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敏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摘要:为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对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要求,探索将文化教学引入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的开设是很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必须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真正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融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英语改革;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00-02
一、引言
教育部高教司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高校学生英语能力、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1]。以此为契机,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始尝试将文化教学引入到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中来,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希望借此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而作为正在进行中的天津体育学院大学英语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院也已经开始尝试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设《英语国家概况》作为公选课程并在课程的实施方法和评价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二、非英语专业《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实施方法
为适应大学英语改革的需要而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本来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课的《英语国家概况》在转变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选课后,其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调整教学方法和模式以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的选择。在教材方面,虽然《英语国家概况》课程迄今为止已有多个版本的教材问世,但大多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而编订的专业必修课教材和一些为自考生准备的专科教材。而作为在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设的《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供选用,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资讯传媒的飞速发展为相关教材的自我编订提供了便利。通过互联网资料搜索以及国内外有关教材的购买的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公选课的教学要求,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定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讲义并于每学期开学初的第一堂课下发学生,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充分的预习和复习,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
另外,选择采用自编教材还有其他一些优势,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实际情况,在研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对教材及相关配套材料进行优化重组和开发利用。教师在吃透教材及相关教学材料的基础上,对于传统教学中的陈旧过时的内容进行筛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材及相关练习材料进行优化重组,并增加一些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单元巩固及检查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还可以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认真学习教学科研,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理论水平,并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这一特点,收集资料,形成资料库,选择好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料补充到教学讲义中。
此外,在《英语国家概况》的教学中,还可通过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文化背景知识形象化。如通过幻听片的形式展示一些英语国家的代表性物品和图片,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了解这些国家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还可以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地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不自觉地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熟悉单词的使用环境及用法,无形之中扩大英语的词汇量,逐步提高听说能力。总之,通过编写合适的教材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的开设和实施将会是切实可行并能取得良好效果的。
2.教学模式的改变。《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双重性的,其一是获取学科知识,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采用与这一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模式的教学过程都是复杂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过程[2]。在《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这一双重教学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学习过程就成为了教学过程的重点,教师提炼出学习的重点,然后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诸如案例教学、头脑风暴、情景模拟等课堂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用英语来思考、陈述、理解问题。随着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学生从最初的局促不安和羞于张口,到后来的踊跃参加,积极发言,逐渐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模式。
3.注意中西文化的对比。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大的文化差异[3]。《英语国家概况》作为一门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于一身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授本门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将语言文化基础教学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比较,自觉将中西文化差异渗透到教学中,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异同点的对比使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了解东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的异同,从而达到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效果评价
由于在非英语专业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还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如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另一个重点和难点。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只能检验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概况》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能力,无法真正体现文化教学的实际效果。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方面的许多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与中国的相关文化现象相互对照和比较,增强了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和能力。另外由于在教學中注重了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掌握,学生的英语词汇积累量有了较大提高,能流畅地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真正达到了将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的目的。在学期末我们针对学生对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8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增大和丰富了他们的词汇量,增强了他们对西方社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开设很有必要,对其英语水平的提高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增强很有帮助。从课堂反馈情况看,学生能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较好地用英语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说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是适应的。
四、结语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通过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可以逐步将文化教学渗透于语言教学过程中,初步改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英语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文化意识的增强也使语言教学的效果进一步得到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中西文化比较的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了他们的文化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鉴别与欣赏西方文化的能力,同时加深了他们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进行跨文化对比时能更准确、深刻地认识到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异同,建立世界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段珺.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内蒙古教育[J].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