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巧玲 廖灿欣
(1.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州 350003;2.福建师范大学,福州 310117)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反映高中生在各学科学习中应达到的水平,从而为高中教育质量的监控提供可靠的指导信息[1]。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试点随即发布了相关政策,掀起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同年1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规定,同时明确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和总体框架,要求全国各省市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同时,新高考政策还出台了“两依据、一参考”多元评价机制。其中,“两依据”是指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是指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因此,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采用科学计量与可视化方法,对2014年以来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文献的刊源状况、研究热点、作者产出、作者合作力量等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本研究以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为文献来源,在中国知网中采用高级检索的方式对文献进行收集与筛选。其中,检索的主题词为“学业水平考试”或“学业水平测试”或“学考”或“会考”,并且全文含“高中”或“中学”两词,发表时间从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一步去除一些报道、通讯、会议等文章,最终筛选出675篇研究文献。其中,2014年143篇,2015年264篇,2016年255篇,2017年1月至3月13篇。
本文通过科学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以SATI3.2文献计量软件与Ucinet 6.0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作为研究工具,对该领域文献的发表年份、刊源分布、关键词共现、作者产出与作者合作群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科学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反映该领域科研文献的刊源状况、研究热点、作者产出与作者合作力量等研究现状[2]。
对某一研究主题的科学文献进行刊源分布的分析与研究,是对该主题进行科学计量的基础。布拉福德定律指出,如果把期刊载文量按照递减顺序进行排列分出核心区期刊、相关区期刊和离散区期刊,那么在这3个区期刊载文量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对应期刊总量将满足1∶a∶a2(离散常数a>1)的关系[3]。对所筛选的675篇文献进行刊源分布分析表明,没有出现核心区期刊,刊源分布不满足布拉福德定律。这些文献发表在近195种不同的期刊中,期刊分布较为离散,类型也各不相同,期刊的平均载文量为4篇。其中,载文量位居前5的期刊共有8种。同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文献较多地出现在“考试类”和“教学类”的期刊中,且“考试类”期刊对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关注度比“教学类”期刊大。其中,《考试周刊》的载文量位居首位,为27篇;《湖北招生考试》的载文量位居第2位,为17篇;载文量位居第3的是《考试研究》和《中国考试》,均为13篇;《中学教学参考》《生物学教学》载文量位居第4,为12篇;《新课程》《中小学电教》载文量位居第5,为11篇(如图1所示)。
另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研究已经引起了“信息技术学”和“生物学”两类期刊的关注,说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研究较多地关注“信息技术”和“生物”两门科目,同时也说明了信息技术学和生物学两个领域的期刊较多地关注自身学科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1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文献载文量居前5的期刊
关键词共现是指两个或多个关键词在同一类文献中同时出现。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找出相关文献中共现率较高的关键词,从而对文献主题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关键词共现分析首先是通过Ucinet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然后运用Netdraw软件形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从而对相关文献的所有关键词共现进行可视化分析[4]。
如图2所示,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文献中,以“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测试”“高中”“高考”等有关新一轮高考改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词作为中心词,与此联系密度较大的关键词是“命题”“考试科目”“教学”3个主题。其中,“考试科目”又与“命题”和“教学”联系密切。可见,考试科目主要是从“命题”与“教学”两方面进行研究的。因此,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考试科目的命题”与“考试科目的教学”上。此外,新一轮高考改革政策出台后,招生录取制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两依据、一参考”强调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高校录取的重要作用,有关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及与之关联的招生录取本应得到学者们的较大关注,但实际上有关“考试评价”和“招生录取”的研究仍然较少。
图2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另外,在考试科目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信息技术”这一科目出现的频次最大,为129次,远远高于位居第2的“地理”(41次)和第3的“生物”(29次)。这说明,新一轮高考改革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后,信息技术这一科目比其他科目得到了更大的关注,专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及“信息技术考试”等方面都加强了研究,有关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内容等方面的研究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进而引发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关注,而其他科目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
普赖斯定律指出,一位作者要成为某一领域内的核心作者,其文献的发表量至少应为篇。在此公式中,Npmax表示在该领域中产文量最高的作者所产出的文献量[5]。产文量最高的作者是杨志明,为5篇,即Npmax的值为5,根据公式计算可得Mp的值为1.675篇。由此可知,2014年后发表有关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文献达2篇或2篇以上的作者则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分析可知,775名作者中69位为核心作者。其中,产文量位居前3的核心作者发表文献情况见表1。对每位核心作者发表的文献主题进行分析可知,核心作者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关注点各不相同。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杨志明主要关注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设定;俞如旺和胡雪峰主要关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科的考试命题;扈岩、任涛和张青华更多地关注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评价;孙乔更多针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进行研究;刘宝剑、王润和李宝庆则主要是对学业水平考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表1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产文量位居前3的核心作者
另外,在这些核心作者产出的文献中,被引量最高的文献是刘宝剑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设计的十个关键》,被引量为13次;其次是他的《关于高中生选择高考科目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2014级学生为例》,被引量为10次;位居第3的是王润和周先进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体系的症结及其思考》,被引量为8次。由此可见,在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有关学业水平考试的经验、思考与建议这一主题的文献会得到更多学者的引用和关注,并且能为学者们进一步研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提供较大指导作用。
在某个研究领域的研究中,作者间的相互合作能够将个人的经验与能力以及各自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共享,在此基础上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6]。在形成作者合作群的网络图谱过程中,将某个研究领域的文献作者看作一个网络节点,如果这些作者共同发表文章则看作是合作研究,其对应的节点之间就产生网络连接。以此类推,将所筛选的文献进行作者合作群分析,可以生成作者合作群网络图谱。其中,通过Ucinet软件建立作者合作群共现矩阵,然后再通过Netdraw软件生成主要作者合作群可视化图谱(见图3)。结果显示,作者之间的联系较稀疏,合作不紧密,作者合作规模仅为2~4人,合作的人数不多。其中,通过Ucinet软件可以计算出某一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聚集系数C(G),如果数值越接近1则代表作者合作密度越大,说明整体研究网络对其中每一个研究个体提供的资源越多[7]。计算可得,该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聚集系数C(G)为0.0031,数值偏低,说明作者合作网络密度偏低。可见,作者合作群还未形成一个紧密的研究合作交流模式,合作团队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主题也没有形成一个较为鲜明的研究体系。
图3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文献作者合作群网络图谱
另外,作者合作群中,研究主题比较明显与突出的是由扈岩、张青华、任涛、丁秀涛组成的团队。该团队发表的4篇文献均针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进行研究,其中有2篇是以北京市为例,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经验和指导。另外还有李宝庆、吕婷婷和樊亚峤3人共同发表的3篇文献均针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其余作者合作群研究的主题不太明显,文献数量也不多,不能起到较为突出的作用。
从刊源分布来看,相关文献呈现出较为离散的特点,期刊平均载文量仅4篇,尚未出现核心期刊,反映了相关区期刊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关注度不高,期刊来源的类型基本集中在“考试类”和“教学类”期刊。从科目来看,仅有“信息技术”和“生物”两个学科领域的期刊对自身学科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领域的研究关注较多,而其他学科领域关注较少。
从关键词共现来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考试科目命题”和“考试科目教学”两方面,而对“招生录取”“考试评价”“素质培养”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这几方面的研究有待增加,同时应增加测量学的研究[8],为高校录取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和建议。另外,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的文献中,研究的主题较为零散,且难以分类。因此,在扩大研究主题的同时,也应对已有主题的研究进行深入分类。
从作者产出来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文献的高产作者人数较少。产文量较高的作者应该继续提升对该领域的研究,而产文量较低的作者则更应努力提高产文量,从而推动整个领域的研究,为执行新高考政策的省市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和指导。
从作者合作群来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文献的作者合作网连接稀疏,合作聚集系数偏小,且缺少较大的合作团队。因此,研究主题相近的学者应加强合作,实现研究者之间资源、能力和经验的共享,以集体的力量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提供更多有代表性的研究,为深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研究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1]黄思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定位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1:4.
[2]王曰芬.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综合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5.
[3]庞恩旭.我国核心期刊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4(2):15-18.
[4]肖明.知识图谱工具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5]肖巧玲,孙程程.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J].中学生物学,2016(10):8-11.
[6]邱均平,陈木佩.我国计量学领域作者合作关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11):56-60.
[7]肖巧玲,熊伟.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评论,2016(9):105-109.
[8]杨志明.做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所必需的四项测量学准备[J].中国考试,2017(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