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玉,蒋和平
(1.广西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贸易经济系,广西 南宁 530007)
商务英语跨学科特性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路径
赵凤玉1,蒋和平2
(1.广西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贸易经济系,广西 南宁 530007)
商务英语是外国语言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法学、跨文化交际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具有跨学科特性。部分商务英语教师对商务英语专业特性的认知存在疑惑,知识结构欠完善,影响其教学能力提升。文章从商务英语演变历程、商务英语内涵界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专业归属及其学术研究等多维度阐释商务英语跨学科特性。基于商务英语跨学科特性的认知,商务英语教师应尽力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学习、业务培训、在职进修、企业见习和公司挂职锻炼、参加研讨会、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等多种途径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和国际商务应用技能,努力掌握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大胆采用先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升商务英语教学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特性;跨学科性;教师专业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是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普遍开设的新专业,自2006年正式开设以来,已有800余所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积淀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培养了大批基本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与此同时,工作在教学研究第一线的部分商务英语教师却倍感困惑。这些困惑的产生主要源自于对商务英语专业特性的模糊认知,影响着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试图从商务英语发展历程、商务英语内涵界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专业归属及其研究等六个维度展开阐释,以厘清商务英语跨学科特性,进而帮助商务英语教师消除认知困惑,明确专业努力方向,增强教学研究能力。
(一)商务英语演变历程体现跨学科特性
新中国商务英语发展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囿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条件,我国长期以来都没有设置商务英语专业,直到2006年教育部首次批准设立商务英语专业,2012年将商务英语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商务英语终以独立学科身份出现,成为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广泛设立的专业。综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商务英语发展历史,我国商务英语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其发展历程无不体现出跨学科特性。
1.外贸英语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主要与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展经贸合作,还与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进行商务往来,总体规模不大,主要进口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物质和技术。英语作为世界主要交际语言之一,在这些国际商务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体现了英语语言学科与国际贸易学科间的紧密结合。当时,我国高校外语专业为了服务于这种实际需要,在英语专业或外贸专业开设了外贸英语类课程,但没有设立专门的外贸英语专业。王关富认为,我国现有的商务英语学科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外贸英语”课程[1]。刘法公在《中国从无到有的商务英语学科》一文中指出,“外贸英语函电”“西方报刊经贸文章选读”“外贸英语口语”是当时我国少有的几所外贸高校开设的外贸英语主干课程[2]。这些课程名称至今仍在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出现,但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等有所不同。
2.专门用途英语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对外经贸合作逐年增多,英语得到大力推广和普及,在中外经贸科技交流中广泛使用,以科技英语(EST)为代表的专门用途英语(ESP)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商务英语逐渐进入“专门用途英语”或应用英语发展阶段,一些高校外语系增设了经贸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等与职业有关的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在英语专业增设科技英语、经贸英语或应用英语方向,并逐渐用“商务英语”取代原先的“外贸英语”“经贸英语”等课程名称,使得英语语言文学与国际贸易学、工商管理学等学科较好地融合在一起。
3.交叉学科阶段
进入21世纪,我国对外经贸合作日趋频繁,催生了商务英语的迅速发展,商务英语进入“交叉学科”发展阶段。我国于2006年在部分高校试办商务英语专业,2012年正式将商务英语确定为一个与英语、俄语等外语专业并列的独立专业。随着我国日渐增多的对外经贸活动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迫切需求,人们开始将商务英语作为独立学科展开横向的跨学科教学与研究,商务英语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特性越来越得到外语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尤其是2006-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其制定实施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核心课程都包含了英语语言类、经济学类、管理类和商法类课程。我国教育部即将颁布实施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文简称《商英国标》)直接指明了商务英语专业的跨学科特性,具体明确了商务英语专业的相关学科是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国际商法)等学科。至此,商务英语在我国的跨学科性质及其跨学科教学研究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标志着我国对商务英语交叉学科特性的认知愈发明晰和全面。
商务英语的三个演变阶段足以说明商务英语从一出现就承载了多学科的内容,具有跨学科性质,随着该学科的不断发展,这种跨学科性质的横向和纵向发展趋势更为明显。
(二)商务英语内涵界定表明多学科特性
商务英语内涵界定是商务英语学术界长期研讨和争辩的话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就商务英语的内涵给予各自的解释。虽然这些内涵解释有所不同,但都明确地指向了商务英语的跨学科特性。比如,商务英语专家Ellis和Johnson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强调商务英语是商务人员为工作需要而学习或使用的语言[3]3-9。陈准民、王立非把商务英语定义为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围绕贸易投资开展的各类经济、公务和社会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包括贸易、管理、金融、营销、法律等[4]。翁静乐、翁凤翔提出商务英语是由国际商务和英语交叉而成的交叉性学科,具有英语和国际商务的双重特征,是在国际商务背景下所使用的英语语言[5]6。
学者们给出的商务英语的内涵定义,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商务英语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特点。基于不同的理论和视角所给出的不同解释,这正是商务英语跨学科性的充分表现。虽然学者们对于商务英语界定的表述各异,但都普遍隐含了这样的观点:商务英语是在商务环境或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为完成某一专业工作而使用的语言。商务英语运用的目的及其环境充分体现了商务英语的语言功能、跨文化沟通功能和商务技巧功能。所以,商务英语应该是已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活动的专业人士的工作用语,涉及国际商务、经济管理、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国际保险和国际物流等专业知识。
(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凸显跨学科特性
但凡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我国高校,都毫无例外地制定有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以明确规定。综观国内一些院校制定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后,发现其中大多数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明显地涉及到语言、商务、管理等学科领域,提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我国教育部在《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里规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掌握应用语言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学科相关理论知识,具备较强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与较高人文素养,能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我国已颁布实施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和即将颁布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可看到有类似的具体规定。可见,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绝对不是只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应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知识,具备英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管理与沟通等技能。这些无不清楚地凸显了商务英语专业跨学科特性的本质。
(四)商务英语专业定位呈现跨学科特性
商务英语的定位直接影响商务英语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长期以来一直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大多认为商务英语定位也具有跨学科特性,至少可以从语言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三种视角进行商务英语专业定位。
1.基于语言学的专业定位
商务英语的语言学定位观由来已久,国内外均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许多学者将商务英语归于语言学范畴。Hutchinson and Waters主张商务英语的理论基础源自语言学,应定位在语言学层面[6]。翁静乐、翁凤翔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语言学范畴[5]7-8。在这种观念下,商务英语教学和研究主要侧重于英语语言本身,强调英语语言分析和理解,而对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性有所忽视。
2.基于管理学的专业定位
商务英语的管理学定位观主要源自商务英语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商务英语的理论基础应该是管理学。商务人士在商务环境下策略性地使用商务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以达到某种商业目的,这里的策略包括商务策略、交际策略和跨文化策略。商务人员在与外商进行经贸往来时,不是单纯地使用英语语言与外商交谈,而是要运用所涉及的贸易、管理等学科知识进行充分地准备后,才与外商就贸易合作相关事项展开洽谈,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贸易合同,之后还要妥善管理合同,确保双方及时履行合同,实现合作共赢。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无不要求商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商学管理和涉外交际的知识和技能。
3.基于经济学的专业定位
经济学定位观源于商务英语的交叉学科性质,该观点以学科论为理论基础,认为商务英语与经济学密不可分,深度融合,强调经济学原理的影响作用。王立非提出,商务外语学科是外国语言文学与应用经济学交叉的一级学科,或者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与国际商务、国际贸易或世界经济学科交叉层面的二级学科[7]。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语言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而商务英语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工作语言。张洁认为,语言的经济价值取决于人们完成某项工作,从事某项职业或参加某种活动时应用语言的情况[8]。随着商务英语的语言经济价值的凸显,这种经济学定位观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这三种观点并非相互对立或孤立,而是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商务英语学科定位,这充分证明了商务英语定位的跨学科性质。而且三种分类都指向商务英语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实际运用这一共性,所以商务英语应是这三者的有机融合,不是简单叠加,是英语语言与国际商务的交叉,是英语语言学领先、国际经济学和商学并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五)商务英语专业归属和学术研究具有跨学科特性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学科分类或目录,商务英语主要归属于语言学或文学学科范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虽然没明确列出商务英语学科,但我们可以基于已有研究及长期实践将商务英语归为语言学下属学科,即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其他学科(商务英语)或者语言学→外国语言→外国语言其他学科(商务英语),也可以按语言学→语言学其他学科(商务英语)。依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我们可将商务英语归在文学学科范畴,即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商务英语。语言学和文学是两大不同的一级学科,我国先后将商务英语归属这两个学科,表明商务英语具有跨学科性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学科理论视角对商务英语展开研究,其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研究主体均具有相互交叉的跨学科特性。商务英语专家Ellis&Johnson认为商务英语研究内容必须包含语言、商务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等诸多方面[3]9-13。这就意味着研究商务英语应从经济学范畴、语言学范畴以及跨文化交际学范畴诸多领域展开研究,应将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较好地结合起来。王立非指出研究商务英语需要从多学科理论视角,用多维度定量或定性方法开展研究,并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借用语言学、商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的研究方法,否则就无法对商务英语进行全面而客观的研究,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也会大打折扣。因此,研究商务英语,不能单纯囿于某一学科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而应综合运用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范式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全面深入地展开研究。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的能力。商务英语教师承担着向学生准确传授多学科文化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任,准确认知商务英语跨学科特性和提高专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商务英语教师大多由英语教师转型而来,拥有较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及其教学技能,但商学知识相对不足,商务英语教学技能较欠缺。基于商务英语跨学科特性,商务英语教师仅掌握单一学科知识,其知识结构就欠完善,很难完成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工作。因此,商务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应是多学科交叉结构,既要尽力精通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又要竭力熟悉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努力掌握国际商务知识和应用技能,还要熟悉和灵活运用各种先进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力求构建跨学科专业知识,形成商务英语跨学科专业能力。商务英语教师若从下列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升跨学科专业教学与研究能力。
(一)重构和完善跨学科专业知识结构
商务英语教师可通过在岗自学、业务培训、国内外进修等方式不断积累和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商法等相关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比如,自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程;登录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和南京世格软件公司等机构共同主办的POCIB网站,学习和掌握国际贸易从业综合技能;参加广东金海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跨境电商人才培训班”“外贸精英特训班”或参加“阿里巴巴外贸学院”课程学习,获取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知识和合格证书;参加报关员、货代员、跟单员等培训和考试,获取相关职业证书;参加国家主办的经济师等职称考试,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到外贸公司企业参观考察、挂职实践等校企合作方式,提高商务英语应用和商务管理实践能力,了解我国经贸企业工作特性,掌握国际经贸第一手资料;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进修,提升学科专业理论知识。
(二)钻研商务英语跨学科教学理论和方法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英语有较大的区别,拥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独特的文体特征,具有自身的教学要求和规律,教师不能机械套用普通英语教学方法进行商务英语教学。商务英语教师应尽力通过自学、访学、进修、交流等方式学习和掌握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尝试各种先进教学理念,积极采用模拟教学、研讨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混合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商务英语教学的模式,不断反思教学得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学;熟悉和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开展跨学科商务英语教学研究
商务英语跨学科特性注定其相关的教学研究势必走跨学科之路,因此,商务英语教师在从事相关研究时,既要从英语语言学角度关注商务英语研究动态,探究商务英语语言文体特征和教学方法模式,又要结合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视角,融合商务英语跨学科专业知识,更准确更全面地研究商务英语相关问题,助推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开展商务英语跨学科研究,商务英语教师可通过参加国内外相关学科学术和教学研讨会,了解国内外商务英语教学和研究新动态、新方向、新方法;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资料;及时将教学研究心得写成学术论文发表,把经验提升为理论,并用于教学实践。
(四)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
鉴于商务英语的跨学科交叉特点,高校应整合各类教师资源,构建商务英语跨学科教师团队,该团队应由英语专业教师、商科专业教师和外贸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该团队成员专业知识相互完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补充,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参考即将颁布的《商英国标》提出的商务英语专业师资按6∶3∶1的比例,由语言类、商务类、实践类三类教师组成,前两类教师属专职教师,实践类教师可考虑柔性引进或临时聘请。语言类教师精通英语,商务类教师具备国际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国际营销等商科专业知识,又基本能胜任英汉双语教学,实践类教师是具有丰富的一线国际商务实践经验的企业或行业专家。这三类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设置、确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甚至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如,“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中的语言方面的知识主要由英语老师负责教授,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知识由商科专业教师讲解,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则由企业/行业专家指导完成。同时,要求英语老师每一节课都要随堂跟进教学,以便提升专业知识。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跨学科教学团队的跨学科教学能融合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整合零散的学科知识,使学科知识更丰富、更充实。
商务英语凸显鲜明的跨学科特性,涉及语言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涵盖商务话语、商务文化、商务活动、商务管理等领域。这种多学科交叉融合构成了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主要特征。我国当前商务英语教师大多是普通英语教师转型而来,英语语言文学知识丰富,商务知识相对欠缺,对商务英语专业特性的认知存在疑惑,影响其专业教学能力提升。基于商务英语跨学科特性,商务英语教师应尽力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学习、业务培训、在职进修、企业见习和公司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和国际商务应用技能;努力掌握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大胆采用先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升商务英语教学能力;要挤出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做到知识技能既精深又渊博,教学科研并重,相互促进和提高。
[1]王关富.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回顾与瞻望[J].中国ESP研究,2010(1):53-58.
[2]刘法公.中国从无到有的商务英语学科[J].外语界,2009(6):10-16.
[3]EllIS M,JOHNSON C.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11,21.
[5]翁静乐,翁凤翔.商务英语学:学科概念和学科属性[J].中国外语,2012(9):4-10.
[6]HUTCHINSON 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7]王立非.论商务外语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再定位[J].中国外语,2012(5):4-9.
[8]张洁.语言经济学下的商务英语定位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4):110-112.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English and Im provement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Com petence
ZHAO Fenɡyu1,JIANG Hepinɡ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 530001;2.Departmentof Tradeand Economics,GuangxiCadresUniversity ofEconomicsand Management,NanningGuangxi530007,China)
Business English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major combining foreign linguistics,applied economics,business administration,law,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Due to the doubt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English and an incomplete knowledge structure,improvement in teaching performance can be hardly made among relevant teacher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usiness English development,the definition of business English,the objectives of business English talents cultivation,professional orientation,professional attribu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Based 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English,business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try to build a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structure,master the relevant 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pplication skills through independent learning,professional training,in-service training,corporate internships and temporary post practices in corporations.What’s more,to enhance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ability,teachers should strive to mas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theories,adopt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Business English;Professional Features;Interdisciplinarity;Teachers’Professional Competence
H315
A
1009-8666(2017)06-0107-06
[责任编辑、校对:李书华]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06.018
2016-11-11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商务英语核心课程资源整合与教学法优化”(2014JGA149);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面向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商务英语网络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13LX 162)
赵凤玉(1970—),女,广西全州人。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语言学;蒋和平(1965—),男,广西灌阳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