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信息化服务水平

2017-03-13 13:50:42南京市民俗博物馆210001
大众文艺 2017年2期
关键词:藏品博物馆信息化

施 慧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210001)

如何提升“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信息化服务水平

施 慧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210001)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社会变革,也给各行各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博物馆信息化服务通过互联网迅速发展,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中,寻求新的思路与空间,从而更好地服务观众、服务社会。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博物馆;博物馆信息化服务

一、“互联网+时代”的解读

2012年11月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1。

2014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可见“互联网+”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2

“互联网+”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这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业态,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新形态的演进。3

二、博物馆信息化服务

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的社会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在“互联网+”时代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化应用技术革新的影响。如何用信息化助力完善博物馆公众服务,是当下博物馆关注及思考的问题。

当今社会,评价一个博物馆是否受到观众欢迎和社会认可,并不是光看它的藏品数量和保管水平,还要看服务能力的优劣。

2015年颁布的《博物馆条例》第三十四条明确指出:“博物馆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

可见,信息化已经成为博物馆社会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贯穿于博物馆各项工作,也渗透在博物馆服务的方方面面。在笔者看来,博物馆信息化服务提升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藏品信息化、信息资源共享互通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三、藏品信息化

藏品信息化是博物馆信息化服务的基础。“互联网+”时代,藏品信息化不但适应当前信息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推动博物馆信息文化的传播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人们对当下博物馆的要求,能使博物馆在社会发展及同行业竞争中走在前列。

(一)藏品信息化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藏品信息化利用计算机技术,摆脱文博场馆对藏品信息的局限,以高效、快速、受众面广的优势扩大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作用,提高藏品的社会认知度,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适应时代和观众对博物馆服务的要求。

(二)实现藏品数据资源管理科学化

“互联网+”时代,以电子技术挖掘藏品信息,并建立藏品资源信息数据库,转变博物馆信息载体。同时,又便于博物馆内各部门以及博物馆之间藏品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实现馆藏信息的科学化管理。除了具有安全性、经济性的特点,更有助于博物馆进行现代化馆藏数据的整理、提取与保存。

四、信息资源共享互通

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信息化服务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务,应成为博物馆各部门通力协作的共同任务。博物馆应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管理机制,确保信息工作有条不紊进行。除了建立馆内信息化管理机制外,还应注重馆际间的信息沟通,加强博物馆之间多种交流与合作。如搭建馆际间信息交流平台,打破地域、行政级别的限制;整合馆藏文物、藏品资源;通过博物馆区域间合作、总分馆制等办法,形成博物馆馆藏资源共享平台,有针对性的解决大馆、省馆文物藏品闲置而基层中小博物馆藏品匮乏、缺少基本陈列的问题,真正意义上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五、 社会服务信息化

博物馆社会服务信息化的目的是建立信息服务机制,完善服务水平,从而满足观众的需求。服务的主要方式包括与观众的互动、服务信息采集、博物馆服务定制三个方面,这也是未来博物馆服务质量提升的方向。

(一)与观众的互动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讲解说教方式,拓展了社会服务的空间,打破了博物馆开放时间、展厅面积有限、人力资源不够的限制。所达到的效果是:博物馆开放不限时、馆内、馆外皆观众以及互联网“线上线下”有效互动。

1.向社会宣传博物馆的声音

博物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依靠互联网而发展。只要有网络和移动设备,博物馆观众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博物馆各类信息服务。这种宣传方式,一改传统博物馆“高大上”的形象,用“平实、幽默”的语言贴近百姓,快捷、及时地将文博信息及活动在群众中推广。同时,还可以节约博物馆宣传成本、高效、迅速的向世界传播博物馆的声音,将更多观众引进馆。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这是传统博物馆场馆无法达到的。

2.虚拟、实体博物馆结合,延伸博物馆服务

大部分博物馆都拥有自己的官方媒体,亦称“自媒体”。开发自媒体,可以建立虚拟博物馆,用实体博物馆与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博物馆信息,同时虚拟博物馆可弥补实体博物馆在展陈设计、开放时间、导览等方面的局限。除了展示博物馆展览外,还可以延伸实体展览内容,让实体展览更生动、更立体,真正意义上让观众获得知识。在导览方面,参观者可利用移动通讯设备通过二维码扫描,APP下载进行自助语音导览,还可以进行门票预订、分享展览体会。

3.“线上线下”互动共荣

通过信息化服务,可以开展博物馆“线上线下”活动。如活动开展前,先在媒体上做活动宣传造势,活动开展期间运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对活动内容做实时报道,活动结束反馈观众感受,并对获奖观众给与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贴近公众,还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如市民俗博物馆今年3月-5月开展的“网友节”活动,暑期“我是小小传承人”活动,围绕“弘扬民俗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在博物馆及官方微信、微博、官网开展“线上、线下”呼应的社教活动。这种方式更为立体的宣传了民俗馆的文化特色,与观众积极互动,受到好评。

(二)服务信息的采集

观众信息的采集可以通过讲解员现场听取观众、场馆问卷调查、信息平台的收集三种方式获得。其中,信息平台所收集的信息与采集是最有效也最经济的方式。通过采集信息可让工作人员对展览的实际效果进行调研与换位思考,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设计开发出更受欢迎的展陈方式及博物馆社会活动,真正实现博物馆服务“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

(三)博物馆服务定制

博物馆服务定制,通过虚拟网络社区信息,制定出符合不同需求观众群体的博物馆社会服务要求,有的放矢的开展博物馆展览及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引发更多博物馆观众关注、分享博物馆服务。

这种方式是博物馆服务从传统“供给型”转为“需求型”的升级,“因人施教”的服务,除了满足社会大众对博物馆普遍需求之外,针对不同年龄层面的观众制定参观方案,策划社会活动,实现更人性化、更专业的公众服务。

六、 解决信息化服务面临的问题

(一)技术、资金、人才资源不足

博物馆需要借助信息化获取真实且有价值的观众反馈,指引博物馆服务水平发展。在纷繁的数据中提炼观众的喜好、预测观众的心理需求,是博物馆服务发展需求。

做好这项服务,需要强大的技术、资金及专业人员的支持。我国的绝大多数博物馆,都是公立博物馆。在财政、人事政策上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果通过招标,采取与第三方专业公司合作的方式,在优化资源,节省开支同时还能用专业信息技术完善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释放博物馆信息的巨大潜力,提升博物馆信息化服务的水平。

(二)信息平台的安全维护

信息平台是博物馆对内共享信息资源,对外做好信息化社会服务的基础,对于它的维护显得尤为重要。1、保养硬件设备,建立网络安全防护系统2、采用安全性高的非移动存储设备,对数据进行保存,这样可避免移动设备意识造成的安全隐患。3、对信息进行专业培训,强化网络安全及防范意识。4、做好信息访问权限的设置,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5、建立博物馆网络防火墙并做好信息备份工作。在进行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化服务提升的同时确保博物馆信息安全。

七、结语

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应当顺应时代进步的感召,用更快捷、更高效、更先进的方式拓展服务领域,用信息化弥补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财力、人力资源的不足,提升公众服务的能力,增加博物馆的综合实力,为博物馆注入新的生命力。

“信息化助力博物馆服务”是当代博物馆工作的核心。“科技兴邦,信息强馆”,博物馆除了与时俱进加强硬件、软件的建设,还应与时俱进掌握并适应信息化工作方式。完善的公众服务,履行博物馆社会责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公众,服务于社会。

注释:

1.马化腾.《“互联网+”激活更多信息能源》,《光明日报》2015.5.9.

2.尹亮.《新华网评:中国有了“互联网+”计划》,《新华网》2015.3.6.

3.赵竹青.《学者热议:李克强提的“互联网+”是个啥概念》,《人民网》2015.3.5.

施慧,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部副主任、文博馆员,研究方向:非遗理论、博物馆学与美术史。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概念的解读,深入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博物馆服务,从而带动博物馆行业的创新发展,并对如何提升博物馆信息化服务质量探索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藏品博物馆信息化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博物馆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罗妍妍藏品欣赏
宝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6:09
露天博物馆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