的脉搏追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更无法静心去品味琢磨文化积淀之久的历史价值。大学生还不足以充分了解古文化,也就无法在自信的基础上挖掘利用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缺乏正确的文化引导又在探索的过程中屡屡受挫对于大学生自信心的成长不利。大学生正是处于一腔热血的年纪,不畏惧新事物,敢于尝试。但对于中华文化如饥似渴的“好奇”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只会在碰壁之后对前路望而却步。文化迷茫自然造成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空心化,这种文化自信只能是虚浮的概念表达,而无具体的实在意义。

其次,文化自卑现象使大学生群体对本民族文化产生疑问。文化自信的前提就是要了解自身文化并对其产生认同。而部分大学生由于异质的影响,出现了文化自卑现象,他们不认同民族本身的文化成果而在内心深处降低本民族文化地位并对其他民族文化心生艳羡。当代大学生成长在多元文化互相碰撞交流的时代,接受的文化信息丰富多样,鱼龙混杂。尤其是当今这个一再强调与国际接轨,用西方标准衡量的时代,极易给大学生造成混淆的片面认识。中西之争愈演愈烈,理性还是感性,直觉还是认识,进取还是等待等双向选择极易产生文化分歧并引起一系列争论。在这个时候,如果仍然以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文化,那中国引以为傲的古代哲学、科学等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贬低,衡量标准的混乱最终会导致大学生心生自卑,出现文化自信大厦崩塌的恶果。

文化迷茫、文化自卑以及文化盲从现象因果相生,环环相扣。前二者的衍化必然导致后者的诞生。当前,大学生中的文化盲从现象尤为突出,表现为轻视传统国学,追求西方流行,把西方文化不辨好坏通通照搬过来,对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比较,区分等级。文化盲从是对文化自信敲响的最为危险的信号,大学生群体中的文化盲从现象直接影响了自身文化自信的培养进程。文化盲从会导致本民族文化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将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消极影响并由此引发出不合理的文化消费以及多种思想观念的混杂。

文化迷茫、文化自卑乃至文化盲从都会导致文化自信的缺失并对西方霸权文化的抵御产生消极影响,这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报效祖国极为不利。因此,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社会、高校都应该以培养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为己任,帮助大学生摆脱文化迷茫、自卑、盲从的困惑,树立应有的文化自信。

三、优化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对策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的积极作用传递给我们的信号就是要珍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用优秀的文化广交朋友,用先进的理念实现合作共赢。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面对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4]作为意识形态争夺前沿阵地的高校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责任重大,刻不容缓。

第一,高校要深化大学生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其精神境界,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大学生近距离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本源。中华民族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革命、改革、发展实践历程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精神支撑。加强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必须以深化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为基础。首先,高校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全面系统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知识,教师要做到弄的明白,讲的清楚,把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深邃价值传递给学生,把异质文化的缺点分析透彻。其次,高校要积极开展优秀文化教育第二课堂,丰富教学资源。高校要以开设特色传统文化讲座,文化沙龙,举办传统文化节等形式加强大学生优秀文化教育,尽可能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文化。再次,高校应积极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利用纪念日、红色物质资源等载体,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文化,在实践过程中体会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高校只有通过加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才能够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夯实根基。

第二,高校要完善校内外文化传播体系。其中的要旨便是利用多种渠道,开辟新方向,全方位、多角度、全程化地传播、宣传中华优秀文化。首先,高校要积极发挥传统媒介的作用,加强校报、宣传栏、宣传册的载体建设,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固定栏目加强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宣传。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功能,及时有效地传播优秀文化。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运用网络的方式开展文化宣传更易于大学生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高校应注重建设校内的文化教育网站,丰富网页内容,提供相当数量可供自由选择的学习资料和素材数据库;积极建设高校互动系统,共享优秀文化课堂;从学校角度鼓励大学生通过网络加强文化互动,以文会友,促进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充分利用网络即时速达的特点,大力加强校园微信、微博平台的建设。最后,高校还要注意加强文化传播监管和机制建设,专职专人负责文化安全。对于通过网络媒体或者传统媒体传播的消极文化、低俗文化,要第一时间进行控制。要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具有正能量的优秀文化在校际间流动。

第三,高校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传播队伍建设。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加强人才引进。将高水平的专家、知识渊博的学者引进学校,提高优秀文化传播和教育的层次。另外,还要针对网络新媒体的技术特点,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强化文化传播管理与服务。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开展师资文化培训。一是要加强教师文化修养培训。要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将优秀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传递给他们,让广大教职工在授课、管理和服务的环节都能用优秀的文化来引导学生。二是要加强教师专业培训。要组织专业教师开展文化培训,要积极邀请专家进入校园为广大专业教师开展讲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的时代价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详细内涵传递给教师。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和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三是要加强技术培训。高校要邀请专业人士对广大教职员工培训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的使用技巧,提高运用新媒体的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

文化自信是近年来不断被反复提及的话题,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又一重要战略理念。文化,是民族活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民族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我们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培养文化自信。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肩负着弘扬和传承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在中西方文化激烈交锋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刻不容缓。通向成功的路上并非总是坦途,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也非一日之功。文化自信弱化现象依然存在,文化教育的问题仍然突出,但困难和问题是通向成功的台阶,唯有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才能使其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1]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04-08.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3]刘士林.中华文化自信的主体考量与阐释[J].江海学刊.2009(01):40-45.

[4]王景云.全球化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探究[J].教育探索.2008(06):09-10.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in New Era

RONG Han1, HU Qun2

(1.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2.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Culture is the basis to build national soft power,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the cohesion of national spirit to resist the invasion of foreign culture. Due to the accelerating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in students collision with western culture, the emergence of cultural confusion weakens the cultural inferiority even cultural blind and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is phenomena, this paper suggests some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o deepen Chinese culture educ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cultural dissemination system and in turn to strengthen Chinese culture education team constructio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inferiority

G64

A

1008-2395(2017)02-0026-04

2017-1-1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KS129);2016年大连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专项研究课题;2016年大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6201)

戎寒(1983-),女,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团委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胡群(1996-),女,大连大学人文学部2015级学生,主要从事大学生文化育人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大学生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