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丽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摘要:在研究生教育全面实行收费制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有限资助金,既能保障研究生教育公平性,又能提升研究生教育绩效,从而切实发挥研究生资助金正面效应,避免或者减少其负面效应。这是当前高校尤其是西部地方高校面临一个难题。本文拟从西部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金的现状分析入手,探寻其正面和负面效应的特点,从国家、高校、社会、个人等角度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策略。
关键词:西部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金;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071-02
自2014年秋季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全面收费阶段,但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仍然是政府和学校投入为主,尤其是资助金来源更多地依赖于政府和学校,社会参与度较低,其中西部地方高校更为突出。这是因为,虽然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但整体经济实力仍相对较弱,在教育投入上难以与东部地区高校相比,加上地区差异性,对于社会资金来源来说吸引力较小。另外,由于西部地方高校生源大多来自本省及附近省份,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或较为困难的学生比较多,因此,在资助金“大盘子”总量较小,学生数量多、需求较大的形势下,西部地方高校在研究生资助金供需方面矛盾更加突出,也更为尖锐。所以在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解决其中矛盾,引导资助金的正面效应,避免或减少负面效应,是当前较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研究生资助金来源与定位
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文件来看,我国目前初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高校经费与社会捐助等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奖助政策体系。研究生资助金来源主要分为:国家层面——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高校层面——校内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校内减免学费、勤工俭学等;社会层面——企业奖学金、个人奖学金、社会捐助等。随着国家投入加大、高校格外重视、社会积极关注,研究生资助工作跨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研究生资助金的基本定位是: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校级奖学金、企业奖学金、个人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主要面向学习成绩优异的研究生,突出奖优功能,培养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进取心和上进心,激励其更加奋进研究。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学费减免、绿色通道、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资助形式,主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使其能够上起学,在校的学习生活有基本保障,突出教育的公平性;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津贴、勤工俭学等形式资助,使研究生在提供自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同时,不仅获得相应的酬劳收入,同时也能学会课外知识和社会技能,尤其是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更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和报答。
二、西部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金效应的现状分析
2015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已达到230万人,比2010年增长约20%;2014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66.9万人,比2010年增长32%。由此可见,我国在校研究生和毕业生规模都有相当大幅度的增加,掌握和了解资助金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将是做好资助金科学发放和后期指导的重要环节。
1.正面效应。在当前经济格局中,西部经济起步晚、底子薄,对教育的投入与东部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新形势下的资助体系对西部地方高校显得尤为重要——投入大、渠道多、效应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保障了研究生基本生活,不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而退学。②加大对优秀研究生的激励,让其可以安心学习研究,不因生活之苦而有后顾之忧。③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管理,注重经济资助和育人成才相结合,切實发挥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参谋助手功能。④当前资助体系仍延续以政府投入为主、高校和社会投入为辅,各方参与到教育建设中来的模式,共同推进教育发展。这样有利于让每位家庭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共享社会主义改革红利,感受制度优越性和先进性,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营造和谐大家庭,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局面。
2.负面效应。对于西部地方高校的研究生而言,由于当地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加之西部地方高校获取资助金的来源主要来自国家、地方政府,个人和企业单位的捐助相对较少。这样,在资助金量较小但需求缺口很大的形势下,个别研究生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想法。通过走访调研,结合部分学校和学院评选各类资助金操作流程,发现了一些不和谐、不尽如人意的负面效应。比如部分研究生易产生功利化思维,只顾眼前利益,为了获取更多的资助金,不惜学术造假,增添获奖砝码,从而罔顾学术道德,舍弃了基本学生底线。这导致了部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院系之间人际关系紧张,为了资助名额的多少和资助金的高低,出现了恶性竞争,甚至出现了一种现象:“大家皆无,团结和气;部分有之,分崩离析”。
三、对完善西部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金效应的思考与建议
目前在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的形势下研究生资助金的正面与负面效应,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的两面性,存在有其必然性,如何在资助金的设立和发放的过程中做到“趋利避害”,需要国家、高校、社会、个人各方努力,才能使资助金发挥应有的正面效应。因此,从不同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1.从国家角度出发,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共促发展。就目前我国资助体系而言,国家的投入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是西部地方高校主要的资助渠道来源。因此,继续加大投入是第一要务,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在2016年上半年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7号)的具体举措。其中明确指出要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扩大中西部学生公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国家应通过降低税收、免税等手段,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对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在主流媒体上倡导社会关爱之心,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共识。此外,加强后期督查和评价机制,掌握资助信息,开展研究分析,不断完善顶层设计预案,使国家宏观调控更加科学合理。
2.从高校角度出发,建章立制,奖惩结合,育人成才。高校作为资助金的具体实施主体,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资助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切实做到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正确解读各项资助政策是做好资助金发放的前提和保障,要吃透政策,领会精神,这样才会减少误解,达成共识。再次,高校应严格建立奖惩机制,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取资助金,对于弄虚作假、违反学术道德的,应给予惩治,使其对于资助金不仅要有感恩之心,也应有敬畏之心,真正实现有限的资助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从社会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关爱他人,和谐共建。目前在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的形势下,对于西部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工作,国家、高校、社会等各方应积极关注,合力推进,才能使其在物质上即资助金总量上有所突破,才能惠及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对于社会的企业或个人来说,通过捐资助学善举,不仅可以体现自身的一份关爱,同时也将赢得受资助的学生和学校的感恩,甚至会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4.从个人角度出发,学会感恩,薪火相传,反馈社会。对于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管是国家、学校的资助金,还是社会、个人的捐助金,首先,都应学会珍惜,学会感恩,特别是对于来自社会的援助,更应定期通过电话、邮件等渠道给资助者介绍自己的一些近况,使其有种成就感。其次,要摆正心态,接受监督,讲诚信,努力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杜绝奢侈生活方式。最后,在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馈母校,回馈社会,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西部地方高校研究生资助金效应的研究是一项涉及经费投入、制度设计、各方参与、利益分配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系统工程,也是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育人成才、提高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只有国家、高校、社会、个人各方形成共识,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发挥资助金的正面效应,实现新形势下资助体系应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