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校史馆空间设计探讨

2017-03-12 09:32高斯
兰台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校史馆校史参观者

高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 430073)

LANTAIZONGHENG 〉〉〉兰台纵横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校史馆空间设计探讨

高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 430073)

校史馆是展示学校历史风貌、彰显学校办学传统与精神文化的场所。为更好地实现校史馆功能,根据场所精神理论,从参观者精神体验出发设计校史馆场所,塑造校史馆场所精神,建立校史馆与参观者的互动关系,引发参观者的空间认同。

场所精神 校史馆 空间设计

一、校史馆与校史馆空间设计

校史馆是以展示学校特定历史时期综合概貌为核心,采用通史陈列与专题展示的方式,面向高校及社会各界开放的展陈场所。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史馆建设也迅速推进,已逐渐发展为高校校友交流、校史教育、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

1.校史馆功能分析。校史馆空间设计离不开对校史馆功能的分析。高校校史馆一般具有三大功能,即文化建设功能、媒介宣传功能、教育平台功能。首先,校史馆是展示高校历史文化、精神面貌及办学理念的窗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校史馆是高校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是高校对外宣传的重要媒介,也是沟通校友与学校交流的桥梁。再次,校史馆作为校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是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参观校史馆及开展校史系列活动,可以更好地宣传学校历史文化和办学理念,增强师生校友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校史馆空间设计。校史馆空间设计,主要是指对展示内部区域的空间整体环境、空间区域划分、空间界面处理、人群参观路线、采光系统使用及色彩与空间的搭配等。首先,空间整体规划要从展示陈列的整体效果来考虑空间环境的统一性,通过设计的巧妙组合形成整体、和谐、富有感染力和独特性的校史文化展陈空间环境。其次,空间的形式表达通过不同的空间界面展示出不同的内涵。通过对整体展示空间进行功能区域划分和设计,能够实现各展区的合理性设置。再次,空间的界面处理是影响展示空间营造的重要因素。校史馆内部空间一般由六个基础面组成,包括四个墙界面、一个顶界面和一个地界面。其中,墙界面的高低、大小、形态造型可以随空间的需要而改变,他们可以根据高度不同、通透程度不同,来做不同的形态围合。最后,要将校史馆各个功能空间合理串联起来就必须有一条空间动线,空间动线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参观的质量。

二、场所精神理论对校史馆空间设计的启示

挪威著名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在其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指出,不管是自然形成的空间还是人为筑造的空间都具有其精神,即场所精神。场所精神强调空间环境精神对人的影响,它能赋予人存在于空间环境中的感觉和体验,给人以存在于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制造校史馆的场所。场所精神理论给校史馆空间设计的最大启示便在于场所。场所的吸引力源自人对于空间的认同感。只有当人对空间产生了认同感,空间便升级成为场所,建立起与人的互动,才能为其注入活力与生命力。校史馆空间设计,就是要有能抓住参观者的心的设计,制造校史馆的场所。

要制造校史馆的场所,就必须了解参观者希望从校史馆参观中得到什么。场所精神理论认为,人对场所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均来自于对场所特质的肯定,人类需要不同特质的场所来完成不同的行为活动。人与场所的对话通过空间的特质与气氛建立起来了,人与场所则可取所需。从校史馆空间到校史馆场所,需要校史馆提供适合于校史文化展示的空间特质,来辅助参观者完成参观行为。

2.建立参观者与校史馆场所的联系。诺伯舒兹认为,场所是具有特质和氛围的,因而场所是可以定性的,是空间整体的现象。场所包括了空间与空间认同感,当人身处于某个空间环境中,势必会接收到来自于空间的某种知觉情绪的体验。同时,建筑应该是诗意的,它帮助空间形成特质,并使这些特质与人产生亲密的关系,从而发生空间的情感。通过空间环境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关系、意义、气氛等,使人在空间中获得自然的体验,由此加深空间与人的联系。人一旦对空间产生某种认同,空间就能伴随着某种情感体验长存在体验者的内心中。

场所精神理论的实质是通过空间环境建立起人与场所的联系。人们通过体验获得空间环境中的信息,并作出对空间的认知。场所为人们提供行为活动的空间,由此体验自身及自身与空间的关系。校史馆场所特质也正是通过校史馆空间围合、空间转换、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等空间要素混合着校史文化渗透到参观者身心的体验而展现的。

三、构建校史馆空间的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理论提倡从空间环境入手,让人以切身体验感受空间,通过满足人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建立人与空间的对话交流,产生对空间环境的认同。在研究场所精神对校史馆空间设计的启示时,必须秉承场所精神的三大理论特色,即重视人的感受,重视人与场所的交流以及重视人的体验。

1.提升参观者空间认同。校史馆空间的整体环境,是参观者现场感知的第一印象,是高校精神文化的整体提炼。诺伯舒兹认为,场所是指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质所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物的总和决定了一种环境的特质。场所精神特质一方面暗示着一般的综合性气氛,另一方面是具体的造型及空间界定元素的本质。因此,校史馆空间设计的中心问题就是建立参观者对校史馆空间的认同感,即校史馆空间是否有能让参观者尽情享受参观活动的特质。

根据校史馆的性质和功能,校史馆整体规划必须是集公共性、文艺性、历史性、教育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综合空间。校史馆场所特质必须与学校的专业特征、学校历史、办学理念、内外环境相吻合,校史馆空间中的光线、色彩、界面等造型要素必须得到合理的综合利用。参观者进入这个空间后,可以通过体验、参与、互动,获得真实丰富的印象,通过特定的校史文化符号唤起受众特殊的精神体验,促使受众与校史馆空间之间产生情感交流、精神呼应,从而提升参观者对校史馆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引发参观者情感共鸣。场所体验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体验,这种体验因为空间意境的存在而具有很强的倾向性。塑造空间意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能激发人产生对于空间的情感共鸣。通过合理的设置展示空间区域,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和意境,能使参观者获得生动美妙的视觉体验与心理感受。

在校史馆“序厅”、“主展厅”、“专题展厅”三大构成部分中,序厅是参观者进入校史馆的第一个区域,一般包括序言、沙盘、文化形象墙等元素,其中文化形象墙是参观者感受学校历史文化的第一个符号,应精炼地塑造并传递学校的整体形象。内厅一般按照校史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主题展区,一般根据时间脉络可分为历史、现代和展望部分。由于空间内部与时间线索的结合,使参观者犹如走入了时间隧道,在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可驻足回味,也赋予了空间构成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专题展厅是校史馆的多样性和丰富化的展厅,根据每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可以设置富有特色的专题展区。比如校友厅、名师厅、荣誉礼品厅、多功能放映厅、留言互动区等。丰富的专题展厅能为参观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性,能在不同时间吸引多样化的人群来访,以此加强参观者的感受和体验,促进校史馆与参观者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引发参观者的情感共鸣。

3.建立参观者互动体验。场所精神代表着一个空间环境中意识上的特质和意义,而场所精神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所处的场所,即场地空间与场地内的各个存在要素,这些要素本身都具有一定意义的,而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组合交错就会产生新的空间意义。

在空间设计中,墙界面、地界面、顶界面等空间界面都属于固定要素。在校史馆空间设计中,考虑到参观者的行走需求,地界面以平整、舒适为设计宗旨,但有时在空间转换或内容变化的地方也可以加以改造,比如利用抬高基面,设置成阶梯状,产生一个具有缓冲与体验作用的过渡衔接小型空间,避免整个展陈空间一路平地带给参观者的乏味感。顶界面的展示手法也可以运用降低或抬高的形式改变整个空间的氛围,丰富空间层次,增强空间立体感。侧界面是校史馆空间设计中表达最活跃、视觉立体感受最强烈,也是最能引起视觉变化的要素。室内空间由于墙体的不同围合形式产生不同的空间形态,而空间组合形态的不同给参观者在参观流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侧界面的空间表现形态多种多样,比如水平面、折面、弧面、球面等。同时,装饰材料、色彩基调、灯光设计也会直接影响参观者对空间界面的体验和心理行为。在校史馆设计中,应结合运用各种空间界面要素,缔造出一个完美的空间意境,使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完全置身于校史文化的氛围中感到舒适和谐,触景生情从而建立良好的互动体验。

4.引导参观者舒适观展。通过对校史馆展示空间进行功能分区,能够实现各区域的合理设置。此外,还要注重通风采光、休憩交流、安全疏散的功能要求,考虑到参观者的审美需求和情感体验,校史馆空间必须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校史馆的空间动线设计直接引导着参观者的参观顺序和路线,设计参观动线能够适度地引导人群流向,减少局部展示区域的人群密度及流量,使参观者获得更佳的观赏效果与心理体验。

校史馆空间的动线设计应坚持科学、合理、流畅、避免重复的原则,将校史文化与动线设计结合起来,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学科专业特色等元素,为空间动线注入独特的校史文化精神,促进参观者与馆内空间的沟通交流。在强化参观动线的丰富性和互动性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动线对参观者的引导作用,重视动线对参观与休憩的分配作用,为参观者提供合理的休息时间,缓解参观者的疲劳情绪,为参观者规划出一条舒适体验的参观路线。

作为校史馆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校史馆空间设计对于优化校史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场所精神理论,重视参观者的精神需求是校史馆开展吸引力的切入点。同时,校史馆空间设计应重视参观者与空间、展品、信息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重视参观者的心理感受。只有参观者与校史馆空间产生精神互动,引发共鸣,激发兴趣,才能使参观者切身参与到展陈空间中感受校史馆的精神和魅力。

[1]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俞贝妮.浅析场所精神理论对博物馆设计的启示[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2

[3]张桂凤.校史馆设计的文化定位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G268.9

A

2016-10-28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3.34

高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档案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与校史文化。

猜你喜欢
校史馆校史参观者
山城老年大学校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中
最美的蝌蚪
坚持革命教育 强化党性锻炼
——主体班学员参观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校史馆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高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