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发展推进产教融合研究
——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3-12 21:34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顶岗产教校企

张 民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纺染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高职院校的发展推进产教融合研究
——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 民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纺染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主要从高职院校争取国家财政支持,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师资队伍建设,做大做强、办出特色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等五个方面论述高职院校的发展必将推进产教融合。只有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才能得到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地方特色;高素质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院校经过多年办学的实践,已意识到深度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积极推进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才能取得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下面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五个方面阐述高职院校的发展必将推进产教融合。

一、在抓住机遇,落实国家、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扶持政策方面推进产教融合

(一)积极落实国培、省培计划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2015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该计划决定于2011-2015年,将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10万名,省级培训35万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1]。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自2011年以来每年都会组织安排各院系的教师参加省内外的国培、省培项目,而且我校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积极申报并承担国培、省培项目,如新能源技术国内培训、服装类专业国内培训、纺织类专业顶岗培训、服装类专业顶岗培训、建筑工程安全专业顶岗培训、家用纺织品专业顶岗培训、家居艺术设计与商业陈列专业顶岗培训、生态染整专业顶岗培训等。自2011年以来,学校共承办了12个国培项目、5个省培项目,培训教师500多人。这些培训活动受到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提升了我校在国内同行兄弟院校中的影响力,也使我校与合作企业联系得更为紧密,进一步奠定了校企合作的基础。

(二)抓住机遇,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资金投入

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财政支持。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机遇,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对于某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应该组织力量积极申报国家级或省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并做好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工作。如我院的传统特色优势专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和染整技术专业就是这样逐渐发展并强大起来的。目前我校纺染工程学院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纺织技术实训基地和染整技术实训基地、省级纺织材料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纺织工程实训基地、江苏省先进纺织工程技术中心。此外,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应该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国家或省级重点支持和建设的专业,争取国家的财政支持,从而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资金投入。目前,我院其他各二级学院都拥有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相应的实训基地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如机电工程学院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工程中心(省级);艺术设计学院建有家纺设计国家重点专业实训基地、江苏省家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敦煌国际家纺布艺研究所;建筑工程学院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国家重点专业——工程造价、江苏省高校实训基地建设重点专业——建筑智能化技术。这些拥有中央、省财政支持的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及实训基地的建立,既增强了专业的办学实力,减轻了学校的财政压力,又为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中推进产教融合

(一)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方面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需经历前期的专业调研,其中包括对地方及周边地区相关企业的数量、规模及对培养人才的需求情况的走访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然后制订初步的人才培养方案。我校现在每年都会召开各专业的“专家指导委员会”(简称“专指会”),邀请南通地方或周边地区与专业相关的知名企业的专家、领导或部门负责人来参加座谈,对专业设置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包括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等)、学校应侧重培养毕业生具有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提出各自的想法或建议,以便于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从而形成下一年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一年一度的“专指会”的举行,校企之间互通有无,并就其它方面的合作如聘用企业专家担任我校的兼职教师、为毕业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等事宜进行商榷。

(二)在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的顶岗实习方面

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说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贯穿于他们整个大学阶段的培养过程。我院新生第一学期会安排一门《专业认知》课程,让学生到专业相关企业参观实习,对将来要从事的行业有个感性认识,便于学生有更清楚的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目前,专业课程都是理实一体化课程,采取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而且学校明确规定实践课时要达到课程总学时的1/3以上。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完之后,还会专门安排1-2周的校内综合实训,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进行某个典型产品的生产、设计或工艺路线的评价等,或者安排2-3周的企业顶岗实习,如纺织、染整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平时学校也会遴选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成立张謇班,给这些学生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让他们参加老师的课题研究。老师给他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学习如何开展研究工作,如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而学生最后大半年的顶岗实习阶段是校企合作最直接的体现,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并不仅仅只是一名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而是带着学习任务去实习的。在顶岗期间学生要结合生产岗位,完成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内容的收集与整理等大量工作,在校内、外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完成了专业岗位能力的学习、运用和提高。总之,在学生的整个培养阶段,高职院校都竭尽所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通过各种渠道与企业展开合作,保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完成。

三、在引进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推进产教融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我院非常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走出去”。 我院要求专业教师做好“四个一”工程,即教好一门课程、带好一个班级、做好一个课题、联系一家企业。目前我校专业教师每人至少有一家联系紧密的企业,学院要求教师平时多与企业人员联系,多注重感情培养,这样才会有深入的合作。此外,学校要求教师每年都要有一定的下厂实践天数。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者专门安排学期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将所学到的新东西比如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等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同学们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发展态势。目前我们专业教师全部达到了“双师”素质要求,成为了“双师型”教师。

学院还聘请专家、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对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为老师和学生做学术报告或直接担任某些与生产实际有紧密联系的课程的教学。如我院化工类专业教研室从南通江山农药化工有限公司聘请他们的生产部经理为学生定期做讲座,还邀请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具有丰富生产和管理经验的部门经理担任化工环保、化工企业管理等课程的教学。

总之,为了推动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发展,我院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请进来、走出去”[2]的方式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聘请专家、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为辅的专兼职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在做大做强、办出特色方面推进产教融合

(一)积极开发新领域、新专业和专业方向

高职院校为了寻求自身发展,把学校做大做强势必要开辟新的领域,建设新的专业和专业群,从而扩大自己的办学范围,提高办学能力。而新领域、新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才能保证专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如我校依托江苏建筑大省强省、南通建筑之乡的行业背景,于2006年设立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以质量创特色,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打造“特色建工”。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中国建筑安装协会、江苏省建筑业协会、江苏省建设工程造价协会等7个协会支持平台,与建筑业龙头企业建立实习基地56个、就业基地19个,借助企业在建的建设工程典型项目,提供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认知、工地现场实践教学、企业岗位顶岗实习等教学资源,并每年推荐合作企业100多个就业岗位。学院依据国家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省实训基地项目——建筑智能化技术,与企业合作共建教学设施,共投入1100多万元建设了滨海工程技术中心、施工项目现场实播实训室、工程招投标实训室、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等28个实训室,保证了专业的培养质量。

此外,我校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航空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于2012年设立了航空工程学院。学院与民航企业合作,成立了“南通航空培训中心”,这是苏中苏北地区唯一获得中国民航局CCAR-147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资格认证的立项建设单位。学院与华夏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通兴东机场有限公司、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乔治·海茵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民航运输及飞机维修与制造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在人才方案的制订、核心课程教学实施、企业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学院还与南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建设“南通市航空工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填补了南通市、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航空类公共服务平台的空白。另外,学校将在南通空港产业园内建设集“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产品研发、科技服务”等为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的航空实训基地。

(二)加强传统特色专业建设

在新兴学院强劲发展的势头下,原有的具有传统特色优势的二级学院要继续保持龙头地位,必须结合地方特色,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开发新的专业和方向,与企业深度合作,扩大知名度,巩固和增强部门软、硬件方面的实力。以我校典型的二级学院——纺染工程学院为例,尽管近年来招生人数的不断萎缩,纺染学院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危机,但是纺染学院教职员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及时进行教研室调整,开发新的专业。结合南通地区近年来有不少大型药企入驻,如德国的默克制药、瑞士的斯福瑞制药等,加上南通本土的精华制药、勤奋制药、江山农化等,该院于2012年在化工教研室增设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而上述药企目前都是该专业的合作单位,他们为该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目前该专业招生形势较好,第一届毕业生有不少已经被上述药企录用。

五、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方面推进产教融合

目前校企合作仍然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实现校企双方互惠共赢,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模式[3]。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与企业资源共享、深度融合的“四共享五融合”模式

目前,纺染工程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与江苏大生集团等纺织行业主导企业合作,实施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四共享”校企合作机制,即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实施“四共享”机制下的“五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学生与徒弟融合、学生作业与实际产品融合。

(二)与企业共建产学工厂、实训基地,实施工学交替结合模式

目前这种校企合作方式在我院各二级学院比较普遍,如纺染工程学院染整技术专业与南通通远鑫纺织品有限公司共建产学工厂,探索并实践了以产学工厂为载体,学生分阶段下厂实训、实习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服装设计学院与企业共建“南通纺联生产性实训中心”,中心集教学、基础实训、生产实训、社会服务于一体,企业在每个生产环节都安排至少两名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项目训练。同时,学生在服装流水线生产中可以得到相应的工资报酬或奖金,为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学生成功参与南通市崇川区中、小学校服设计与生产。机电工程学院与天津大学合作成立了南通海洋工程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南通技术转移中心,与全球工业机器人巨头——德国库卡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内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库卡机器人江苏应用与培训中心、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建有PLC自动化实验室、与三菱公司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中心。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组建教学班级,按企业的要求培养人才,而企业提供学生在校的学费,以设定企业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进行校企合作,这种方式校企双方互惠共赢,因而比较受企业欢迎[4]。如纺染工程学院与江苏联发、苏州震纶、常熟启弘、亿得化工、广东德美等多家纺织化工类企业合作,多年来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上千名。机电工程学院与江苏东源电器集团、江苏通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斯达科技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签署订单式培养计划,已为这些知名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200多名,毕业生因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商(社管)学院与阿里巴巴集团、海澜集团、文峰集团、苏宁易购、德邦物流、航天信息、洲际集团等100多家大中型企业进行合作,合作企业优先来我校录取毕业生,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提供实习、就业机会,为学生的学习和职业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校办工厂模式

纺染工程学院依托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教育部首批高职高专教育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等头衔,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创办校办工厂。目前,该校办工厂采取外包制,生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场所,微利润,主要用于学生各项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五)与企业共建工作室模式

我院服装设计学院与台湾著名服装设计公司合作共建“时尚空间”,搭建师生工作室平台,培养学生品牌运作和服装设计与营销,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参与完成从品牌策划、产品开发、成衣制作到市场销售等工作环节,在毕业时就能进行品牌运作、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或营销策划。艺术设计学院现已建有企业驻校设计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学生创业工作室20余间,工作室项目与课程对接,学生在工作室完成真实项目,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增加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工作技能。

(六)微企合作模式

兴办微创园,提供创业平台,微企小巧独立,数量众多,形成微企群[5]。如我校的“大学生创业中心”、艺术设计学院的“大学生创意创业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意实践和创业发展平台。

总之,高职院校为了寻求自身发展,提高办学实力,就必须积极落实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扶持政策,争取国家、政府的财政支持;必须依托地方产业经济,积极开辟新的领域、专业和方向,打造地方特色;必须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不断探索、创新产教结合模式,与地方产业紧密合作,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1] 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Z] . (教职成[2011]14号), 2011-11-08.

[2] 苏东海,杨彦如. 产教融合 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J]. 中国高校科技, 2014(3):54-55.

[3] 翟志华. 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2(5):51-52.

[4] 王晓华.校企共同体: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J], 职教论坛,2010( 30):19-21.

[5] 王仁春.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多维产教结合新模式[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1(4):92-93.

[责任编辑 孟蕴华]

2016-12-17

2014年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研课题(FYJY/2014/30)

张民(1980- ),男,江苏阜宁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染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

10.3969/j.issn.1671-7864.2017.03.003

G710

A

1671-7864(2017)03-0008-04

猜你喜欢
顶岗产教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