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斌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252000)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
刘 斌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252000)
作为音乐作品第二次创作的声乐表演艺术,艺术的形象塑造是很重要的,必须要对原作品怀着崇敬的心态去创作。表演者对于原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都不能改变,还要将自己所理解的情感放到表演中去,这样既增加了声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提高了声乐作品的审美情趣,对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价值也是一种很好的展现,声乐表演艺术决定声乐艺术作品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声乐表演艺术的体现的基本原则,对演唱声音、演唱情感等表演艺术形象深入分析,期望能够更好的研究声乐表演艺术,希望可以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盛宴,能够为我国的声乐表演艺术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声乐表演;艺术审美;审美体现;表演效果
声乐表演主要是依靠演唱者的声音为媒介,通过演唱时的情感、歌词等来表达演唱者的感情,在这其中再加入演唱者自己所理解的情感,从而抵达听着观众的内心,启发观众的精神,引起观赏者更多的感情共鸣,然而也只有赋予了声乐表演生命力才能起到震撼心灵的作用,其实声乐作品本身的这种效果是不明显的,只有融合了演唱者的优美声音、乐器的伴奏以及表演动作,观赏者听过才能由此产生一种美的感受。要想使声乐表演艺术具有更高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就必须遵循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体现的基本原则,提高演唱者的审美能力和演唱技巧,这样,创作出来的声乐表演艺术才是高品质的,得到更多观赏者的认可。
声乐艺术表演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按照规则走,才能保障声乐表演艺术的质量,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基本原则体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统一,客观真实性和主观创造性的统一,历史再现性和时代展示性的统一,演唱技术性和艺术表达性的统一。
客观真实性的意思是对于音乐作品的的二次创作的时候,原来音乐作品的历史场景以及创作背景等因素都是不可改变的,对这些内容都要真实的表达出来,但是,在创作声乐表演艺术的时候,可以加进去演唱者自己对音乐作品创作的主观理解,可以将这些主观的创造和思维的发挥都生动、形象的渗透到音乐作品中去,运用音乐场景和音乐背景将音乐作品再现出来,这样既保障了音乐作品的客观真实,又将表演者的主观创造加入进去,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既符合历史特定处境,又有了现代人的主观能动,客观真实和主观创造的统一其实就是声乐表演艺术的基础。
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历史的特定产物,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沉淀,都深深的刻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人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历史中去,声乐表演艺术要遵从历史再现性和时代展现性的统一,将每个不同风格的表演形式区分开来,永远恰当的表演形式表现每个时期的声乐表演艺术特点。
声乐演唱技术是一个演唱者应该具备的能力,这项基本能力将直接能够影响声乐艺术的表达效果,都说每个成功的演唱家都是因为天赋异禀,都是并不是只要有天赋就可以达到这么高的造诣,任何一个成功的演唱家都不会是仅仅依靠天赋就能够做到极致,更重要的是掌握优秀的声乐艺术表演技术。
演唱声音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很好的展示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对音乐感觉的审美是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一环,在音乐的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如果能将音乐中愉快的感觉演唱出来,观众也会有愉快的共鸣,演唱家在演唱的时候,不仅仅只考虑到对于音乐作品的感觉,也要重视对于音乐基础的训练,比如说对于音乐的街拍、节奏、速度等,注意对于这些的把握,每个乐句都是有长短不一的句子组成的,更要注意乐句的连贯性,可以用澎湃激昂的语调演奏旋律比较快的地方,使乐句能够扣人心弦,对于抒情的乐句,运用抒情且深情的语调来表达,这样会让演奏更加印象深刻,如泣如诉,更能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此外要实际去体验生活,根据人们的情绪和心理通过音乐技巧来表达,另外,还要对大自然进行亲身体验,可以多听一些演唱家或者音乐会等,多积累不同风格的作品,培养自己的音乐感觉,使自己的音乐感觉更加敏感,更加丰富。
演唱家只有有丰富的情感,才能引起与观众之间的共鸣,这里说的情感并不是说大喜大悲,而是一种心理反应,如果演唱者可以将自己的感情带入进去,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提高自我能动性。人是一种感情特别细腻、特别丰富的动物,但是每个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不同的,再加上收到社会条件和历史客观的约束,然后才有自己的理智做出决定才表现出来。音乐作品的质量高低,与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有着重要的关联,欣赏者通过音乐作品能够听出要表达的社会意义以及时代精神,除此之外,演唱者在音乐作品的表演中应该是真情流露,虚情假意的,表达根本不能打动欣赏者的内心,并且对于感情的拿捏也很重要,不能只是在一个平台上,要把握好分寸,对于音乐作品的愉快、悲伤、激动、愤怒等情感的表达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将音乐作品的情感挖掘出来,然后在加入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升华整个声乐表演,塑造出感人的、印象深刻的形象,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声音的感染力有一部分是先天的,属于天赋这一方面,都是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应该掌握好对声音技巧的充分掌握,声音具有感染力才能更好的进入到观赏者的心里。如何具有感染力的演唱声音,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在心中有实际的艺术形象,进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意将自己的声音和作品的思想内涵结合在一起,这样比较容易形成声音美感,更容易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另外,歌唱声音的美感不仅仅在这些方面,还包括音色,这与演唱家平时进行的研究和探索是分不开的,增加音色的审美更能增强情感色彩,从而审美价值会更高。
对于声乐艺术作品进行欣赏的时候,加入人的主体地位的作用,能够感受到更强的审美感受,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才能更加打动人心。艺术形象在塑造的过程中,和演唱家的情感投入是分不开的,艺术形象如果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特点,在塑造形象时能够跟随着情感以及心理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演唱者将这种感情投入进去,投入的越深入,那么表现的就会越生动,情感就会越丰富,将这种独特的情感投入到形象的塑造中去,音乐形象也将会变得更加饱满。此外,艺术形象的塑造还需要一定的独创性和美感性,独创性来源于演唱者对于生活、自然的一些亲身体验,塑造的艺术形象要深入到生活中去挖掘,在生活中找到一定的审美体验,将这种审美体验与艺术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这样,所表达出来的艺术形象个性更加鲜明,情感更加突出。艺术形象需要具有与美感性结合起来,对于形象的塑造,演唱家要将自己对美的理解加进去,按照美得要求对艺术形象进行创作,这样的艺术形象才会具有一定感染力,在这个过程中使欣赏者收到感染,不仅感受到丰富的个性,也有了美的享受。
本文从五个方面浅析了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对于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来讲,不仅要注意对演唱声音的感染力、情感的丰富程度、艺术形象创作额个性和美感等,还要注重对于声乐艺术表演的客观真实性与主观创造性的统一、历史再现性和时代展示性的统一以及演唱技术性和艺术表达性的统一,这都是声乐艺术表演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演唱家需要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对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演唱家能够积极对生活、对自然都要深入去探索和研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自己的可塑性更高,这样塑造的形象才会更加生动,在演唱的时候才能更加形象,更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从声乐表演艺术作品的质量更高,更能得到大众的认可。
[1]王肃.基于接受美学视域的声乐表演艺术美学特性[J]. 艺术教育,2017,(Z1):104-105.
[2]高鹤. “圆”的哲学思想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体现与构建[J].音乐创作,2016,(04):102-104.
[3]朱瑾. 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体现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3):407-408.
[4]赵志奇. 艺术传播学视野下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心理外层结构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01):166-167.
[5]丁超. 初探声乐表演艺术与大众审美取向之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3.
[6]李静玉. 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多声声乐作品表演形式在音乐教育发展中的应用[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9(03):161-163.
刘斌(1987- ),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助教,音乐硕士,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