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勇琪 (新疆昌吉学院 831100)
试论赵培智写意油画语言的建构方式
谢勇琪 (新疆昌吉学院 831100)
2016年11月,“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成立,这意味着一个正式的学术团体的诞生,写意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也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写意油画是油画在中国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清晰和明确起来的学术概念,是油画家们努力建构中国油画自身价值体系的一种文化自觉。范迪安先生说“写意油画重在从整个中国文化的传统中汲取知识、哲思与视觉造型方法,融汇西方油画的各种经验,在思想观念上体现基于时代感受与本土文化的主体意识。”写意油画在几代油画家不懈追求的基础上,呈现出一番新的景象,油画家赵培智正是当下写意油画语言探索的成功典范。在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写意油画探索,形成了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油画表现语言;在绘画本体语言研究方面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本文将从造型、色彩、空间关系,用笔技法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其油画语言的建构方式。
赵培智;写意油画;油画语言
赵培智是新疆本土成长起来的画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油画领域以少数民族为题材进行创作的青年画家之一。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地域性、民族性的创作资源。赵培智的作品以新颖的视角、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题材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研究他的油画语言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创作历程及绘画风格的演变。
赵培智先生1971年出生在新疆农村,他的童年生活在戈壁滩、红柳中度过。从小学就开始绘画,并从未中断过学习与热爱。初中时就临摹了《八十七神仙卷》《朝元仙杖图》等古代名画,潘天寿、八大山人、徐悲鸿等许多名家的作品也成为他临摹的范本,这对他后来的绘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991年进入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大学阶段迷恋西方古典主义油画,便全身心投入研究欧洲大师的作品。在古典材料技法、绘画语言和绘画精神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这阶段创作了《希望-山村小学》《惊蛰》。之后表现新疆少数民族的作品,更多的是从精神层面去审视民族生存状态带来的社会变化,如《帕米尔之光》《老羊皮》《今夕何年》等。2004年,赵培智前往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跑遍了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所有重要的博物馆。欧洲之行让他再次深深感受到传统的力量和重要性,并强烈的意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油画。他认为中国油画不应该一味盲目的跟随西方,应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因此这一阶段的作品他努力传达出中国绘画的意象精神,探寻出《心灵空间》《家园》系列等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2009年9月作品《来自高原的祈福——5•19国家记忆》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金奖,之后调入国家画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从2010年至今都在进行写意油画创作的实践,如《西海情歌》《开河节上的塔吉克男人》《塞上曲》系列创作等。
在油画传入中国百余年的时间里,美术家们一直在为油画融入中国绘画做着努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徐悲鸿、蒋兆和、林凤眠、刘海粟,等艺术家们付出了很多从而开创了中西绘画融合的先例,同时也为后来的艺术家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直到今天,已涌现出较多中西融合的油画家,他们有的是将油画的直接画法同中国的写意用笔相结合,有的画家是将中国工笔画的勾线染色同油画的透明罩染相结合,还有用油画材料表现中国山水的,在他们的作品中,都特别强调意象化的表达方式。赵培智先生的探索既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又有自己独特的创作观念。他早期就对国画有深入的了解,随后又进行了油画的创作,对国外的古典油画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为他在中西融合中奠定了创作基础。写意绘画主要以简洁的意象替代真实的物象,提倡作画过程的书写性,它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理念和审美追求是紧密相联的。“西方绘画的“虚”是因透视而形成的客观现象的真实表现,而赵培智的意象油画表现的“虚”是对客观世界审美意象的心理空间表现,追求的是心理情感的真实”,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清晰的看到他的写意性创作倾向。
1.概括书写性的用笔
写意油画贵在一个写字,在笔墨涂抹之中生成视觉的表达。赵培智在受到西方油画影响时,同时也在吸取本土文化的精髓,将中国的传统书法用笔,绘画精神融入进去,强调意象的表达。他后期的油画创作用笔干净利落,大刀阔斧,丙烯材料挥洒的酣畅淋漓,用笔轻重缓急的痕迹都呈现在画面上。猪鬃油画刷在与画布碰撞后留下的笔痕也是非常考究,遮、透、厚、薄的肌理非常耐人寻味。他的笔触与形体结合的非常巧妙,笔触既能强化形的味道,也能独立于画面产生意象的审美符号。著名批评家易英先生曾写道“他的用笔厚重粗放,笔触也暗示出对象的生存环境”,这是对他用笔的深层次解读。笔触直接展示着他对工具材料的驾驭能力和表现力,是他绘画技巧、情感表达的具体体现。他的作品具有象征意义,追求以简单的塑造达到抒发心境的感觉,这与中国传统绘画是相契合的。
2.写意造型研究
赵培智的造型观念是从早期的古典造型方式到中期的具象写实造型,再到现在的写意造型思维逐渐演化而来,这种变化是他多年的勤奋与不安现状的求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绘画形式语言。究其根本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深刻理解。中国画的造型都在“似与不似之间”注重神似,注重形体本身所呈现的审美价值取向。丙烯材料的融入使得快速书写的作画方式突破了传统表达方式的界限,将他的表达方式变得更加自由,从而拓展了油画的形式语言。在造型上用笔触块面造型,但边缘线是靠图形的叠压产生的,人物形象以符合主观要求为基础,而不是重复再现,具有很强的“写意性”特点。赵培智的表现语言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人物面部、衣领的造型塑造有时会用刮刀,产生抽象的几何形,给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表现出人物内在精神本质,他画中的人物形象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味道,塔吉克族人物形象与欧洲人的面部和形体特征非常近似,从而在绘画表达上更容易用使中国画的精神与油画语言完美契合表现出人物的心理与情感。
3.朴美的色彩美学
欣赏赵培智的油画时,画面给人整体的印象都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同时也不缺乏色彩的雅致。塔吉克族人的脸部被帕米尔的日光晒得像铁锈红,各种暖灰色的大衣通过他的理解重新解构编排,变成一组组漂亮柔和的色彩乐章。画面主要以土红、土黄、赭石,熟褐等颜色将脸部的颜色画出,非常明确的表现出了塔吉克族的形象特征和民族性格。色彩是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色彩进行画面意境的营造,在意象油画中随处可见。赵培智的色彩还有强烈的构成关系,黑白中性色在画面起到分割的作用,有时也是画龙点睛之笔。近代画塔吉克族人物形象的画家有很多,如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全山石的《塔吉克姑娘》,刘秉江《塔吉克婚礼》等,赵培智的塔吉克族绘画与这些绘画者相比更多了几分精神内涵,凝聚成了塔吉克族独特的朴实美。2009年的作品《来自高原的祈福——5•12国家记忆》,画中塔吉克正在为地震遇难的人们祈福,画面中表现出塔吉克族的质朴和民族关怀。他画面中勤劳善良的塔吉克人物形象,朴素厚重的灰布服饰、帕米尔高原的尘土相互构成了一种纪念碑式的仪式感,同时也反映出赵培智个人绘画的人文关怀。
4.赵培智的传统写实艺术与意象空间的结合
赵培智的油画在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空间的理解,在平面性画面空间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拓展,创作出意象化平面空间作品。他的油画作品在构图上运用了很多中国元素,如条幅创作《山里人》中平远高远深远空间的运用,如《西海情歌》大开大合的十字形构图等,打破了传统的油画构图样式。从《苏莱曼的歌声》这幅作品中即可看到他的写实艺术与意象空间的融合,画面中黑色,棕色的牦牛填满了整个构图,牦牛的表达中使用大的笔触,颇像中国画大写意的蕴味,同时他把物象的外形特征和精神特征非常巧妙的的通过运笔的节奏组合在了一起,在图像关系上十分强调形态的穿插与图层的叠压。通过对写实艺术与意象的融合,我们既要利用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也应该保持油画自身独特的语言属性。
赵培智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和写意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当前油画界以西方油画为坐标的评价体系中另辟蹊径,为我国油画民族化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写意油画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审美习惯,能够把中国写意精神融汇到油画表达中呈现许多不同面貌。本文通过赵培智的油画创作个案研究,分析其绘画形式语言的写意性特征,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油画同仁为写意油画的广阔前景而努力。
[1]赵培智.艺途随想[J].美术,2009(11).
[2]邓维东,魏宝山.情感与心智——记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提名获得者赵培智和他的油画作品[J].丝绸之路,2009(21).
[3]赵培智.浅议绘画的平面化空间意识[J].美术大观,2006(09).
[4]赵培智.关于中国油画民族化的一些思考[J].艺术界,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