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棠
人中骐骥驾鹤去教师节里寄哀思
谢海棠
在与病魔抗争近三年后,敬爱的孙瑞元老师还是于2017年8月23日安详地闭上眼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虽然恩师已驾鹤西去,但留下了学术大师的傲骨和高尚人格,留下了做人做事的严谨学风,更永远留下了我们深深的敬重和无尽的思念。恩师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忘不了,恩师给我们指明的定量药理学研究与发展方向。首先,定量药理学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在新药研发和临床药物治疗中产生了大量数据,其中蕴含的信息和规律还有待于挖掘和提炼。而定量药理学正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可极大地提升药物研发和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二,要瞄准国际前沿,如美国FDA提出的“基于模型的新药研发”等新理念,大大提高了定量药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共同推动定量药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最后,中国定量药理学的发展要有创新意识,要有自己的特色。中国人在数学研究方面素有天赋,应该在定量方法学方面不断保持创新。恩师所创建的国内第一个定量药理研究室,近40年来就是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发展壮大,引领着我国定量药理学研究的方向。
忘不了,恩师不仅学术理念超前,还身体力行,积极开展国际性交流工作。高龄时他仍亲任大会主席,带领我们积极筹备国际会议,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为主办单位,通过合作,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成功举办了两届“定量药理与新药评价”(ISQP)国际学术会议,其中2007年是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合办,吸引了中美等多国的药品权威监管理机构、学术界、企业界的300多名专家参会,其中外籍人员50余名。ISQP的连续召开极大地扩大了本学科的影响,增进了业内交流,对我国的定量药理学、新药评价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忘不了,恩师1996年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筹办“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后改称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于1998年通过卫生部批准正式成立,不断推进规范化建设,已承接临床研究及统计项目300多项,在药物临床试验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恩师任主编的《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特设定量药理学专栏,把恪守质量作为惟一的刊用标准,期刊的评价指标逐年上升。另外,2001年经安徽省卫生厅批准,“安徽省药物临床评价中心”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成立,成为国内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定量研究的权威机构之一。恩师为学科带头人,其编制的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3P87及3P97、新药统计软件NDST等在全国推广应用。特别是恩师主持研发的国内医药界广为应用的大型数据处理软件DAS,已有两万多篇论文的引用。
更忘不了,恩师对我们弟子的培养,总是循循善诱、谆谆指导,威严中带着慈祥,点拨中充满呵护。恩师一贯身教重于言教,以面对坎坷而不放弃的经历鼓励我们,以勇往直前的气概和不轻言败的精神激励我们,以毕生辉煌的成就昭示着我们。恩师的处事豁达,思维机敏,才华卓绝,以及总能让人茅塞顿开的大师风范,永远铭刻在心。
恩师仙逝,怎奈学生文采不济,万言难表寸心。惟有余生借恩师给予的翅膀和指引,加倍努力、勤于思考、勇于进取,才能不负恩师的厚望。又逢一年教师节,痛惜恩师已离去,阴阳隔界,万望珍重。谨表心中永远的怀念!
(作者系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临床药学部主任、安徽省药物临床评价中心主任、《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