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州 350007)
船政文化对福建示范性现代高职院校建设的影响研究
——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为例
张建国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州 350007)
弘扬船政文化在于学、在于用、在于实践,作为船政学堂的传承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凭借船政学堂独特而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秉承船政学堂“趋变求新”的办学精神,以船政精神与办学精神相融合、船政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船政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船政办学与社会需求相融合为主体。研究船政文化对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使船政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形成以文化引领为特点的良好发展氛围。
船政文化;示范性现代高职院校;影响
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端,近年来以船政文化为核心的传承话题愈加受到广大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推崇。早在150年前就提出引进西方为我所用的办学原则,突破传统、改革创新的办学理念,工学紧密结合的办学形式,科技与人文结合的教育模式,人才为本、精益求精的教学理念,勇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等。这些思想都与当前大力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有着高度契合。
以船政文化为载体,探索其对现代高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打通船政教育模式、船政育人模式、船政管理模式、船政师资培养体系、船政文化育人体系与当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自身改革发展的融通通道。全力实施“四个融合”工程,即船政精神与办学精神相融合、船政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船政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船政办学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对促进福建省加快示范性现代高职院校建设,使学校办学改革进程稳中有质,办学特色不断凸显,办学内涵不断强化,综合发展能力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迈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发扬“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办学精神
学院坚持以“求是自强,求实创新”为船政精神内核,将船政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学院秉承船政后学堂“求是堂艺局”之义,发扬“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办学精神,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学,遵循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规律办学,贴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立足学生学习成效持续完善的育人规律办学,使办学之路符合教育图强、教育图兴、教育强梦的根本原则。
2.秉承船政趋变求新、自我图强的精神
在办学发展中,要始终保持趋变求新、自我图强的精神沿袭。当前,入选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学校,不仅有财政支持,还会获得较大的自主办学空间,这些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随着财政对优质高职投入力度的加大,高职院校将迎来生源“大洗牌”,热门院校将“挤破头”,未来也将进一步揽获好生源,冷门院校或“吃不饱”,甚至难招生。当前学院改革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积极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适应变化,不断求新,将目标锁定在“做优、做强、做特”上,加快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步伐。
3.秉承船政办学务实、教学重实、育人为实的精神
立足学院办学发展实际,不断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在办学中切实把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办学的指挥棒,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始终坚持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相对接。在育人体系设计中,高度重视实践课条件保障、制度建设、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建设,建立健全实践育人体系。在育人过程中,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突出学生成长成才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持续改善的生态建设。
4.秉承船政学堂的创新办学精神
大力推进以“一体两翼”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创新与实践,开展集团化办学,船舶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福建省多元投资主体共建职业教育集团”试点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辐射带动本校汽车、物流两个职教集团改革。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推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参与质量评价,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扩大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规模,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运行机制。坚持先行先试和深化闽台教育交流合作,使学院对外开放取得明显进展,使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指标跻身全国前列。加大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对接产业发展、优势突出的闽台合作办学项目;大力拓展区域范围内、校际之间、校企之间、政校之间的合作项目,使引进和转化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消化吸收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加强国际科研和人才联合培养,增加学生海外学习和实习的机会。通过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的创新,在发展中逐步将创新凝练成为学院办学发展的主要灵魂。
1.在治理模式上,加快融合多元办学平台
150年前的船政学堂就十分注重实业教育,学院继承了其“工科为主”的专业布局理念,近年来持续加大工科专业改革力度,在有效满足福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同时,更加凸显了以工为主的办学育人专业格局。当前,加快推进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就要坚持传承船政学堂工学紧密结合的办学形式,以合作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依托学校理事会,以办学的体制和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
2.在教育改革上,加快拓展校企深入融合
秉承融通船政学堂“引西学为我所用”的教育模式,持续加大“引企入校”为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开展集团化办学,船舶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福建省多元投资主体共建职业教育集团”试点改革取得成效,并辐射带动本校汽车、物流两个职教集团改革;二是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推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参与质量评价,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三是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扩大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规模,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运行机制。
3.在开放办学上,加快多元合作交流办学
秉承船政学堂“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人才为本、精益求精”的教学理念、“权操诸我”的独立自主原则等一系列教育财富,将其融入学院现代职教改革的进程中,形成有内涵、有传承、有积累、有实践的船政教育新模式:一是坚持先行先试和深化闽台教育交流合作,使学院对外开放取得明显进展,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指标跻身全国前列,加大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对接产业发展、优势突出的闽台合作办学项目;二是大力拓展区域范围内、校际之间、校企之间、政校之间的合作项目,使引进和转化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消化吸收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加强国际科研和人才联合培养,增加学生海外学习和实习的机会。
1.积极扩大船政品牌的文化渗透力
要坚持船政品牌的文化内涵,挖掘船政文化的多维空间,形成文化强校育人的治理模式。积极打造以船政文化为核心、以行业企业文化为支撑、以现代高职文化为主线,融合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为一体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将船政融入校名、将船政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将船政精神贯彻于学生社团文体活动、将船政教育理念和模式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等一系列文化互动,将船政文化渗透到教师、学生和员工的观念、言行和举止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及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并形成有序传承沿习的运行习惯。
2.联合推进船政文化教育研究应用
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船政文化研究机构的建设,加大对中国近代教育、军事、科技、海洋以及人文发展的研究,推进现实应用。建立健全中华船政文化理事会等民间机构,汇集两岸及海外船政校友、学者、船政后裔,通过船政文化论坛、研讨会、纪念活动等形式为两岸和平统一作出贡献。同时,加强文化管理研究,推动柔性化管理与个性化服务,实现中华文化、船政文化、行业企业文化与学院文化的深度融合,全员管理、全方位推进、全过程管理技术及实际应用,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船政文化建设、学院文化建设。
3.激发船政精神的文化育人功效
注重船政文化、船政精神的传承与渗透,建立弘扬船政文化、传承船政精神的素养教育体系。坚持以“求是自强,求实创新”为船政精神内核,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素质教育等方面,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环节,把船政精神、船政文化贯穿始终。通过前辈、校友的宣讲和交流活动以及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使船政文化进校园;通过为船政文化学习环节设定专门的学时、学分,让船政文化进课堂;编写船政文化读本,做到船政文化进教材;做到建设有课程,学习有课时,计量有学分,行为有考核,合格有证书。实现船政文化的多途径、全方位渗透,促使师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成才价值观,充分激发船政精神的文化育人功效。
1.沿革船政办学“兴校服务地方”的传统
船政是集普教、职教、成教于一体和高中低结合的办学体系,科技与人文相结合、培养爱国情操的教育形式,极大地突出了人才为本、精益求精、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也更加突出为社会所需办学兴校的宗旨。传承船政办学传统:一是要在新一轮示范性院校建设过程中坚持教学改革与提升院校治理能力相结合,办学定位要凸显“两个为主”, 以服务行业区域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以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为主,集中力量办好福建省交通运输产业转型升级、区域新兴产业急需的特色专业群,强化“船政之基在人才”的传统;二是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价值核心,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凝练专业方向、改善实训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使专业设置与福建省交通运输产业转型升级、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
2.大力弘扬船政“体用结合”的精神
持续加大以“引企入校”为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形成有内涵、有传承、有积累、有实践的船政教育新模式。一是加快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建设,同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将人才培养和教师能力提升相结合开展应用技术研发的能力;二是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积极引入用人单位开展专业层面的教学整改试点,使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也显著提升;三是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和职工继续教育,建设职业培训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构建终身学习网,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求是自强,求实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古为今用,通过对船政学堂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不断发掘、研究和推进,实现船政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充分彰显船政文化的时代应用价值,是学院弘扬船政文化的根本宗旨和现实归依。
[1]肖来付.试论福州船政文化的当代价值[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
[2]金秋蓉,沈斐敏.船政文化对我国职业教育文化的丰富与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
[3]沈斐敏,金秋蓉.福建船政学堂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5).
〔责任编辑:李海波〕
Study on Influence of Shipping Culture on Construction of Fujian Demonstrativ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Fujian Chuanzheng Communications College
ZHANG Jian-guo
(Fujian Chuanzheng Communications College, Fuzhou 350007, China)
To advocate shipping culture is for studying, using and practicing. Fujian Chuanzheng Communications College with the advantage of the unique and profound human resources holds the principle of “changing and innovation” as its spirit of Chuanzheng college. It integrates the spirit of Chuanzheng with the spirit of running school, blends the Chuanzheng education and modern education, merges the culture of Chuanzheng and the campus culture and it mainly focuses the integration of shipping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with social needs. The paper studies the realistic influence and leading role of shipping cultur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v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inheritance and permeation of the shipping culture so as to form a good atmosphere of taking the cultural leading as the characteristic.
shipping culture; demonstrativ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fluence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4.011
2017-02-07
张建国(1985—),男,陕西宝鸡人,研究实习员,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G719.21
A
1008-6714(2017)04-0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