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选萃
吕氏春秋·具备
宓子贱治亶父①,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②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③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④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原文据中华书局2009年版《吕氏春秋集释》)
【注释】
①宓子贱治亶父:宓(fú)子贱,孔子的弟子,名不齐,字子贱;亶父(dǎnfǔ),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单县。
②勉:尽力,赶快。
③微:无,没有。
④巫马旗:孔子的弟子,《论语》中写作“巫马期”。
【译文】
宓子贱去治理亶父,担心鲁君听信小人而使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不到推行,将辞别而去时,请求与鲁君平素亲近的两名官吏和他一起去亶父。(到了亶父,)官员都来参拜,宓子贱命令那两名官吏做记录。往往两名官吏刚要书写,宓子贱就在旁拉扯他们的胳膊肘。两名官吏记录不好,宓子贱又对此很生气。两名官吏对此很不安,请求辞职回去。宓子贱说:“你们记录得不好,你们赶紧回去吧!”两名官吏回去禀报鲁君说:“无法为宓子贱做书记工作。”鲁君问:“什么缘故?”官员答道:“宓子命令微臣记录,又时常拉扯微臣的肘部,记录不好他就愤怒。官员都因宓子这样做而发笑,这是导致我们二人要辞别而离开他的原因啊。”鲁君长长地叹息道:“宓子以此规劝我的过失啊。我扰乱宓子的工作,而令宓子不能够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这样的事一定发生多次了。如果没有你们两人,我几乎要犯错误了。”于是就派所喜欢的人让他去亶父,告诉宓子说:“从今以后,亶父不归我所有,归你所有。有对亶父有利的事情,你自己决断去做吧。五年以后报告施政的要点。”宓子恭敬地答应了,这才得以在亶父实行自己的主张。过了三年,巫马旗穿着粗劣的衣服和破旧的皮衣,到亶父去观察实行教化的情况,看到夜里捕鱼的人,得到鱼以后就扔回水里。巫马旗问他:“捕鱼是为了得到鱼,现在你得到鱼却把它扔回水里,这是为什么呢?”那人回答:“宓子不想让人们捕取小鱼。我扔回水里的都是小鱼。”巫马旗回去以后,告诉孔子:“宓子的德政达到极点了。他能让在黑夜中行路的人,也像有严刑峻法在身旁一样不敢为非作歹。请问宓子用什么办法达到这种境地的?”孔子说:“我曾经跟他说过:‘自己心诚的,就能在外实行。’宓子一定是在亶父实行这个主张了。”宓子得以实行这个主张,是因为鲁国君主后来领悟到了这一点。鲁国君主之所以后来能领悟到这一点,是因为宓子事先有了准备。事先有了准备,难道就一定能让君主领悟到吗?这就是鲁国君主的贤明之处啊。
【简析】
宓子贱治亶父的故事生动地说明,做领导的人不应听信流言而去过多地干预下属的工作,以免下属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正确主张不能实现。这个故事,就是后人常说的“掣肘”一词的来源。宓子贱施政之所以成功,一是为自己的自主施政提前创造了必备的条件,通过巧妙的方式对鲁国君主进行讽谏;二是鲁国君主贤能,善于纳谏,气量宽宏,用人不疑;三是宓子贱心怀至诚实行德政,化民成俗,不求速效。《论语》中记载,子夏去莒父做行政长官时向孔子请教如何施政,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宓子贱治理亶父很好地实践了孔子的这个教导,而且能够从鲁国君主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深刻意识到君主之所以容易被谗言所惑、地方行政长官之所以容易被掣肘,根本原因都在于“欲速”“见小利”这两种浮躁的心态。以德化民却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渐进过程,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道侔天地的孔子,也自称“假若由我主持国家政事,三年才能有成效”。因此,巫马旗也是三年以后才去探查,发现在宓子贱德政教化之下,百姓们果然已经将高度的道德自觉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