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艺璇 (兰州文理学院艺术中专部 730030)
音乐表演的生理与心理机制配合的原理与改善
陈艺璇 (兰州文理学院艺术中专部 730030)
文章对音乐从业者在练习和演奏中的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的配合问题进行展开,以此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如何实质性的进行改善的方案。
生理机制;心理机制;必然性;偶然性;原理
本文关于音乐表演的对象限定范围在音乐专业从业者,即主观上有对音乐表演有明确的方向和追求、愿望并具有音乐表演基础的独立主体;并非是泛化的群体,在此特以注明,以免在文中的某些特定观点被带入“一般性”的误区中。
做为音乐表演者,从传统的“习惯”来说,并非是任意的个体经过规范的学习和训练就可以造就的。而是具备诸多先天条件的个体,在经过特定的培养过程和方式来进行学习和训练之后才“可能”造就的。这种诸多的先天条件一般被称为“天分”,这种“天分”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理条件;一类是心理条件。非一类具备就可以,而是两类兼而有之,才有“可能”成为音乐表演者。
我们需要注意反复强调的关键点:可能。
在所有的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仍旧还有偶然性。所以纵观人类文明中的音乐史,诸多的数据可以证明,音乐表演者是这样一类人:在偶然性中成就了最终必然性的人。因此,从偶然性中去找寻必然性的痕迹,继而对其进行准确的把握就成为了第一要务。
由此,需先来对这些基本的条件来进行观察和分析。
1.生理条件限制
听觉不能是五音不全。无法辨出五个基本音级的大致音高是先天性的,原因是声带周围的肌肉发育不完整导致有些音高发不出来,另一种病因是自己耳朵辨音的能力差而导致发音不准。后一种通过训练可以改善甚至达到正常人的水平,而前一种基本无法改变。1(五音是中国的说法,即宫商角徵羽五音)对于器乐表演者,普遍意义的限制为演奏所使用肢体的柔韧度、长度、形态与完整度;
2.心理条件的限制
智商低或高者(偏离正常值过多85〈或〉115)。智商的测定有七个标准项: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分析判断力、应变能力;2
情商失衡者。情商的测定有五项标准: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3
可以这样给予一个粗略的推论:低智商导致智力缺陷(注意:这里没有提到高智商,对于高智商的问题复杂性过高,这里不做进一步谈论),低情商导致情感缺陷。而对于音乐表演智力和情感的要求相较于其他职业的要求更加的精细和全面。
关于音乐表演方面的研究,或者说人类目前所有学科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因果律基础上的大概率事件(数据分析)。因此,在我们进行下一步研究之前,我们必须要面对偶然事件,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意外事件。例如:生理有某些缺陷的演奏家、作曲家;心理方面有缺陷的演奏家、作曲家。我们必须小心的处理这些数据,以免在深入研究的道路上产生困惑而导致研究的失败。依旧是前文中所强调的:我们必须承认偶然,关注可能,验证必然。
本能(instinctive):指某一物种生而具有的行为潜能或倾向,行为潜能或倾向所形成的内在作用促发同一种物种的个体表现出不学而能的的同样的行为模式。4
注意力:是一个能力的概念集合。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大信息通道对客观事物的关注能力。注意力有四种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5
由以上的定义结合日常的练习和表演可以较为直接的得出一个结论:本能和注意力是一对很难调和的能力集合。
由于生理结构和生存的需要,人的注意力是很难长时间集中于一点的,而同时集中于几点则在未经过训练后是几乎无法达到的。最简单的实例:左右手同时画圆形和矩形。未进过训练时不可能的。
在音乐表演中,速度、力度、准确性都是紧张感外放而形成的。紧张感源自于人类的生存本能。紧张感是脑干外层的缘脑功能,缘脑功能是确保生存安全,所以当引起紧张的动作开始,缘脑会主动的抛弃相关的神经信息,以此避免自身做出危机“生存安全”的动作。所以,音乐表演的速度、力度、准确性需要的紧张感都是在和本能进行的一种对抗模式。
根据人类大脑运作的模式可知,人类的思维方式是辐射性联想式的,这也是记忆原理之一。所以很难长时间去关注同一件事。这也是音乐表演者注意力和本能抗争的最大问题。
不可否认音乐表演者的音乐表演生命自始至终都是在学习——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持续的。但是,如果我们在冷静的思考一下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学习到的所谓“经验”往往很难被立刻实现在我们实际运用的音乐表演过程中。我们总要对学习到的经验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消化”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是,学习到的“经验”与我们最终获得的“经验”总有着一些区别。这就是心理学中关于经验的原理:“经验是不可能被继承性获得的。”经验总是有着个体性差异的。而对于经验的交流和感受总是有着某种“不可被领悟”的限制的。这其中有生理的原因,同时也有着心理原因和外部交流工具“语言”的原因。
音乐表演的改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首先明晰一件事:音乐表演到底是悦己还是悦人?进一步如果两者都同时存在,那么先后次序是什么?
心理机制决定了生理机制的行为模式和范围程度。同时生理机制反馈给心理机制来进行评估判断和预测。这是一个同步双向反馈闭合环。引发机制正是审美的愉悦,而这种愉悦正分为悦己和悦人,二者从任一中引发,导向双向同步,当然这种双向同步是理想状态。
笔者认为这就是先悦己后悦人的运作模式在个体上的吻合性。也即是前文所说:法无定法,唯取其一,抛价弃道,适我者从。
音乐的特性之一就是“传达”,各种技术的传达、情绪情感的传达、理解的传达、思考的传达,传达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如果自认为真实那么这种传达就建立在肯定的基础上,这种传达就是真实的美,人性的共通性,自然会引起其他个体的共鸣,而这种共鸣会在不同的层面上被其他个体所接收和放大。而这种肯定性的反馈会在音乐表演的现场传达至音乐表演者。自此音乐表演所形成的“场”闭合,传达顺畅的流淌。所以悦己升华为了悦人,并在此达到了完“善”。
而这样的完善对于音乐表演者以后的音乐表演又有着无以伦比的延展作用。真善美的体验直接导致了对这种表演的期待。这种期待的欢悦感,使得表演者对练习充斥着积极性,并愿意甚至迫切的进入练习和提高。
对此,笔者将其称为“悦己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音乐表演者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的良性配合与改善。其实,简单的说,做为音乐表演者自身对自身所演奏的音乐都不感到愉悦那么音乐表演又怎可能愉悦欣赏者,那么,所谓音乐表演又怎能够成立呢?
注释:
1.百度知道,五音条目,2015年5月24日最终修改。
2.《心理学导论 第九版》Benjamin B.lahey.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326页.
3.《心理学导论 第九版》Benjamin B.lahey.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378页.
4.《心理学导论 第九版》Benjamin B.lahey.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70页.
5.《心理学导论 第九版》Benjamin B.lahey.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82页.
[1]叶秀山(主编).《西方哲学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汝信.《西方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3]徐远和(主编).《东方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4](美)Lahey,b,b.《心理学导论 第九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5]库斯特卡·佩恩.《调性和声及20世纪音乐概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6]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
陈艺璇,出生于1983年,女,汉,籍贯四川省绵阳市,学历本科,职称助理讲师,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就职于兰州文理学院艺术中转部,研究方向: 音乐表演理论。