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卫星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用显微镜清洁养护模式若干问题探究
翦卫星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显微镜实验教学是高职医学院校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建立实验用显微镜“大中小三级保养制度”,保证显微镜随时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提高显微镜使用率,降低显微镜损伤率,延长显微镜使用寿命,是预防和杜绝显微镜油镜头霉变的有效措施。小养是本,大养是纲,大养小养有机结合,才能做好显微镜随时和终身保养。
高职院校 医学检验专业 实验用显微镜 清洁养护模式
显微镜实验教学是高职医学院校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施行扩大招生计划,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招收学生不断增多,导致实验室显微镜超负荷运转,显微镜使用频率高,损坏率高,报废率高,严重影响显微镜实验教学,出现这种被动局面其主要因素是与当今中学生显微镜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低和动手能力差有关外[1],还与实验用显微镜清洁养护模式密切相关。笔者近十多年来对实验用显微镜清洁养护模式若干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保证实验用显微镜随时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提高显微镜使用率,降低显微镜损伤率,延长显微镜使用寿命,是预防和杜绝显微镜油镜头霉变的有效措施。
三级保养即小养(学生在课前、课后对自已使用的显微镜做一般性检查、清点机械及光学部件是否完整齐全,并同时作好光学镜片的清洁养护,消除使用隐患),中养(管理人员在月底或期中对部分有问题的显微镜例行养护,也可组织“显微镜操作和养护技术辅导员”一道参与),大养(期初或期末对全部投入实验用显微镜全面清理,做到一清点、二养护、三维修),做到上课时发现故障即刻维修,一般故障在显微镜室维修,配件不齐与相关厂家联系配购或请厂家进校维修,使每台显微镜随时都处于零故障。
1.显微镜小养的定义
实验用显微镜操作使用人员是小养的主体(主要是学生,特别是医卫类专业学生,重点是检验专业学生,还包括显微镜操作使用工作人员,上显微镜操作以及示教实验课的相关课程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在每天最短单元时间(1~8学时)内要求在实验课前、课后,特别是课后应做好实验用显微镜的清点和一般清洁养护,及时仔细检查显微镜的光学及机械部件有无缺损,镜头有无污染、紧固件有无松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实验管理教师处置,迅速完成显微镜最基本简单全面科学有效认真细致的保养,慎独,有魄力敢担当负责任,鞠躬尽瘁勤勤恳恳,全力以赴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对显微镜机械及光学部件进行维修和养护,力所能及解决简单易坏易修的故障,一些复杂繁琐难度大的故障安排显微镜大中养时解决。特别是显微镜光学系统目镜和物镜的养护,擦拭目镜和低倍中倍物镜,重点是擦拭油镜、高倍物镜。
2.显微镜中养的定义
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月底或期中对部分有问题的显微镜例行养护,在每1~2个月内,针对小养未能解决的显微镜机械及光学部件某些故障专门开展相关对应的维修和养护。例如擦拭油镜、高倍物镜、中低倍物镜和目镜,维修显微镜粗调和细调,维修目头,维修移动器,维修电光源接触不良等故障。
3.显微镜大养的定义
期初或期末对全部投入实验用显微镜全面清理,做到一清点、二养护、三维修,针对中养未能解决的显微镜机械及光学部件故障开展相关对应的维修和养护,进行最后的解决处理,还解决不了的故障报告学校采购零配件请厂家售后服务维修解决。显微镜操作使用人主要是显微镜室管理教师与“显微镜操作和养护技术辅导员”。
习惯上有三种分类法:不管是哪一种分类方法都不能截然分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1.按时间分类
小养是每天最短单元时间(1~8学时)内完成。中养(月底或期中在每1~2个月内对部分有问题的显微镜例行养护)。大养(期初或期末对全部投入实验用显微镜全面清理、清洁和养护)。
2.按显微镜养护的程度分类
小养是显微镜最基本简单全面科学有效认真细致的保养,力所能及解决简单易坏易修的故障。中养是针对小养未能解决的显微镜机械及光学部件某些故障专门开展相关对应的维修和养护。大养是全面清理维修养护显微镜,针对中养未能解决的显微镜机械及光学部件故障开展相关对应的维修和养护。
3.按显微镜操作使用人分类
小养操作使用人主要是学生,特别是医卫类专业学生,重点是检验专业学生,还包括显微镜操作使用工作人员,上显微镜操作以及示教实验课的相关课程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中养和大养主要是显微镜室管理教师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安排“显微镜操作和养护技术辅导员”实习练兵操作。
显微镜小养的定义可视为小养的内容。
应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可分为主动小养和被动小养。
主动小养是学生在上实验课前或上课后操作显微镜前,下课前或上课后操作显微镜完毕后,特别是课后应做好实验用显微镜的清点和一般清洁养护,及时仔细检查显微镜的光学及机械部件有无缺损,镜头有无污染、紧固件有无松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实验管理教师处置。
被动小养是上课操作显微镜过程中,时常会发生标本切片不清晰,聚光器和电光源罩不清晰,尤其目镜和物镜镜头不清晰,形势要求显微镜操作使用人灵机一动暂停其他操作当即小养,否则影响正确清晰观察标本切片,这是每一名显微镜操作使用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有3种:第一种是下课后下次上课前,包括上理论课前,上体育、计算机等课前,上不操作不示教显微镜实验课前,上不操作有示教显微镜实验课前,上操作甚至示教显微镜实验课前。第二种是上课前自由随机灵活安排时间提前小养,打好基础做好养护显微镜。第三种是另外自由随机灵活安排时间小养,随时补救养护显微镜。补救时要注意:不能延误耽搁小养时间太长太久。小养要及时雷厉风行迅速果断,认真细致负责,保证质量,要保证上课正常工作。
小养是本,对待每一次小养必须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全身心投入、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2]克服“时间匆促来不及认真细致维修养护”,“没有时间维修养护”,“不把小养当成首要工作任务完成”,“吊儿郎当磨洋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例行公事、三天打网两天撒鱼等”不良倾向,坚持小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养成习惯,形成制度固定下来。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次小养,保障显微镜实验教学任务完成。
首先应专业,敬业,把显微镜小养视同思想上的大养,思想上高度重视显微镜小养,才能做好技术上的小养。第二显微镜小养管理模式扎根在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耐心,专注,坚持,永不忘记,永不泯灭,增强学生爱护公物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爱护精密仪器的好品德和好习惯。第三在学校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劳动光荣”的氛围,其实质是对显微镜小养管理模式等劳动、知识和创造的尊重。融入师生的灵魂,提高师生职业道德和主人翁精神,锻炼提升师生职业素质和水平,练就过硬的显微镜操作养护本领,打牢强化检验等医学生基本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匠文化潜移默化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师生自觉执行,接受监督。第四显微镜小养管理模式经常化、常态化最大限度地保护显微镜,自始至终保持显微镜的优良状况,让师生满意。国产显微镜在频繁使用的情况下,一般使用寿命为7~8年[3]。也有学者报道[4]、[5],坚持课前检查,课后保养,定期清洁养护和维修可使部分显微镜的寿命长达15年,且性能良好。笔者认为,只要坚持制度管理,强化和规范学生显微镜的操作技能,实施三级保养,实验用显微镜可随时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使用寿命延长可达10~25年不等,平均可达15年以上,为学校节约办学成本。
生物显微镜油镜头生霉,是最常见的故障,提前报废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积极防范。生霉原因很多,从主观方面查找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在实验教学操作过程中,手指将污染物和分泌物沾带到光学透镜上,使整个透镜生霉;二是透镜上飘落有空气中的灰尘、粉尘、脏物成为霉菌的培养基;三是使用油镜后不及时清洁养护油镜头,糊在镜片上的油促进霉菌的生长,很快镜头就会发霉,发霉后的油镜头报废率高。解决办法是坚持“大中小三级保养制度”,[6]特别是“小养”,即学生课时或课外用完显微镜后一定要及时清点,镜头和镜片采用常规镜片养护法行清洁养护。油镜使用完毕,需立即用棉棒或擦镜纸蘸少许清洁剂(30.0%的无水乙醇加70.0%的无水乙醚的混合液),将镜头上残留的油迹擦去。因为沾有香柏油的镜头就是霉菌的培养基,干燥后油斑和霉菌混在一起,很难擦净易损坏镜头。对于镜头外表面的霉斑,采用镜头清洁液擦拭及养护可收到较好效果。对于光学镜头内表面的霉斑,一般不易清除,应严防发生,若生霉已到了影响使用的程度,应送有关厂家修理部门修理。
做好实验用显微镜大中小三养,保持显微镜较高的完好率,低损伤率,低报废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显微镜的使用率,延长显微镜的使用寿命,确保显微镜实验教学顺利,促进教学科研改革深入发展。坚持显微镜大中小养管理模式是医卫类高职院校显微镜实验室最佳管理养护模式,是完成一切医学显微镜实验教学任务的根本和保障,效果好,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1]翦卫星.当今中学生生物显微镜操作技术水平及相关问题探究[J].网友世界,2012,(12):70-71.
[2]徐耀强.论“工匠精神”[J].红旗文稿,2017,(10):25-27.
[3]杨洁芳,奉苏琼,曹焰等.浅谈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环境及其维护[J].湖南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0,2(2):51.
[4]柳长习,唐英卿,张建国.浅谈医学院校显微镜统管共用的效益与措施[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999,2(13):121-122.
[5]申海燕.浅析加强生物显微镜维护与管理的方法[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6):12-13.
[6]翦卫星.许海根.谭进等.集约化管理实验用生物显微镜机械部件损伤维修率分析[J].管理观察,2008,(8):167-168.
翦卫星(1970-),男,维吾尔族,湖南湘潭人,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显微镜管理、教学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