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青山
祭奠恩师孙瑞元教授
郑青山
那天,惊悉老师已永远离去,我立即中断在北京的会议,提前退场。北京大学的会议主办者极力挽留,说还有定量药理学研究问题,需要咨询。我只好实话相告,谁知现场许多专家立刻悲恸起来,老师当年广开定量药理讲学,满天下桃李的深切哀悼之情溢于言表。在去机场的路上,我代表定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发出讣告:我国著名定量药理学家、临床药理学家、医药统计学家孙瑞元教授于2017年8月23日因病在芜湖逝世。有人说,这是皖南医学院一位大师时代的结束。但是,老师永远是皖南医学院的荣耀,谁又能说不是一个皖南医学院大师文化时代的开始呢?
1987年,悉尼,老师参加国际药理学大会,向国际同行介绍说,中国创立了一个新学科,叫定量药理学或数学药理学,包括药动、药效、统计模型等。老师并非信口开河,早在1950年代初,就已潜心定量药理研究,1984年完成、1987年出版专著《定量药理学》。美国学者听了,说这个学科好,有前景,我们回去也要建立。果然,他们后来直接沿用了老师说的两个名称。巧合的是,几乎同期,有个美国临床药理学家L. B. Sheiner提出了一个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又成了著名的定量药理学家,而且其学生C. Peck后来当了FDA核心部门CDER的主任,并设置了定量药理学审评部门。Peck有个学生是四川人,参加过1982年老师在黄山组织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数学药理学术会议,见证了学会的成立。他告诉Peck,中国早有这个学科,对方半信半疑,说你有出版物佐证吗?美国的同名专著,是2007年出版的,相较于老师的书,晚了20年。最近,我重读了老师早期有关半数致死量综合计算法、双瓶滴注给药的药动学模型、时反应量-效关系数学模型、药物双峰吸收模型、药物相互作用模型等系列定量药理研究论文,具有国际水准,无疑奠定了老师创建新学科的学术基础。老师当年在简陋条件下的坚忍不拔和开拓创新,巧妙设计和严谨实证精神再次震撼我的心灵。2013年国际定量药理学会议在北京召开,Peck见到了老师的专著,很震惊,要求即席发言,说:“应该承认,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定量药理学学会的国家,他们还编写了优秀的药动学软件......”。
尽管定量药理学内涵日新,建模与模拟已成为核心技术,但老师的专著,仍是宝典。如今,定量药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已在美国得到高度重视,NIH颁布政策白皮书,FDA局长撰文,号召利用定量药理学手段,推动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究和审评。中国更在行动,高校、企业、政府的三方专家,正在撰写定量药理学技术指南。我作为老师的弟子,现任定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正在负责的第一个用建模与模拟替代真实临床试验的项目已获国家批准实施,并任国际定量药理学交流平台APC的中方召集人、ISOP-APN执委。老师的弟子们业已枝繁叶茂,遍及海内外。这就是传承,就是老师作为大师学术生命的延续和发扬光大。
也许谁也不曾想到,皖南医学院,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会出老师这样的学术大师,而成为定量药理学的圣地。由此,我不禁思绪万千:会有一天,国内外的定量药理学家们,将朝圣般汇聚此地,能在凝聚老师科学精神的雕像下,论道定量药理,缅怀一代宗师。对母校的莘莘学子,何尝不是一种由衷的骄傲和激励啊!皖南医学院大师文化的传承和熏陶,必将昭示母校名师驰骋、骄子翱翔的明天。恩师千古!
(作者系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临床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