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红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矛盾及转型路径研究
◎赵玉红
处于产业链条末端的原材料工业受市场波动影响严重,装备制造业高端领域和高质量产品发展较缓,在这种路径依赖下东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值得认真思考。结构转型升级需要技术和制度支撑,既要通过创新优化存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要依靠市场力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兴产业领域增加有效投资促进结构升级。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传统产业新经济转型路径
1.传统重化工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畸高。东北地区重化工业比重在60%以上,过多的“原”字号和“初”字号的产品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受内部结构、外部市场需求低迷、国内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等因素影响,这些重工业和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僵尸企业大多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造纸、化工、造船等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中,给经济运行和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和危害。这些低效过剩的重工业转型升级滞后,不能有效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是近年来东北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2.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成为工业转型的瓶颈。东北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水平比较低,大部分属于垄断行业,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传统产业领域生产企业社会化分工不足,企业服务专业化程度低、资源利用效率低和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也限制了社会性生产服务业的市场空间,制约了第三方服务企业的发展。沈阳、大连、哈尔滨和长春作为东北三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领城市,服务业比重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中比较落后。以沈阳为例,提出到2020年成为引领实现东北振兴发展的中心城市,到2030年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中心城市。但2015年沈阳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7.2%,沈阳中心城区面临产业转型和功能重构,制造业正逐步退出或向郊区扩散,可是中心城区集聚高端生产要素的能力比较弱,缺乏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有力载体,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新兴产业发展影响力和支撑力较为薄弱。东北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与浙江、江苏等省相比差距较大,以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新经济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产业更替断层。沈阳作为国家创新城市,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也处于落后位置。新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等设备制造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和核心技术在全国并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高端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配套水平低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从而使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1.体制机制制约。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实质性进展不大,国有股仍占绝对主导地位,老工业基地的大量国有企业活力不足,厂办大集体、老工业区改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等遗留的问题较多,社会问题突出。而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发展模式,相对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投资规模较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相对不足,其直接后果是重化工业增长过快,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加剧,最终出现产业结构失衡现象。整体上市场化发展环境不理想,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投资、技术支持、融资上市、贷款支持等重大事关发展的问题上往往受到不公平待遇;在市场准入的操作和执行上被人为设置障碍;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金融业、电信业、电力等行业对非公有制企业还相对封闭或开放迟缓。
2.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能力薄弱。2015年,东北三省R&D经费投入占全国的比重为4.5%,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维持在0.26%左右。除了总体投入不足外,在制造领域处于专业、精细技术水平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不发达,没有形成由核心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产业组织体系,产业配套环节的缺失对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造成损害。缺少重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人才、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高端管理人才。在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经济下滑压力增大情况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很多企业的战略选择,产品的国际化竞争逐渐加剧,但是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导致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极为薄弱。人才匮乏与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都直接影响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消化过剩产能。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以辽宁自由贸易区为载体,推动东北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拓展服务贸易功能,以贸易多元化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推动产品走出去,还支持优势产业、产品发挥以及利用技术、品牌、服务等方式实现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以促进国际、国内要素资源实现双向开放流动。推动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依托国外能源资源产地和市场设立境外生产基地,在产能走出去的同时把技术标准也带出去,以此提升产业在全球生产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联合“走出去”,生产企业与贸易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在生产、贸易、金融、科技服务等方面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链集成输出,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2.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和高端化发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形成以新兴产业和资本有机结合机制。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要互相促进,充分利用东北现有的技术装备和传统产业基础发展新兴产业,同时新兴产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也要和传统产业相结合。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新兴技术,通过集成应用和互联网平台的互联互通,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发展。利用东北是军工产业主要聚集地的优势,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资源、信息等共享服务,寻求东北优势产业和具有军工背景的中央企业合作机会,促进军工产业以及地方企业同步发展。
3.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发展。以扩大对外开放、打破行业垄断、深化社会分工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与先进装备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继续鼓励大型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业,支持企业推进主辅分离,鼓励工业企业将制造业的前端如科技研发中心、工业设计等与后端的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剥离开来,组建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企业,适应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的发展趋势。以打破行业垄断、信用体系建设、服务标准化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必要的体制条件和制度环境。
4.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功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要实现多元化,通过开放式改制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整体上市等多种方式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符合现代市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高效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企业市场化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东北金融环境一般,应改善融资环境,让更多的北上广深金融投资机构在东北投资落户;要积极吸引各种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券商资管、民营投资控股集团等多种形式的外部投资者参与改革,为存量资产重组、并购引进民间资本;让各种类型的新金融助推东北经济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在大力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的同时,小贷、担保和私募股权等创新型金融机构也要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为国企改革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在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的同时,引导各类资金通过投资股权、债权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