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新+李爱+范文静+李慧+高英+王远宏+阎国荣
(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天津 300384)
摘要: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科学设置实验实践教学项目、建立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四个方面介绍了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是通过实验实践课程内容设置,给予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原动力,培养他们的兴趣与热情,基础与能力,沟通与协调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S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57-03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1],也是加强我国农林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天津农学院是第一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99所高校之一,园艺专业也在该计划之中。在多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以农为本,根植津沽大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地办学特色[2]。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是建立“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以企业实际课题为主导的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和项目资助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卓越计划”政策的引导下,我校园艺专业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逐步对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实验内容的属性划分层次,根据学生专业方向设置教学模块,以保证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其所学专业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科学性[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从园艺专业实际应用出发,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三基)训练的基础上,对本科生进行三层次培养,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图1)。基础层次:为培养园艺专业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学生早期进入各类实验室,实验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现场操作示范与讲解、操作体验等形式,指导学生认识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分析测定方法、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等,理解仪器设备的运行原理,了解各类安全注意事项。在熟练掌握园艺植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无土栽培等实践教学中,扎实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综合层次:在基础层次训练之后学生进入综合实践训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结合,相关实验课程相结合的运行模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规定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园艺专业在基础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开设了果树学综合实验与实习、蔬菜学综合实验与实习、观赏园艺综合实验与实习课程。这些分两步进行,校内实践阶段分散在各相关实验课中,如果树(蔬菜、花卉)栽培学、设施果树(蔬菜、花卉)栽培学、果树(蔬菜、花卉)育种学、果树(蔬菜、花卉)病虫害防治,花卉艺术学等;校外实习阶段,集中4—6周时间,在相应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通过实习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园艺植物的生产与管理过程,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层次:在综合层次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潜质、能力和兴趣,让他们进入科研实验室、创新能力培训实验室或服务型实验室。能力培养贯穿本科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各类实验室均对学生开放。在第五学期让本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自由“双向选择”,确定学生的指导教师。导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及能力安排培养方案,这样导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则因为选择了心目中的理想导师和感兴趣的学习方向,从而能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和教师的科研工作,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学生毕业论文实验、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老师科研和企业横向课题等实践环节[4],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二、科學设置实验实践教学项目
增加特色实验项目,提高创新、特色与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开出率,突出能力培养。在实验类型上,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改变了传统实验验证性、被动性的特点,使园艺专业实验成为探索性、主动性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程。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原始数据、整理分析结果等,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创新性实验,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勇于创新的精神[5],并为学生们在实际生产中设计新思路、开发新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观赏树木学实验课中“编写天津市常见观赏树种检索表”这个实验,与天津市观赏树木种类的鉴别、观察结合,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又如,果树栽培学实验课中的“果园的规划与设计”项目,让学生结合实际设计果园,学生各思广义,思路创新,设计效果新颖,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课后他们都表示收获很大。创新性实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转化作为实验内容,结合科研、生产实践选题进行专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目前,园艺专业有90%以上的科学研究项目都结合到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中。在实验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分配任务、进行实验、统计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通过这样的实验使学生实验技能得到了全面提高,并充分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例如,我们将“耐盐植物生物改良滨海盐渍地技术示范”项目中筛选出的耐盐植物胡卢巴,用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研制出“胡卢巴芽菜生产技术”,使他们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开发了该研究项目的延伸成果。另一方面,给学生提出实验题目,让学生通过设计并创造出作品,或者通过创新项目完成实验内容。例如,花卉艺术学实验课的创新实验项目“压花贺卡的设计与制作”、“国画型压花画的设计制作”等,充分发掘了学生们的创新潜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都十分投入,其作品在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奖,也深得同行专家的好评。通过这类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建立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目前已与天津市热带植物园、天津市北大港农场、天津市果树研究所、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农业科技园、天津市北辰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天津市天沐团泊农庄、天津市大港盐生植物园、天津市大港区的团兴牧业有限公司、昌黎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实习基地关系,充分利用科研基地、生产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开拓眼界,提高实践能力。并且有针对性地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校外导师,3年来,每年都有来自这些基地的校外导师20余人参与指导园艺专业毕业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2011年,与天津海林园艺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天津市沿海滩涂生态重建技术工程中心”被天津市科委批准为市级工程中心;2012年,与中科院植物所、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为园艺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平台。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和科研平台,达到实验实践教学的全周期和系统化训练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年都有一定人数的园艺专业本科生到“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实验室”及其所在的“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沿海滩涂生态重建技术工程中心”进行实践教学。通过这些实践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了感性认识,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融入创业知识体系。实施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园艺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3年来,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15项、市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20项、校级25项,发表论文8篇,有10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通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发展打下了基础。通过创新项目,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深入实际的指导深得学生的好评。同时,综合性和創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达90%,考研录取率30%左右。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是通过实验实践课程内容设置,给予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原动力,培养他们的兴趣与热情,基础与能力,沟通与协调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赵中敏.探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6):25-27
[2]彭立新,孟智华,阎国荣.调整园艺(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沿海都市发展需要[J].高等农业教育,2009,(6):51-52
[3]史作安,王秀峰,李宪利,彭福田,董进波,刘世琦.园艺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5):48-50
[4]李天来,张茂仁,段玉玺,等.教学研究型农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特色[J].高等农业教育,2012,(7):7-10.
[5]李鲁华,王维新,韩旭红,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