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倒逼改革理论的学理研究

2017-03-12 09:57曹延汹
关键词:教训中国共产党改革

曲 直, 曹延汹,2

(1.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沈阳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23)

习近平倒逼改革理论的学理研究

曲 直1, 曹延汹1,2

(1.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沈阳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23)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近年来,倒逼思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倒逼就是在总结经验教训后重新选择或制定应对策略的过程。按照不同的因果关系,倒逼可以分为教训倒逼、困难倒逼、期望倒逼和比较倒逼四种类型。中国改革中的倒逼类型是随着时势的发展而变化的。改革初期的倒逼多为“教训型”倒逼,现实改革中的倒逼多为“困难型”倒逼,未来的倒逼应多为“期望型”倒逼。

教训倒逼;困难倒逼;期望倒逼;比较倒逼

习近平同志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在浙江日报发文,题目是“从‘倒逼’走向主动”*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33.。文章虽然很短,但阐述了一种新的改革思路,即倒逼思维。时隔八年之后,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又一次提出了“问题倒逼”的思想。他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1).一时间,倒逼成了社会热词。究竟什么是倒逼?什么是倒逼思维?为什么会存在倒逼?如何进行倒逼?倒逼有哪些情形?倒逼的现实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成为学界关注和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倒逼的学理内涵与特征

什么是倒逼?从倒逼这一词语的文字构成来理解和阐释,“倒”是指顺序、次序、时间前后的颠倒;“逼”在这里是指迫近、紧迫、追问。合在一起,倒逼就是逆向追问的意思。逆向追问通常是指主体在总结经验教训后不得不重新选择或制定应对决策的过程。这种“追问和反思”就是“倒”;这种“不得不”就是“逼”;合起来就是倒逼。用通俗的语言说,倒逼就是撞了南墙要回头,要反思,要觉悟,要思想解放,要勇于面对问题。

倒逼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和自我展开的能力。第一,倒逼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是“问题”的出现。习近平指出,全面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N].成都晚报,2013-11-14(2).第二,出现的问题亟须解决,甚至构成巨大的挑战抑或已经影响改革的深入和可持续发展。第三,逆向反思的目的是寻找更科学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处理已经存在的迫待解决的问题。第四,问题构成的挑战和危机是倒逼的客观要素;决策者所具有的认知能力、勇气和智慧是倒逼的主观要素。总之,倒逼不是为了倒逼而倒逼,倒逼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解决问题。

从倒逼的内涵可以总结概括出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倒逼是问题的逻辑结论。没有问题,没有失误或挫折,没有现实困境,没有比较中的差距就不会存在倒逼。第二,倒逼是逆向逼问与反思,是一种被动行为,是一种不得不的行为,是对教训的总结、反思和纠正。近年来,出现的所有的冤假错案都是对中国司法体制改革逆向逼问,并汇聚成巨大的社会压力促使司法改革。第三,倒逼是追问和迫使决策者反思,带有强迫性。比如,遭到巨大破坏的地球生态,反过来倒逼人类对自身生存的反思。第四,倒逼带有反复性。每一次倒逼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本身就是反复的倒逼过程。第五,倒逼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正是建立在反反复复失败的反思中,建立在反反复复的纠错中。宏观上,人类对威权政治的倒逼反思,才造就了以自由、平等为目标的资产阶级革命;微观上,每个个体对学业、事业、爱情失败的反思也是倒逼成功的过程。第六,主体寿命的有限性决定了倒逼的时限范畴。中国古代任何一个王朝在发展过程中每当遇到重大危机都有机会进行深刻的倒逼反思,并进行改革或变法。当这些倒逼式改革或变法在统治者的理性反思和巨大勇气推动下不断展开时,倒逼本身也构成了统治者执政的合法性依据;当这些倒逼式改革或变法面对保守势力和统治者的愚昧而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时,这个王朝也就趋向灭亡了。覆灭的王朝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倒逼改革了,这就是倒逼时限范畴。

二、倒逼改革的分类

倒逼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法。按照不同因果关系,倒逼思维方法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第一类,“教训型”倒逼,简称教训倒逼。所谓“教训型倒逼”就是决策者针对因决策失误造成的重大挫折或失败,经过深刻的反思与追问,从而重新调整或修正决策。教训型倒逼是最典型的倒逼思维。从历史发展来看,教训型倒逼的典型案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发生。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就经历了无数次教训倒逼,并积累了丰富的倒逼思维财富。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左倾”冒险主义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巨大挫折,这其中的失败与挫折倒逼党的领导集体进行彻底反思并总结教训,最终选择和执行正确的战略决策。遵义会议应该是中国共产党以惨痛的教训倒逼出正确路线的典型案例,它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毛泽东的思想与政治地位也正是在这种倒逼思维中重新确立下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同样采用倒逼思维,反思并肃清“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回归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战略选择,实现了自1978年以后的大发展、大繁荣。但是,并非所有的主体都具有倒逼反思的机会,历史上很多案例由于彻底的失败而失去了教训倒逼的现实可能性。然而,这些失败却留给后人更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人类就是在反反复复的失败和挫折中采用倒逼思维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才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第二类,“困难型”倒逼,简称困难倒逼。困难倒逼是指主体由于自身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有限性而不得不针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进行反向追问,迫使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困难倒逼往往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自行发展中造成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困难,对主体的逆向追问。从自然界方面看,自然灾害的存在不断迫使人类追寻规避、克服这些灾害和转害为利的方法。比如,从大禹的父亲鲧用“堵”的办法到大禹用“疏导”的办法进行治水;自然现象的神秘性不断迫使人类追问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比如,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从社会方面看,人类在每一次危机中都会反过来倒逼寻求克服危机的新方法。虽然针对某些危机,人类仍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但这并不影响倒逼思维方法的持续运用。“一战”后为解决德国赔偿问题,倒逼出道威斯计划;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倒逼出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提到的经济瓶颈、市场瓶颈、教育瓶颈、技术瓶颈、创新瓶颈等都会倒逼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诞生。恩格斯曾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2.

第三类,“期望型”倒逼,简称期望倒逼。期望型倒逼是指主体以自己理想追求为标准反过来追问实现该理想的手段和方法。期望倒逼也称之为“目标倒逼”“价值倒逼”,其实质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反向关系。从价值理性出发,人不是手段,人是实现发展的最终目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是价值理性的主要内容。工具理性是指在特定的价值理性引导下追求其实现的具体手段、工具或程序、体制等等。价值理性是“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具有先天性特点。因此,应然价值理性能够反向引导和逼问价值实现的工具理性建构。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来自于价值理性的反向引导和逼问。期望倒逼思维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细节,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追求自由是价值理性的核心,人类发展的具体方式始终是自由价值倒逼引领的成果。“自由确实是人的本质”,“没有一个人反对自由,如果有的话,最多也只是反对别人的自由。”*马克思.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7.资产阶级自由观倒逼产生出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模式;无产阶级自由观倒逼产生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第四类,“比较型”倒逼。比较型倒逼是指不同主体在经济、技术、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进行比较之后,发现自身与他人的落后差距,而对自我落后状况进行逆向反思,进而寻求缩小差距或反超他人的决策。比较倒逼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个人与个人、组织与组织、国家与国家、制度与制度之间,在不同时间、不同范畴、不同地区等方面的比较差距而引起落后者的倒逼反思和追赶反超。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主体之间的比较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刻。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深深感受到自己与西方列强比较后的落后状态。正是这种落后才迫使中国人对自己的政治与文化进行深刻地倒逼追问,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正是中国人民苦苦追寻救亡图强的倒逼历程。从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50年代包括新中国在内多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世界上就开始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竞争与比较。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对落后对执政者构成了强大的倒逼效应,促使执政者理性思考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比较中倒逼改革的成果。比较倒逼还广泛渗透在社会个体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比较竞争所构成的比较倒逼往往会成为进步的动力。

以上分类,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同时发生,可能交叉发生,也可能单项发生。除了以因果关系为标准的分类方法外,倒逼还有其他分类方法。以规模为标准,倒逼可以分为宏观倒逼与微观倒逼;以时间长短为标准,倒逼可以分为长期倒逼与短期倒逼;以主体性质为标准,倒逼可以分为个人倒逼、组织倒逼、国家倒逼。

三、改革发展中的倒逼型实践及启示

一般情况下,遵照社会发展规律的方针政策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不会发生错误或失败,也无须倒逼与反思。但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主体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自然条件的苛刻性、期望的无限性、比较中的差异性必然产生挫折或失败,挑战更高的追求、比较差距,进而迫使主体在倒逼中通过创新思维、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以上四种情形的倒逼思维经常为中国共产党人所运用。官员的不作为倒逼问责制、谣言倒逼真相、腐败倒逼反腐、开放倒逼改革、落后倒逼发展、市场倒逼效率、问题倒逼创新、生态失衡倒逼生态治理、人口流动倒逼户籍制度改革、司法不公倒逼司法公开、人治恶果倒逼法治思维等等遍及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面对各种挫折、困难和挑战,反思历史、逆向推演,倒逼真理,开始了全新的改革,并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改革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内生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目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反过来又倒逼更新的改革,这就是“倒逼式改革”。“倒逼式改革”是涉险滩改革,是啃硬骨头改革,是攻坚战改革*邹东涛.习近平总书记改革理论三个关键词[J].人民论坛,2013(36):27.。

(一)改革初期的倒逼多为“教训型”倒逼

任何形式的革命和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在同各种错误做斗争的过程中曲折前进的,都是在反思挫折和失败进而倒逼正确决策中走向成功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错误的反思中,在挫折和失败中,倒逼真理、把握规律、寻找出路、克服困难、走向成熟、最终走向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经过短暂的凯歌行进,便进入了曲折发展的岁月。中国共产党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不足,连续犯主观主义错误。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炼钢铁、超英赶美、放卫星、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以阶级斗争为纲、反右扩大化、个人崇拜等一系列不切实际的发展思路曾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挫折和失败。其间,虽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对这些失误经过多次反思、倒逼、修正和纠正错误,但都没有彻底扭转时局而走出困境。不仅如此,到60年代中期,中国又开启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这种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7.。毛泽东同志逝世与“四人帮”被打倒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恢复“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反思历史,总结教训,倒逼真理。纠正错误过程中,还可能继续犯新的错误,这是极其危险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是“文化大革命”错误的继续和叠加,这两个错误在社会发展中造成的挫折、损失和思想混乱,反过来倒逼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产生。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党和人民评判是非提供了价值标准;价值标准又倒逼一个结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这个结论又倒逼出“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转移”;“工作重点转移”又倒逼出“改革开放”的整体战略。邓小平同志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邓小平.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M]∥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4-235.“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邓小平.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M]∥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2.从实践方面看,当时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的生存现状直接逼问党的政策的正确性。安徽凤阳小岗村18名农民的“生死契约”具有强烈的倒逼效应,接踵而来的是农村土地“大包干”在全国率先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改革又面临“姓资姓社”等意识形态问题的挑战,改革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之感性思维造成的曲折倒逼出“架桥过河”“造船过河”“飞行过河”等众多的理性设计。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构成了“计划与市场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逼问,进而构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追问。邓小平南方谈话无疑是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倒逼追问的真理性回应。总而言之,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战略格局更多是教训的倒逼,其中也伴随着困难倒逼、期望倒逼和比较倒逼。

(二)现实改革中的倒逼多为“困难型”倒逼

自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针对重大失败和挫折而深入总结经验教训不得不进行的倒逼式改革。时过境迁,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科学认识和深刻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中国改革不会再出现大起大落的动荡期,目前已经步入稳定发展期。不同于30多年前的改革,今天的改革并非战略上“教训型”倒逼,而是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中的某一领域、某一局部、某一环节呈现出的碎片式 “困难型”倒逼。“困难型”倒逼表现为对发展中出现的困难进行的反思。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两大主题,中国也仍然处于长期稳定的和平崛起态势,但是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始终面临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的挑战。各式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经常性对党的战略与决策构成倒逼与追问。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倒逼与选择科学的方法,稳步引领新常态。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也看到很多由“困难”引起的微观倒逼现象。金融危机、经济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倒逼供给侧改革;新型城镇化和人口流动倒逼户籍制度改革;经济主体在束缚中痛苦的挣扎倒逼简政放权;经济体制改革的步履维艰倒逼政治体制改革的跟进;一系列冤假错案倒逼司法追责与司法体制改革;“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倒逼教育科技体制改革;环境污染倒逼生态治理;等等。

(三)未来的倒逼多为“期望型”倒逼

任何个人、团队、组织、政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都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维护和促进自我进步与发展。面对挫折、失败,如果这些主体不进行深刻的反省,还继续坚持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传统思维模式,其结局注定是自取灭亡。中国共产党也是在不断地同自己的错误做坚决彻底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她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越来越注重利用真理、把握真理,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越来越注意规避和减少错误,不断降低发展成本和代价。所以,未来的中国共产党在宏观战略和微观政策上不会再发生类似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当然也就不会再存在这样的“教训型”倒逼。随着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深刻把握,改革中产生重大失误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少。只要认真研究、科学分析、理性判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就会减少改革阻力和困难,因此“困难型”倒逼情形就会越来越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趋向于常规、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合规律的社会发展只是一种顺应形势的发展,如果说存在倒逼,也只能是未来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对现实的“期望型”倒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实践有机结合,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全面走入正轨,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自由联合体”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近期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以“期望”方式倒逼中国共产党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正确战略方针。

〔责任编辑:隋秀英〕

Academic research on Xi Jinping’s “reversely forced” reform theory

Qu Zhi1, Cao Yanxiong1,2

(1.SchoolofMarxism,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2.CollegeofMarxism,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henyang110023,China)

Comrade Xi Jinping pointed out “reform is caused by reversed force of troubles and gets deepened in settling the troubles gradually.” In recent years,the model of reversed force is fading in people’s sight.“Reversed force” rethinks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frustration and failures made by the subject facing their decision-making misplays or objective difficulties. It refers to a process of deselecting or making new policy on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drawn by the subject.“Reversed force”can be divided into“reversed force by lessons”, “reversed force by difficulties”, “reversed force by expectations” and “reversed force by contrasts”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 causal relationship. The type of“reversed force”in the reform of China is changing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 era. The“reversed force”at the early stage of reform mostly are “reversed force by lessons”;in contemporary reform, mostly are“reversed force by difficulties”; in future reform, mostly are“reversed force by expectations”.

reversed force by lessons,reversed force by difficulties,reversed force by expectations,reversed force by contrasts

10.16216/j.cnki.lsxbwk.201701068

2016-07-08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系研究”(L16BKS005)

曲 直(1984-),男,吉林长春人,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曹延汹(1969-),男,辽宁朝阳人,沈阳工业大学副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0-0

A

1000-1751(2017)01-0068-05

猜你喜欢
教训中国共产党改革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改革之路
教训
教训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