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反义词对形态标记性的对比归因

2017-03-12 09:49:59
林区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词素反义词归因

刘 璇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1)

英汉反义词对形态标记性的对比归因

刘 璇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1)

标记理论通过标记和无标记阐释对立不对称现象,被广泛运用于不同的语言研究领域。在词汇层面,反义词对具有矛盾或相反的特征,形成对立不对称的现象。从形态上进行英汉语际对比分析,总结出两种语言反义词对的标记性特征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其根源在于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和认知思维,形成不同的语言特征。

反义词对;对比;标记性;归因

一、标记理论概述

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在初创时期用于音系学研究,以音位某种成分形态特征为参照,为对立项赋值,形成有标记的(marked)成分“X+”,以及无标记的(unmarked)成分“X-”[1]。语义标记属于语言的内部特征,在静态层面研究对立项的语义成分。根据克劳福特(Croft)的理论,标记性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形态、分布、语义三个层面[2],矛盾以及相反是其核心内容。概括说来,标记的界限模糊不确定,具有层级性。确定标记程度的特征为,结构简单,贴近典型规则;分布宽泛,高频使用;既可是母集中的一个子集,又可代表母集,或者是常规认知中偏向的一端,呈中性。

二、英汉反义词对的形态标记对比

所谓形态标记(formal marking),是描写词汇外部特征的对立关联特征,在词素构成的最小反义对立体中,形态标记是影响语法或语义功能的外在构词特征,具体来说包括词缀和自由词素等具体因素[3]。

1.构成否定意义的形态标记对比

汉语中形成否定关系的主要途径是自由语素传意,“不、无、非”是否视为否定词缀,理论界争议不断,但他们可以用在词素前形成否定关系,例如,“有力——无力”;反义词对多为节奏对等的词素集合,如,“悲——喜”,节奏不对等的情况极少,如,“动产——不动产”;其形态优选特征通常为语素>词缀,节奏对称>节奏不对称,前项为无标记,后项有标记。英语不强调形态与音节节奏的对应性,多用否定前后缀改变语义,构词能力较强,如,“agreement-disagreement”“meaningful-meaningless”;少数也用添加词素形成否定关系,如,“dutiful-duty-free”;其形态优选特征为词缀>语素,节奏不对称>节奏对称,前项为无标记,后项有标记。对比可知,二者形态构成要素具有相似性,但标记性具有差异性。

2.影响阴阳性的形态标记对比

汉语中没有有关“性”的语法范畴,通过“男女,雄雌,公母”等词素反映阴阳性的对比。英语中添加自由词素构成的反义词对可以合并书写,也可分开书写,自由词素搭配选择多样,如,“man,woman”“male,female”等与各种职业身份类词搭配,反映阴阳性;在“he-goat-she-goat”中,“he-she”也可以表征山羊的雌雄;与汉语不同的是,英语有关“性”范畴的词形变化丰富,可在词根或词干上添加诸如“-ess”等粘着词素表意阴阳性,形成 “lion-lioness”表意狮子物种的雄雌,“steward-stewardess”表征空乘人员的性别。

3.形成亲属场的形态标记对比

语义与形态多作为独立的研究内容进行解析,其实二者的内在联系紧密,这在隶属亲属场的反义词对中尤为明显,形态影响语义成分。在英语反义词对“grandson-granddaughter”中,语素“grand-”的添加形成祖辈关系,对应汉语中的“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两个反义词对,描写了垂直的亲属关系。通常情况下,形成亲属关系的前提是成员之间存在血亲或者姻亲关系,前者因血缘关系而存在亲属关系;后者则是通过一定的法律规定而形成亲属关系,如,“father-son”表示亲嗣关系,表征辈分差异的垂直关系;“husband-wife”是因法律结成的配偶关系,属于同一辈分,在亲属场中是婚姻关系,是水平关系。语素“step-”也有类似功能,表意非血亲形成的亲属关系,如,“stepbrother-stepsister”或“stepfather-stepmother”。英语中 “step-” 的语义特征表示[-血亲],对应汉语中的“继-/养-”之意,相应的语义特征表示为[-血亲,±姻亲,±收养]。汉语比英语的语义项增加了两个,更加强调结成亲属关系的方式,这种差异的本源在于汉文化中浓厚的“家国”本位思想,集体为重的价值观念。

三、反义词对形态标记特征的归因

1.社会文化归因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生存环境相异,风俗习惯迥异,影响和塑造了该民族所持语言的规律和形态。英国的殖民侵略历史以及美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的殖民地背景,沿海地区的生活环境,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这一系列因素,形成了其开放的民族心理。独特的社会文化体现在语言层面,就促成了英语拼音文字的形态特征,古英语与外来语并存使得语言构成方式多样,纯符号书写方便构词以及转变词性。而中国地处内陆,疆域辽阔而封闭,汉族长期以来占据社会主流地位,受异族影响较少。早期社会以农业耕种为生,生活规律而稳定,相应地,汉语就缺乏词形变化,形成了孤立语的特征。早期的文字创造以象形为主,用变形的图案符号,记录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形成了以形会意的语言特征。

2.认知思维归因

中西不同的哲学思想铸就了不同民族的思维认知轨迹,导致整体与个体的对立,人治与法治的分歧。中国的传统理念秉持合一,注重整体性,构词形态与词义有机结合,缺乏词形变化,一词多功能;而西方国家的思维侧重于个体性,无论是词的形态还是性质类别,都有着特定特征,一词多用的情况较少。中国的传统秩序倡导人治理念,以人的思维认知统领万象,用具有认知特征的语言符号记录外界,具有意象特征。西方则遵循法治理念,强调规则决定规律,语言拼写采用人为规定的符号,具有抽象特征。因此,形成了语言形态标记的对立现象。

四、结语

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际对比,英汉反义词对的形态标记既体现某种一致性的特征,又存在对立不对称的现象。形成这种契合与分歧特征的根源,在于不同文化特征造成人们对标记现象的不同认知。语言符号记录一个民族观察、认识和表述世界的方式和过程。语言是文化的镜子,是探知民族心理的有效通道,透过语言符号可以管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特征。比较两种语言标记性的同与异,在不同的层面进行文化关照,对静态描述进行动态深层拓展,体现了英汉思维认知方式中统一对立的一面。

[1]JakobsonR.Selected Writings II:Word and Language[M].The Hague: Mouton,1971.

[2]Croft,W.Typology and Universal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Lyons,J.Semantics[M], (vol.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4]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罗苹,反义词标记性动因的多维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2).

[7]王立非,语言标记性的诠释与扩展[J].外语学刊,2003,(2).

[8]熊学亮,试论语言的有标性[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责任编辑:崔雅平〕

English and Chinese Antonyms Comparison of Morphological Markers of Attribution

LIU Xuan

(Pingdingshan Industri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Pingdingshan 467001, China)

The markedness theory illustrates the phenomenon of opposition and asymmetry,on the basis of the marked and unmarked, which is widely applied to the various fields in linguistic research. At lexical level, the core of antonyms is the contradictory and contrary of semantic meaning, with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opposition and asymmetry. By making interlingual contrastive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form, distribution and semantics, it sums up that there are consistenc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rked features of antony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uch phenomenon of opposition and asymmetry is ascribed to the root of the social culture and cognitive thinking in different countries. Various cognitive standards are reflected in the linguistic aspect, and form diverse linguistic features.

antonyms;contrast; markedness; attribution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6.021

2017-03-14

刘璇(1976— ) ,女 ,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从事应用语言学及外国文学教学研究。

H313

A

1008-6714(2017)06-0046-02

猜你喜欢
词素反义词归因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认识反义词
反义词 大不同
学生天地(2020年24期)2020-06-09 03:08:54
找找反义词
词素配价理论与应用
亚太教育(2018年5期)2018-12-01 04:58:23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从词素来源看现代汉语词素同一性问题
辞书研究(2017年3期)2017-05-22 14:04:16
词素溶合与溶合词素
现代语文(2015年8期)2015-08-15 00:46:19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