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17-03-12 01:58李健
职业时空 2017年5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

李健

摘要:近年来,廊坊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兴技术产业发展一日千里,新兴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包括英语在内的各类高素质人才产生巨大需求,作为区域内高端英语人才最主要供应基地的高职院校,必须有新产业、新行业、新企业对英语人才需求特点、需求规模、需求周期有明确、清醒的认知和判断,同时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制定出科学、系统的高职院校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机制,以便充分满足廊坊新兴技术企业需求,有效推动全市新兴技术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复合型外语人才; 新兴技术产业人才; 高职院校复合型外语人才; 培养体系

一、复合型外语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复合型外语人才是指能把基础理论和开发应用结合起来的开拓型人才,包含以下内容:外语为本,稳定不变;专业为辅,应需而变;主从复合,多能一专。复合型英语人才是各地区发展新兴技术产业的基础性资源,是打破当前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瓶颈,打造国际化新兴产业集群的关键因素。整体而言,复合型外语人才必须具备如下的素质和能力:

(一) 系统、扎实的语言应用能力

该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要求系统、深入地掌握所学外语的全部基础内容,涵盖词汇、语法、应用情境等专业知识;第二,强大的语言应用能力,具备读、写、听、说四项必备语言使用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中,熟练应用所学外语,做到听得懂、说得出、写得好、译得快,使之真正成为一个交流工具,而不仅是应付考试的“哑巴英语”。

(二) 丰富的人文知识储备

外语是交流的工具,而交流的对象和内容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外,更丰富、更重要的是不同国家的人文知识、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相关人文知识,才能切实规避在交流中的文化冲突,更好、更快捷地建立联系、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 深厚的专业素养

复合型外语人才归根结底属于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外语能力是要在某一具体领域内发挥作用的,因此,对某一行业、产业的深厚专业素质和能力,也成为该类人才存在的基本要求。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使得单纯的“翻译型”外语人才,已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经济发展需要的是能够应用外语熟练使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 高水准的综合素质

决定一个外语人才水平的不仅是外语能力和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其身体、心理、思想、文化等方面展现的综合素质,以及必备的表达、组织、沟通、协调、领导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体能力。只有具备高水准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真正面对各种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真正的能力,挑起“大梁”,独挡一面。

(五) 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高素质外语人才必须具备良好适应能力,即具备日常生活技能和习惯、合作技能、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同时,面对复杂多变、发展迅猛的当代社会,突出的应变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更成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因为“交流”是解决所有突发事件的基础,而外语人才是交流的核心以及直接参与者。

二、廊坊市复合型外语人才供需现状

(一) 廊坊复合型外语人才需求现状

目前廊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领域企业达278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3262家,新兴技术企业已达到3540家,全市省级以上高新区达6家,居全省第一位。如此数量规模的企业对廊坊新兴技术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提出严峻挑战。同时,通过对具体行业的调查,机械、化工、软件、信息技术和电子专业尤其紧缺复合型外语人才,目前各行业的该类人才缺口非常大:石油化工97%、医疗87%、机械85%、电子信息68%的缺口。

调查结果显示廊坊高新技术企业对外语专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外语 + 专业方向)需求强烈。不仅对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可观,而且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有明确、严格的标准和迫切需要。

(二) 廊坊高职院校复合型外语人才供应现状

通过对廊坊区域内九所重点大中专院校的实地调查,可以清楚看到廊坊当前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学校培养方面存在明显滞后问题,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模等层面存在严重不足,从复合型外语人才供应数量、质量两方面已无法满足新兴技术产业发展需求。

通过对廊坊区域内重点大中专院校的系统调查,可以明确当前廊坊高校在外语语种设置、专业英语教育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表现为外语语种过少、专业英语尤其是理工类专业英语一片空白(见表1)。同时,目前高校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中单一的外语语言学习者占绝大多数。他们虽然外语专业水平较高,但是没有扎实的理工科专业基础,不能很好地胜任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专业工作。

三、高职院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对策

为了尽快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对于廊坊市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人才供应作用,充分满足本市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必须要改革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从教育理念、基础语言能力培养、强化专业能力学习、实践训练、师资培训、教学评价与监控六方面入手创建系统性、整合性、针对性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体系。

(一) 改变外语人才培养观念

在当前廊坊高职院校的外语人才教育中,存在着背离人才培养规律,未能解决好素质、知识、能力三者之间统筹发展的问题。因此,转变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扭转当前廊坊各高职院校中出现的外语人才培养观念错位现状,把单一外语培养模式转变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人才培养方式。

具体而言,针对廊坊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以新觀念、新思路重新制定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根据区域内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领域、重点发展方向,设计科学的整体培养规划,设置针对性强的专业和课程。依照为廊坊新兴技术产业服务,满足区域内企业发展需求的原则,紧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培养具备扎实复合型外语能力和较强实际操作水平的人才。

(二) 强化基础语言能力培养

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核心是语言能力,因此,无论外语人才培养如何复合,专业设置如何综合,外语能力教育始终都要处于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外语是外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外语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设置调整的重要原则是保证外语的基础地位,这是一切知识的支撑,只有在外语基础专业能力达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与其他学科、领域、专业的交叉、联系和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复合型外语人才。

鉴于此,首先,要强化外语基础技能教学,从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思维模式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质量,达到符合国家要求的专业外语能力水平;其次,强化学生外语基础应用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应用读、写、听、说能力;再次,强化综合知识内容教学及应用,使其具备丰富的人文、科技、法律、贸易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体系,从而掌握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进行交流和协调;最后,培养学生更高水平上的外语知识和能力,比如外语的口笔译、高级视听说、谈判/辩论等能力,还要强化相关专业的核心内容,显著提升外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融合水平,使学生获得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强化专业能力培养,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外语+ 专业+ 技能”的复合型课程。增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使外语人才在加强语言能力的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具体有如下三种方式:

第一,外语 + 专业。在保证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开设专业性更强、应用性更广的科技、医学、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英语课程,使学生具有语言能力外,还具备主要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从而缩小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人才需求标准之间的差距。

第二,外语 + 资格证。学校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开展系统的导游资格证、会计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营销资格证、建筑师资格证等实用性强的专业任职资格证书培训,提高学生高新技术企业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双学位学习。根据廊坊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积极开展双学位教育课程,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选择兼具外语专业和理工科专业的双学位学制教育,为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并重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四) 强化校企合作,熟练掌握职业技能

依托廊坊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如华为、富士康、航天振邦等,建立校企结合的培训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实践,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的实际运作,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并准确把握岗位技能、要求、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企业运作管理模式等,把所学知识转换为实践应用能力和扎实的职业技能。

因此,可以推出“校企联办实践基地建设项目”,设计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课程,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沟通、协调,真正将学生的知识、技能落到实处,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巩固和验证所学理论,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

具体而言,学校制定出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实践培训计划,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去合作企业进行多角度的持续一线实践教育。在低年级采取认知实习,以便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掌握所学专业的行业情况和企业运营。在高年级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企业提供的实际岗位工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内,通过一线地实际操作,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职业技巧。

(五)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结合各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横向联合,内培外引”的策略,建立跨学科外语师资培养保障体系,培養具备良好外语教学能力和深入了解相关专业的最新发展态势的“双师型”外语教师队伍。

采取的主要方式有:加强现有外语教师的跨专业培训,引进其他相关专业课教师加入外语教师队伍,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有实战外语操用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从而建设好一支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素质提高明显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六) 建立教学评价与监控机制

创建包含校内教学评价平台、校外监控评估机构的校园内、外联合教学质量反馈控制体系,改变之前只有学校单方面进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的落后模式。通过校内外联动,学校可及时获得不同行业、区域、层次的外语人才需求标准,以及学校输送的人才是否符合市场需要,从而有针对性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课程设置;同时不断根据新情况、新需求,调整、完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体系。

总之,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项改革必须将高校置身于廊坊市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建设中,并与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外语专业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实现良性的互动关系,并最终推动廊坊新兴技术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 武敏. 河南省高新区急需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与引进对策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6):116-119.

[2] 郭靖文.面向苏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6(2):32-35.

[3] 黄雪英. 外语人才需求与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布局对接研究—以温州为例[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2, 24(5):390-395.

[4] 陈文杰, 丁元林. 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定位、定向以及培养模式研究[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9, 29(2):92-95.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