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佳慧
太湖西山风情美,依山傍水做文青
记者 陈佳慧
春暖花开时,尤为想念太湖边的空气。去西山成为了好些人的周末计划。
同样坐拥旷阔湖景和名胜古迹,西山总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或许是因为进岛必须驶过令人惊艳的太湖大桥,仿佛必须通过这扇瑰丽大门,才能进入一个神奇的世外桃源。
西山历来以群岛风光、花果丛林、吴越至今的古迹见长。它拥有湖中群岛、湖湾山水、山中坞谷、山顶峰峦四个风景层次。作为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唐代白居易、王昌龄、皮日休、陆龟蒙;宋代范仲淹、范成大、苏舜钦;明代文徵明、张宏、唐寅;清代沈德潜、汪琬等人曾到此数游,写下优美诗章。
然而今天,这里吸引的不只是文人墨客,还有着许多心怀小资情调和艺术理想的年轻人。西山的人文风景,似乎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已发生了些许清新的变化。
从苏州出发,一路奔向太湖民宿,是小资青年的周末生活方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西山的民宿变得多了起来。这里的民宿,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太湖农家乐,而是充满了设计感、人文情怀,甚至还有点小个性的住宿之处。
从苏州城出发,一路奔向烟波浩渺的太湖,寻一间民宿,放眼将湖外风景一览无余,晚上赏晚霞,观星空,好一派小资青年生活情调。
来住的人是这样,来办民宿的人也是这样。眷水的运营管理者北极现在就住在太湖边了。之前,他是在苏州园区上班的一名白领,偶然的机会来到了西山太湖边的石公山脚下。他说,这里的风景实在太吸引人,可谓养身又养心,不如,就在这里造间民宿,和大家一起欣赏太湖的浩渺和星空的灿烂吧。
在他和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具备独一无二风格特色的眷水在水边而生。这里的露台对着太湖,侧对石公山。你可以在室外吹着湖风喝茶,也可以走进室内听着音乐喝咖啡。眷水拥有许多细节,比如茶杯就是玩民谣的朋友从全国各地带回来,如今放在这里作接待用。
除了赏景,眷水也常常组织一些充满活力的派对
旁边七间客房,都是以明清时代的吴门画家命名。每一个房间,都可以让你躺着看太湖。一楼亲子房,宽敞的房间外是属于自己的亲水平台,二楼的客房里,一个小小的沙发就足以让你躺整个下午不肯起来。
而透,是眷水给人最大的印象。整面的玻璃墙和玻璃天花板,房间内硕大的落地窗……都尽可能的把太湖和阳光带到每个角落。同时,这里还很注意私密性和休闲感,特别设有了公共品茶区和独立喝茶的房间。
和许多特色民宿一样,眷水也有着自己的理念——“归家”。北极说,他和伙伴们极力为客户提供在家需要得到的温馨快乐,写意和健康。在这里享受的不止是房间,而是内心的满足。
而他自己的太湖生活也是这样的。夜幕降临时,朋友们会点上蜡烛,抱起吉他,坐在湖边唱歌。周末只要天气好,就会组织烧烤派对这样的活动,让快乐和健康萦绕每一天。
在西山,民宿已经为数不少,而眷水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飞鱼、香樟小院、青枫别院……仿佛一夜间,太湖边的民宿火了起来,无一例外都是一房难求。有天南海北的客人,为包下整栋民宿一个月前就早早预定;还有一个个创业者,看准了市场,又契合着内心跃动的人文情怀,揣着梦想纷至沓来。一时间,民宿热成为西山太湖休闲旅游的最热话题。
其实,让北极选择这里的另一个原因,正是西山旅游经济藏着的巨大潜力和政府投资力度。在全国民宿潮的背景下,太湖西山可谓是江浙沪不可多得的民宿可塑之地。近两年这里太湖沿线涌现出的精品民俗,也让他们看到了异军突起之势,于是除了情怀,更有一种机不可失的冲动。
西山民宿火热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今天的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理念随之而变。出门旅游,以往是走马观花,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而现在更多人会选择放慢脚步,融入旅游目的地深度体验。有着独特个性、贴心服务的精品民宿,自然成为首选。办民宿,既倡导生活,又带动经济,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窑烧瓷器,孙坤可谓是如数家珍
在石公村梧巷内,吱呀作响的老门后,清朝道光年间的老房子里,藏着一个名叫孙坤的年轻人和他的一方艺术天地。
他代表的是另一种年轻人在西山向往的生活方式。
一个柴窑,一堆柴火,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孙坤追寻梦想的工具。走进老房子内的工作室,桌上摆满了他的作品,每一个壶与杯上,都有着柴烧特别留下的颜色变化,可谓独一无二。
在来到这里之前,孙坤在苏州工艺美院上学,学的就是陶艺。之后上了两年班,可他总觉得这种城市里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于是辞了职,寻找一个安静又灵气的地方进行自己的创作。
恰逢当时他的老师认识西山的朋友,朋友又介绍了这里的房东。初来金庭镇石公村梧巷,孙坤立刻被面朝太湖,背靠青山,有足以令人心静的环境吸引住了。2015年7月,他正式在这里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活。
创作,即是柴窑制作。在气窑和电窑普遍的今天,以柴为燃料制作瓷器,成本高、成品率低,更多的是将人文情怀融入其中。别看工作室内都是作品,但一件柴烧作品要完成,只有制作者才知道有多难。孙坤先后要经过练土、揉土、拉坯、修坯、阴干、摆窑、烧制、冷却等8道工序。
而在柴烧的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也很高,因为陶烧制而成温度一般在900度以下,而瓷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200度以上,柴烧的温度在1200度以上,甚至达到1300度,温度完全瓷化。一窑下来要烧掉近2000斤松柴,成本相当高;烧一次窑需要耗时3天3夜,。
在这里,每一个壶每一个杯都是独一无二的
可以说,孙坤在西山过的是苦日子。每天清晨起床,工作到深夜,做饭洗衣都是自己来。“趁着还有激情抓紧干。”孙坤毫不掩饰自己对窑烧瓷器的偏爱之情,对一件件作品如数家珍,随手拿起身边任何一件瓷器都能准确说出烧制的时间。
但柴窑烧制出的瓷器,的确有着它难以掩盖的风华。木柴灰落到瓷器身上,在高温下跟胚体的矿物元素进行结合后形成落灰釉,虽然看上去简单,但呈现初一种古朴、枯寂之美。此外,柴烧瓷传统上一直采用松木,松木富含松脂,在燃烧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松脂对陶瓷有滋润作用,其烧制原理是通过不断添加柴火让温度慢慢上升,使窑中的器皿慢慢受热,加上炉内的水汽与瓷器釉料的有机结合,使烧出来的瓷器釉面含蓄、滋润。
柴窑作品,有着一种古朴之美
这样的柴烧作品,受到了不少爱好者的欢迎。孙坤的作品一部分是朋友和熟人预订的,一部分是游客慕名参观后自己动手制作留念的,随着知名度的扩大,游客定制比例正在逐步上升。此外,即便深藏小巷中,荣誉也纷至沓来。2015年,他的作品“镶器—1、2、3”入选“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第四届陶艺创新作品展”并获优秀作品奖;2016年,作品“柴烧—杯”入选“2016首届中国昆明陶醉中华—云陶艺术节”并获特别评委奖;同年5月他又成为苏州素一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签约艺术家。
静谧古村,潺潺流水,婆娑绿意,石公村梧巷的环境,与柴烧这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是如此的契合。在这样远离尘嚣的地方,还将吸引着更多像孙坤一样有梦想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