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然采光在安徽省名人馆中的应用

2017-03-12 01:41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光影展品名人

杨 蕾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浅析自然采光在安徽省名人馆中的应用

杨 蕾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以自然采光为着眼点,可以探讨建筑与光这一永恒的话题。以安徽省名人馆为具体案例,可以剖析博物馆设计中自然采光所衍生出的意义。围绕功能、美学及精神这三个层面来展开,可以讨论建筑与光、人与光、人与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

自然采光;博物馆;美学意义;精神领域

安徽省名人馆坐落于巢湖沿岸,从历史文化精髓的高度,以浓缩场景涵盖史前至现代安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方式,展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好安徽形象。整个场馆的空间布局为品字型,由主馆和左右两个附馆组成,延续徽派建筑的风格,采用黑白灰三色,并将传统与现代手法相融合,采光天窗、落地窗等的使用,将室外的光线引入室内,营造了良好的光环境氛围。

1 自然采光及其所营造的光环境

光作为生命的能源之一,是评定任何物体存在的视觉要素。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的那一瞬间,包围我们的不是“暗黑的空间”[1],公共空间首先必然是明亮的、开敞的,为观赏者营造舒适的观赏氛围。对于人类而言,可见光只占人眼能识别的电磁波的微弱部分,但却创造了这个多彩的世界。我们又将可见光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种。本篇论文主要讨论的光源体是太阳,由它直射、反射、折射、漫射等多样途径得到自然光。伴随时间、季节及地域的变换,自然光也富有生气地变化,使建筑在空间和光影下创造出无限的戏剧性。

位于安徽省中部的名人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年日照2 100多个小时。因此,对于自然采光的运用具有较好的外部环境。阳光是得到康乐的关键。在自然光的环境下,不仅不容易视觉疲劳,利于观看者的生理健康,而且从心理层面分析,通过自然光的流动变化,是人在所处的空间内与大自然最为直接的交流,能给人带来安全舒适的心理感受,这与明亮但封闭的人工照明环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让光线来设计”[2](P9),只有创造舒适的光环境氛围,才能对处于空间中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暗示产生积极的影响。运用光环境这种“特殊语言”的设计手法是对博物馆陈列意图的再现,它将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跟公共空间完美融合,因此我们更需要营造良好的光环境氛围,使参观者能更舒适地身处其中,使这一段参观学习的旅途不至枯燥无味。

2 自然采光在安徽省名人馆设计中的运用手法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自然采光则是演绎了一段时空艺术的交响乐,它时而轻缓舒适,它时而激昂起伏,充满着韵味[3]。它的运用手法如下:

2.1 采光

采光是收集自然光最初也最关键的一步。通过阳光通道的设置,将阳光采集并引入到室内空间,使博物馆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相联通,满足博物馆室内空间的采光需求[4]。阳光通道的设置,不仅对采集光线的数量和质量有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博物馆的空间形态。因此要充分利用博物馆所处地的外部环境及建筑自身的体量来创造获取自然采光的机会。通过采光口位置的不同,将阳光通道又分为顶面、侧面、中央共享空间(庭院、中庭)等。安徽省名人馆的自然采光就是将这三者的采光手法相结合,展馆前厅为顶部开天窗采光,光线由上方直接大面积地投入到空间内。除此,安徽省名人馆还选择在建筑的外墙上开设采光口,这种侧窗采光方式,不仅弥补了顶部采光的不足,而且使人的视线能在平行中寻求到最舒适的视角。安徽省名人馆最为特别的是休息庭院采光系统的设计,打破了室内跟室外的界限,通过光线的指引,将人们从观赏展品的学习之地带到一个亲近自然的休息之境。

2.2 滤光

自然光会受到地域、天气、时间的限制,光源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容易产生眩光以及含有紫外线以及其他一些不可见的有害辐射,对文物和展品的破坏性很大,因此在设计自然采光之初就要采取措施将其过滤掉,这对于博物馆内的展品保护至关重要。安徽省名人馆的自然采光主要运用在公共空间,包括大厅、过道等,所以它主要采用滤光膜,强制性地滤掉部分紫外线。由于不同材质展品对光的敏感度不一样,需对特别敏感的展品重点保护,可采取外罩既不影响观看又能过滤紫外线的玻璃罩。在安徽省名人馆的设计中并没有把自然采光的设计应用到展示空间中,可能是考虑到对展品保护的角度,但是我认为有选择地在展示空间中引入一部分自然采光,在采取保护措施的前提下使一些对光不太敏感的展品重现在一种自然的氛围中,也是对展品的一种尊重,也许能重现当初创造这件展品时的光线,让观赏者更好地体会展品所传达的意境。

2.3 控光

自然光的变幻多端要求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调节和重塑,通过对自然光的把控,建立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对话。精雕细刻捕捉到的每一束光线,对突出室内丰富的光影氛围,赋予空间独特的韵味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安徽省名人馆的自然采光主要分布在公共空间,在控光方面不需要考虑对展品的影响,所以自然光的照射角度只跟建筑的开窗大小及角度有关,比较容易控制把握。控制自然采光,主要是采光数量和入射角度,可利用遮阳板、遮阳百页、反射板等,通过技术手法将特定的光照量导入特定的视觉区。太阳光有其自身的不稳定性,需要适当的人工照明进行补光。将二者照明方式进行混搭,既满足展示展品所需的光照,又能使参观者体验到舒适的光环境氛围。在以自然采光为主的空间里,人工照明为无法顾及的角落提供光亮(如观赏者的行走需要),以及展品的重点照明。鉴于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方式各有优缺点,结合两者照明手法取其精华,才是今后博物馆照明设计的发展趋势。

3 自然采光在安徽省名人馆设计中衍生出的美学意义

3.1 光影艺术的表达

安藤忠雄认为:光和影能给静止的空间增加动感,给无机的墙面以色彩,能赋予材料的质感以更动人的表情。自然的光与影是最为丰富的“语言”和最为动人的“表情”,在创造特定情调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特殊魅力。光影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在空间中,可以单独只表现光或影,也可以二者同时表现。在《感觉的自然史》中,黛安娜·阿克曼解释道:“即使是先天性的瞎子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光亮的影响,因为虽然我们需要光亮去看东西,光亮却在其他许多微妙的方面影响着我们。它影响到我们的情绪,集合我们的荷尔蒙,激发我们的生理节奏。”[5](P287-288)安徽省名人馆在光影的表述上,善用光影潜移默化的变幻赋予空间深层次的感染力,利用天窗来增加光线量,并结合顶部隔栅结构来增加光影的变化,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节奏感和韵律感。

3.2 光色环境的表现

光和色本为一体,相辅相成,在室内光环境中两者联系紧密。这些肉眼看来无色的自然光,其实分布着不均匀的紫、蓝、青、绿、黄、红等颜色。通过光线与空间内部色彩的协调,巧妙运用光与色的关系,利用自然光微妙的强弱、角度、色彩变化,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光色氛围,并升华空间的美学涵养。安徽省名人馆室内的整体色调主要是灰、白、棕,不仅考虑到地域的文化底蕴及功能的定位,而且在与光线的结合中,通过冷色调的使用衬托出安徽省名人馆严谨的态度,使整体空间“光色合一”,实现了在美学的意义上寻求博物馆本身存在的教育意义。

4 自然采光在安徽省名人馆设计中衍生出的精神意义

4.1 空间情感的传递

光具有情感性[6],虽然光简单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对不同环境的光采用不同的采集手法,将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变化莫测的光影,起、承、转、合,使参观者体验情感的平顺、起伏、转折、跌宕。运用情感逻辑,为建筑本身注入灵魂,赋予博物馆空间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安徽省名人馆通过自然采光,想要传递给参观者的便是这样一种空间情感——千万年来安徽省历史文化的传承。斗转星移,历史的脚步不曾停息,也不曾被遗忘,光是它的见证者之一。情感是艺术的本源,游览博物馆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之旅,更是一次情感体验之行。光影的表现渲染传递了展品情感的氛围,观赏者将展品的外在因素和自己的情感相联系,从而激发出与展品的一次次情感碰撞,由此引起更深层次的内心共鸣。安徽省名人馆通过对光环境气氛的营造,赋予参观者以多种感觉,诸如大厅营造为开敞大气的空间感觉,庭院营造为优雅舒适的空间氛围,过道营造为含蕴内敛的空间过渡等,给参观者以情绪上的感染、振奋。

4.2 场所精神的创造

人们参观博物馆除了受到文化的启发,更获得某种精神的震撼。通过光线的营造,明暗空间的呼应,使参观者沉浸在博物馆宁谧轻松的空间里,抛除杂念,被形色各异的展品所吸引,在亲近艺术中感知时空流转的美妙。生活是忙碌的,博物馆提供给参观者的是一个短暂停留休整的场所,让思绪从日常生活中跳跃出来,保留内心一点点乌托邦,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文化的熏陶使心灵得到净化。安徽省名人馆除了采用高科技的电子屏展示,极大一部分是场景的还原、物品的再现,在幽暗的光线下,展品沉默无言却敲打着人们内心的彷徨,唤醒人们对存在的思考。“我思故我在”,这才是博物馆存在的真正意义。

5 自然采光在安徽省名人馆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万物生长,物种繁衍都离不开太阳。自然光让我们认知了周围的环境,让我们的生命节奏保持平衡,让我们寻求心理的平静舒适。因此,自然光是人类最为珍贵的光源,而且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安全清洁能源,与人工照明相比,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能耗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面临能源日益短缺的现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采用自然光的博物馆作为公共建筑的优势因此突显出来。

虽然自然光用于空间的展示照明存在着不稳定性、设计难度较大,以及难以控制的缺点,但是通过以上论述,我们能够得知在今后安徽省名人馆的照明设计中,通过技术手法的完善,自然采光在整体照明设计中的成分将越来越多。寻求自然光带来新的突破口,将自然采光跟人工照明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将继续主导安徽省名人馆的照明设计。创作良好的光环境氛围,是安徽省名人馆照明设计的发展前景。

[1]朱翔,朱正宝,王剑.论光在博物馆室内陈列设计中的作用[J].艺术百家,2006(4):176-179.

[2]黄健敏.贝聿铭的艺术世界[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3]赵湘伟,王梅.博物馆展示空间自然采光及其场所精神[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1):198-201

[4]姜萌.博物馆自然采光的设计与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5]黛安娜·阿克曼.感觉的自然史[M].路旦俊,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6]王玉平.艺术博物馆内部空间设计中自然光的运用[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AnOverviewoftheApplicationofNaturalLightinginAnhuiMuseumofHistoricalNotables

YANG Lei

(CollegeofArchitecture&Art,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39,China)

Focused on the natural lighting, researchers can discuss the eternal topic of architecture and light. Taking the Anhui Museum of Historical Notables as a specific cas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natural lighting in the museum design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light, human and light, human and architecture concentrating on the functions, aesthetics and spirits.

natural lighting; museum; aesthetic significance; spiritual domain

TU113.1

A

1009-9735(2017)05-0154-03

2017-03-22

杨蕾(1992-),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理论。

猜你喜欢
光影展品名人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光影
光影
舔名人
海德汉EMO2019展品预览
名人摔跤后
光影之下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